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0字范文 > 《觉醒年代》观后感: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

《觉醒年代》观后感: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

时间:2021-11-03 08:30:11

相关推荐

《觉醒年代》观后感: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

要说上半年最火的电视剧,当属豆瓣评分9.3的《觉醒年代》了吧。《觉醒年代》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优秀电视剧展播剧目,讲的是19,陈独秀、李大钊等创立《新青年》杂志开始,至19共产党成立五年间的事情。看了这部剧之后,我就剧荒了,因为《觉醒年代》太优秀了,看了这样的优秀作品,一般作品已入不了眼。而且,我已经不只一次向身边的人安利这部优秀的作品。

上学的时候,作为一个文科生,最不愿意学的历史就是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这一段历史。一是内容太多、太杂,难背;二是觉得这段历史太憋屈、太惨烈了,读起来心头总是闷闷的。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等这些名字,以前只是在书上见过,对他们的生平也只是一知半解,而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等更是不知。看了《觉醒年代》后,那些人物都鲜活地出现在眼前。

以前也看过一些关于这个时期的影视作品,但是,自从看了《觉醒年代》后,那些只出现在书里的历史先辈们的形象,就定格在了《觉醒年代》上了。说“仲甫先生,脑海里出现的是于和伟饰演的陈独秀;“守常先生”就是张桐饰演的李大钊;“鲁迅先生”就是曹磊饰演的周树人……即使是在无数影视作品里出现过、好多演员都饰演过的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现在提起“青年毛泽东”、“青年周恩来”,首先想到的也是在《觉醒年代》中看到过的那个青年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形象。

《觉醒年代》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作品。尤其是像我这种对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等人物和这段历史不太了解的观众,看完本剧,能对在民国初期蓬勃发展的新文化运动有一个比较感性的了解。

剧中很多场景和镜头让人印象深刻,比如:鲁迅先生的出场和写完《狂人日记》后躺在地上、毛泽东主席的出场和延年、乔年兄弟俩赴死的场景等等。

鲁迅先生的出场的镜头,就是人血馒头的典故。相信只要是读过《药》的人,看完这段戏都会有切肤感受。

新文化运动在这种国民群体性麻木食用人血馒头的背景里显得尤其重要。

再比如,青年毛主席出场的镜头:天空下着雨,街上行人匆忙,手里拿着一沓《青年杂志》的他在雨中奔跑,所有的人都是往一边去的,只有他一个人逆向行走,这么简单的一条街,先看到了贩夫走卒,往前走就是卖孩子的妇女,再往前走就是穷人要饭的,也遇到坐在汽车里吃面包的小少爷,还有军阀骑着马来冲击百姓。整个这一条街,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百态,社会的不平等昭然若揭。

简直像一部隐喻极强的哑剧。

李大钊,为了帮助贫苦人孩子看病筹钱而典当自己家当,一个把所有收入都拿来帮助和救济别人的人,一个真正的革命家。以前上学的时候,不明白“革命家”是干什么的,以为只是一个职业,看了这部剧以后,似乎有些懂了。“革命家”是走在风暴最前沿的人,是乘风破浪的人,是除弊革新的人,是时刻准备着为信仰和革命牺牲的人。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蔡元培、鲁迅等,他们都是高知分子、社会精英,在那样一个动荡的年代,本可以明哲保身,而他们却选择了挺身而出。

《觉醒年代》之所以获得赞誉,除了“细节控”的导演运用诗意镜头、节奏调度的功力强,让全剧始终能点燃观众情绪,更在于编剧塑造人物的技巧十分娴熟且足够接地气,和演员们扎实的功底及纯熟的演绎,使一百多年前的历史事件成为了有温度的人和往事。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