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0字范文 > 从古诗中看古人的童年生活是多么美好

从古诗中看古人的童年生活是多么美好

时间:2022-04-12 06:38:13

相关推荐

从古诗中看古人的童年生活是多么美好

童年像一片宁静的池塘,像一个炫彩的花园,孩子们可以河边垂钓,可以花丛追蝶,可以田野放牧,可以池塘采莲,可以肆意撒欢,可以天真嬉戏,可以无忧大笑,可以烂漫想象......古代诗歌里这么多的童年趣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吧~

1

池 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一个小孩儿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他还不懂得隐藏自己偷摘莲蓬的踪迹,自以为谁都不知道呢。可是小舟划过水面,原来平铺着的密密的绿色浮萍,分出一道明显的水线,一下子泄露了他的小秘密。

诗中叙述了一个小孩的一桩童年小事,准确地捕捉住小孩子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充满童趣的采莲图。

短短几句,写出了池塘的美景,填满了画面的色彩,有小孩采莲的动作描写,还有小孩采莲之后的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又富有情趣的诗歌,一个调皮天真,活泼可爱的小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昨天下了场大雨,公园里荷花也快开了吧,周末何不结伴同去游玩一番呢。

2

幼女词

【唐】施肩吾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注:拜新月起源于远古对月亮的崇拜,但在唐代才正式形成风俗。拜新月的时间是在七夕(农历七月初七)或中秋节之夜。古代妇女拜新月是为了祈求夫妻团圆、幸福长寿。)

小女儿才六岁,还分不清灵巧与笨拙。七夕那天,夜晚来临的时候,她也学着大人的样子,在堂前拜起了新月。

小女孩拜月,形式是成年的,内容却是儿童化的,小女孩越是弄“巧”学人,便越发不能藏“拙”。这个“小大人”的形象既逗人又有趣,纯真可爱,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3

《回乡偶书》(其一)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年少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如今已是迟暮之年,才回到自己的家乡。我的乡音虽然还没有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稀少。家乡的小孩看到我都不认识我,还笑着问:客人,你是从哪里来呀?

诗人离开家乡五十多年,仍刻意保持着自己的口音,来维系自己与家乡的联系。

第三句,诗人没有继续表达自己的感慨,而是从平直的叙事切换到一个戏剧性的情景中,转入一个儿童知问的生活场景。诗人重回家乡后,小孩都不认识他,还把他当客人,问他从哪来的。

虽然是平淡的一问,但一个“客”字却深深击中了诗人的内心,诗人本是家乡之主,如今却成了家乡之客,儿童嬉戏的场景虽然热闹,诗人的内心却无限凄凉。

4

观游鱼

【唐】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诗人闲来无事,在池塘边看着鱼儿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动,遇到了小孩在船上垂钓。同样是喜欢池塘中游鱼的心情,我用喂食来表达,你们却来钓走它们。

平时去公园,遇到美丽的小花小草,你是会好好保护它们还是摘下来带回家呢?有人会给它们提供良好的环境,盼他成长,有些人却会摘取他们,为图己乐。同样的心情,不同的做法,这是多么不同的心境!诗中如此强烈的对比,于平凡事物中见新奇,引人深思。

下次去公园看到好看的花,你还会去采摘它们吗?或许你还可以观察一下其他游人是什么表现呢。

5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首

【宋】杨万里

其一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其二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百般无赖,闲来无事看着儿童在抓空中飘飞的柳絮。

松阴之下长着半弓的草苔,想看书可又懒得去翻开。百无聊赖中掬起泉水去浇芭蕉,那淅沥水声惊动了正在玩耍的儿童,他们还以为骤然下起雨来了呢。

因为刚刚醒来,吃了个梅子,让诗人的牙齿酸软不已。抬头一看,芭蕉与窗纱相互照应,很有生活情趣之感。初读这首诗,就感受到悠闲的感受。而且杨万里在这首诗里所表现出的“童心”萌动的样子——看孩子们“捉柳花”,十分可爱。

两首诗保持了杨万里一贯的清新秀丽的风格,每一首都是一幅生动活泼的田园农家画面。

6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蟋蟀。外面凉风嗖嗖,也不妨碍孩子在外面抓蟋蟀的心情。兴致勃动,忘记了瑟瑟秋风、阵阵寒意,忽略了落木纷纷、秋江冷冷,深更半夜了,还津津有味地抓蟋蟀。

这幅图景令作者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诗作的后句用儿童的快乐和无忧无虑,反衬出自己旅居的孤独和愁思。

7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一叶小船上有两个小孩,收起了竹篙,停下来了船桨,坐在船中。诗人看见了,很奇怪:天上也没下雨为什么要打伞?他看着看着,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诗歌的语言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充满童稚的行为,其行为中透出了只有儿童才有的奇思妙想与聪明,体现了两个小孩的可爱与思维的敏捷。

你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也有很多奇思妙想呢,说出来和小爱分享一下吧~

8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大人们白天出去耕田,到了夜晚回来搓麻绳,男的女的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表现出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就像很多小朋友会模仿着爸妈穿着和工作的样子,虽然不知道爸妈在做什么,但是跟着爸爸妈妈做一样的事情好像总会特别开心。所以家长们在家里要起好带头作用哦~

9

所 见

【明】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一手呢!

这情景,全被诗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奇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同学们自己去体会、去想象吧。

10

村 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的枝条轻拂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令人心醉。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了。他们趁着春风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读了这首诗,读者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美丽春景,一起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同学们,不如趁着这个周末好好出去玩一玩,和爸妈一起享受这美好的周末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