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0字范文 > 云南非遗项目赴黄山市参加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

云南非遗项目赴黄山市参加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

时间:2024-07-07 11:22:53

相关推荐

云南非遗项目赴黄山市参加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

10月15日至17日,由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黄山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在安徽省黄山市举办。

本届展览以“新生活·新传承”为主题,共分革命老区非遗展、长三角地区非遗展、安徽省博物馆联盟文创产品展、中国八大菜系展、全国旅游商品大赛安徽获奖精品展等5大展区,来自全国200余个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400余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制作的1500余件非遗作品参展。云南省白族扎染技艺、乌铜走银制作技艺、永胜珐琅银器制作技艺等三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入选参展,非遗产品受到黄山市民和游客喜爱。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白族扎染技艺主要流传于大理市周城镇、喜洲镇和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的大仓、庙街等地,其中以周城白族扎染技艺最为著名。在民间,白族扎染亦称“疙瘩染”,即浸染前先将白布按设计好的花纹图样用针线将“花”的部分重迭或撮绉缝紧,呈“疙瘩”状。经反复浸染后,拆开色泽未渍印的“疙瘩”即成各种花形,成品为蓝底或青底白花,清新素雅,韵味独特,极富艺术感染力,深受群众欢迎。扎染原料一般为白棉布或棉麻混纺白布,染料主要为植物蓝靛(亦称板蓝根),村民自己种植加工染布所用的染料蓝靛。传统扎染的主要步骤包括扎花、浸泡、染布、晒干、拆线、漂洗、碾布等,其技术关键是扎花手法和浸染工艺。扎花工艺非常繁杂,每一块扎染布的纹样都采用若干种不同的扎花针法,有扎、撮、绉、捆、缠、绕、折、迭、缝、挑等。要经反复浸染和多道工序,几天时间才能染好一匹布料,染布颜色深浅除与浸染次数有关,还与浸染技术、染料的配放、晾晒、气候等因素有关。主要工具有染缸、染棒、晒架、石碾等。扎染制品种类繁多,多有吉祥美好的寓意,主要有花草植物、鸟兽鱼虫、图案图形、自然景物、字体符号等1000多种纹样图案,蕴含着白族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反映出白族的民情风俗与审美情趣。扎染面料被广泛用于服饰和家居装饰,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及实用功能,产品畅销国内外,是大理主要外贸出口产品之一。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乌铜走银制作技艺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异龙湾镇、坝心镇,昆明市官渡区和晋宁县晋城镇及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走银”即镀银。乌铜走银是以铜、金等贵金属为原料,按一定比例熔化后做成坯,在坯上雕刻各种花纹图案,再将熔化的银(金)走入细密的花纹图案中,冷却后打磨光滑,再用特殊传统工艺使底铜变成乌黑色,透出银(金)纹图案,呈现出黑白(黄)分明的装饰效果。由于一般多以镶嵌白银为主,故称“乌铜走银”。乌铜走银制作过程繁杂,技术要求高,全手工操作耗时费工。工艺流程包括熔铜、浇铸、锻打、裁料、錾刻、走银(金)、焊接成器、打磨抛光、变色等10多道工序。乌铜走银来源于“金银挫”,但其工艺更为精湛,所嵌银丝更细,图案更为传神,在中国饰品工艺种堪称一绝。其质量优劣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一是红铜与黄金的合金比例,只有达到特定的比例,浇铸出的合金才会与人体汗液发生反应变乌;二是书法、绘画、錾刻的功力,与工匠的艺术水准和技术水平关系密切。书法、绘画造诣高的师傅无需打底,可以直接用錾子在胎胚上錾刻,一挥而就,一气呵成,刻出的画面构图完美,精妙绝伦。乌铜走银工艺品造型奇巧、古朴别致、工艺精湛、文化特色浓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研究价值,凝聚了几代艺人的智慧,对研究云南有色金属分布、矿产开采和冶炼技术的历史沿革有重要意义,是云南传统手工艺的杰出代表。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永胜珐琅银器制作技艺,亦称“掐丝珐琅彩”,主要流传于丽江市永胜县永北镇和三川镇。据《新篡云南通志》记载:“永北厅之珐琅银器,自来擅长,清代以前,妇女首饰以金银珠翠四者制成,翠者翠鸟之羽毛也。北永厅制珐琅杯碟,华艳夺目,与直省所出无异。”元朝时期,蒙古军队西征至欧洲,将盛行于西方的珐琅工艺随军队带回中国。至元(公元1280年),忽必烈攻灭大理国,珐琅工艺被随军匠人带到云南,并在大理、永胜等地流传。明初时“洪武调卫”,数百万江南汉族民众移居云南屯垦守边,珐琅工艺便流传到当地汉族聚居地区,从此世代相传。永胜珐琅银器制作流程分为制坯、掐丝、点蓝、烧蓝、检验、包装等六道工序,纹饰多为民间传统吉祥图案,如彩蝶、牡丹、喜鹊、福字等,图案生动别致,色彩瑰丽。有酒具、茶具、餐具、首饰等四类制品,主要有耳环、手镯、发簪、章盒、酒杯、酒壶、茶壶、茶杯、银碗等不同作品。珐琅银器不仅运用了银器制作技艺,还吸收了瓷器工艺,又大量运用传统绘画和雕刻技艺,是集冶金、铸造、锻打、绘画、窑业、雕、錾、锤等多种工艺为一体的传统手工技艺。珐琅银器因其色彩艳丽、造型典雅,具有较高的工艺性、观赏性、实用性,深受人们喜爱,在明清时期已远销国内外,是云南名特产品之一。

(省非遗保护中心黄琛/文,厅非遗处供稿)

【来源:云南省文旅厅_文旅要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