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0字范文 > 自古以来华夏儿女何惧天灾人祸——从神话的角度看大禹治水

自古以来华夏儿女何惧天灾人祸——从神话的角度看大禹治水

时间:2018-09-04 10:34:21

相关推荐

自古以来华夏儿女何惧天灾人祸——从神话的角度看大禹治水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自炎黄二帝后几百年,人间纷纷扰扰,恶事也越来越多。终有一天,天帝被触怒了,他想给人间降下灾难,使为恶之人在痛苦中得到醒悟,净化他们肮脏的灵魂。于是他大手一挥,给人间降下了史无前例的大洪水,这场洪水将会持续很久,很久。

天帝的这个举动实在不甚英明,惩恶除奸的想法是对的,可也殃及了太多无辜的人。人类 赖以生存的陆地都成了汪洋泽国,无处栖居的人们只好像鸟儿一样在树上垒了一个个小窝,在山上挖了一个个山洞,作为这场灾难中的避难所,神农氏尽毕生努力推广的农业损失惨重。饥饿和瘟疫使人口越来越少,而恶禽猛兽却愈来愈多,活下来的人们处境也十分艰辛,在悲惨绝望中,灭亡的厄运逐步将人类笼罩。

这次天帝似乎是铁了心肠,天界诸神也无动于衷,没人试图反对天帝的决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早便是这个民族大部分人的内心准则,但华夏民族历尽劫难却经久不息的原因便在于,无论大灾大难,天灾人祸,关键时刻,总有为民请命者,舍身报国者,从未断绝,所以,鲧站出来了。

鲧认为天帝的做法非智者所为,想要救黎民于水火,使他们安居乐业。于是他来到天庭之上,当面谏言:“天帝,惩罚的目的已然达到,请收回洪水,赦免人们的罪恶吧。”

然而天帝这次却打定主意了,自言对人间罪恶已忍无可忍,必然要全部清除才肯善罢甘休,鲧苦劝无果,只能无奈退下。

天帝的愤怒显然是难以平息的,恳请和劝谏都没能起作用,鲧却并未放弃,决心自己想办法平息定水患。但他也知道仅凭自己的力量,想制服洪水是不可能的。正当他苦无良策之时,在路上与猫头鹰和乌龟相遇了,他们都是老相识,鲧便和他们点头打了个招呼。它俩看鲧闷闷不乐,问他为何事烦恼。鲧长叹一声后道出了自己的想法。

“噢,这不是小事一桩吗!怎么不早来找我们兄弟?”他们齐声说。

“你们有办法?”鲧认为他们在夸口。

“你可知道天庭有一种‘息壤’吗?它是长生不息之土,只需将一小块息壤投到大地上,便能生出如山一样的新土。用它填洪水,最好也不过了。”猫头鹰和乌龟互相补充。

鲧问:“到哪才能弄到息壤呢?”

“息壤是天帝的镇宫之宝,只怕他不会允许你去动它。”他们两个说。

“我一人做事一人当,决不会牵累两位兄弟。请你们将息壤所在的地点告诉我吧。”

“好,看在我们兄弟一场,我们就帮你这个忙吧。这里有一张密函,到了五月初五你打开它,那上面会向你指明息壤的位置。”

鲧接过密函,谢过二位,心中非常高兴。到了五月初五早上,鲧打开密函一看,那上面果然标着息壤所在的位置, 原来就埋在帝宫左侧拐角的下面。晚上,鲧独自一人带着工具偷偷来到那里,挖了不大一会,就发现下面出现了一个土块,色质与其它土壤明显不同。鲧估计这便是他想要找的息壤了,便将它取了上来。

稣将这块土带到人间,撒了下去。 别看只是那么一小块土,果然灵妙。 不多时就见大地上茫茫洪水之中,冒出 了新土,并迅速向四周扩展。水渐渐退去,新生的沃土上又长出鲜嫩的绿草。树梢上的人们从树窠中爬了出来,枯瘦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和生机。

正当洪水逐渐平息的时候,鲧私自盗取的事被天帝知道了。天帝恼怒到了极点:鲧偷了他的镇宫之宝,又私自平定了洪水,竟出了这样的叛逆之徒,不严惩怎么得了?他立刻召来了火神祝融和水神共工,令祝融将稣在羽山就地处死,夺回剩余的息壤;令共工重新发动洪水泛滥大地。

稣被捉住了,面对死亡他毫不惧拍,但当他看到人们脸上的希望又一次被泛滥的洪水重新淹没,又被迫回到山头、树顶忍饥挨饿的时候,他的心中悲伤至极。他曾经作过最坏的打算,他觉得他的一生如果真正能做上一件让人铭记的益事,也就不枉活过一回。但是他死了,而人民却未能摆脱苦难,他怎能瞑目?

鲧怀着深深的遗憾就这样死了,但他那颗博大坚强的爱心却没有停止跳动。他的尸体一直躺了三年也没有腐烂,他的精魂又在他的肚中孕育着一个新的生命。小生命一天天生长着,他汲取鲧的精血和心魂,他所拥有的力量,甚至超过了鲧。

鲧的尸体三年不腐的情况,早有人吿诉了天帝。天帝感到既奇怪又担心,怕他以后变成了精怪,来找自己的麻烦,忙又派了个天神,带着一把吴刀,去剖切鲧的肚子,想要置他于死地。

天神到了羽山,果见鲧的尸体躺在那里如活人一般。他依命行事,一刀下去,鲧的肚子分成二瓣。突然一条虬龙随着刀光从鲧的肚子中跳出,他头上长着一对坚利的角,盘曲腾挪着身子,慢慢往天上升去。他便是鲧孕育的新生命——禹。禹上天后,稣的尸体如一阵轻烟一样从大地上消失了。天神见此情景大骇,赶忙回去报告了天帝。

天帝认为禹既然是鲧化身来的,肯定是要完成他的未竟之业。如何对付这件事呢?已杀了鲧再杀禹显然不妥。他想出了一个妙招,命手下人去请禹,邀他来帝宫作客。

禹知道来者不善,但他的性格就如他的父亲一样不会轻易低头,他的志向就是要完成鲧的遗愿。他坦然来到帝宫,并且一见天帝的面便勇敢地表露了自己的意愿。

天帝面含微笑接见了禹:“禹,我知道你的心是非常善良的。你有什么要求都可以提出来,能够做到的,我都可以满足你。”

看着慈眉善目的天帝,禹一时不明他的想法,于是来了个顺水推舟:“我请你把息壤给我。”

“噢,要息壤,可以。我还可以用我的名义命你到下方治水,另外再派应龙等由你统领。你看,这样可满意了?”天帝说道。

禹也不作多想了,连忙表示谢意,取了息壤,带着应龙等离开宫殿,到下方去了。

天帝看禹渐渐离天,他淡淡一笑,自言自语道:“让你去折腾吧”。他不信禹能治得了洪水。

息壤填到水里去丝毫不见效果,显然天帝玩了花招。禹因此有了新的觉悟,他意识到要想治理洪水,不付出艰苦细致的努力不行。他将群龙作了分工,以应龙疏导主流,其余的龙导引支流,一起把满地的洪水排向低洼处。

谁知这一来却惹恼了水神共工,地上无水他如何玩弄自己的权力?他不能允许这样下去,于是先到天帝面前试探他的态度。天帝一眼看出共工的企图,心中明白。他没有明确表态,只说要共工自己去处理。水神非常兴奋,于是又一次将水掀得涨了起来。地上的洪水呼呼上涨,一天能涨数尺,一下子淹到了东方的空桑,中原一带早已是水天茫茫,又有许多人葬身洪涛之中。

禹知道同共工这样的蛮横之徒无道理可言。他决心和共工决一髙低,于是在会稽山大会群神,共商对付共工及治水的大计。

会稽山又称茅山,这里苍松滴翠,山高水清,四方众神纷纷按时来到这里,唯有一位叫防风氏的大神姗姗来迟。禹认为人类正在水流之中挣扎,共工又在兴波助澜,而防风氏却这样不以为意。如此懈怠,不杀不足以严纲纪,便毫不留情地令左右卫士将其推出斩首。杀了防风氏,禹率众神去战共工。摄于禹的气势,共工不战而逃。

禹首先治理北方之水。他看到洪水之中无论投入多少泥土都被淹没,于是招来一只大黑乌龟,载满青色泥土,让它爬到哪卸到哪,效果果然不错。另一方面,他着重疏川导河,让应龙在前面用尾巴划线,应龙划到哪里,禹的河川便凿到哪里。一天,他正在黄河边的高崖上观察水情,忽然翻腾的水中跃出一个鱼身白脸的河精。她递给禹一块水淋淋的大青石头,又转身跳回水中。禹将石头拿在手中仔细端详,见平滑的石面呈现许多条花纹,是一条主线分出许多叉来。禹顿然领悟,这显然是河精献给他的黄河水路图。禹要求应龙以此图为依据,给黄河划出一片新流域。

禹开凿黄河至龙门山,河川到了这里被大山截住,水流不过去只好折回。水神共工乘机又掀起一场巨波,淹没上流的孟门山。面对这一情景,禹便施展巨大的神力,将龙门山劈为两半,为河水打开了大门。黄河穿山而过,直向下游奔去。这里落差较大,喜欢跳高的鲤鱼常结队来到这里,举行“鲤鱼跳龙门”的表演。

过了龙门,又有一处三门峡,数座大山排在前面。禹让河水从山涧中分流,绕山而过。河水钻进三道河门,被劈成三股急流。急流又被两岸突兀的岩石紧紧卡住,重新汇成一股怒流挥泻而下,满峡谷响起一片雷鸣声。禹在这里挖下一口七眼水井,井边,留下他一个深深的脚印,被后人称为“马蹄印”。河水出了三门峡,便悄然无声地跨入了一马平川,向东面的大海欢流而去。

禹在桐柏山碰到淮河水妖无支祈在兴妖作怪。这水怪形状像猿,高额头,低鼻梁,牙齿雪亮,眼睛闪光,力大无比,仅脖子就长有百来丈,会说人语。禹再次召开群神大会,组织大家齐心协力擒获了这只巨大的水怪。这怪物不服,仍在大喊大叫,禹就令庾辰砍伤了它,将它的脖子牢牢锁住,又在它的鼻孔上穿上金铃,压在淮阴的龟山脚下。

南方水大,地形复杂,平缓水势之难,首推巫山。巫山又称灵山,这里山高谷险,怪石嶙峋。昆仑之水,流过巴蜀,再往东流,必须要穿过此山。要疏理南方洪水,必须要首先啃掉巫山这块硬骨头。

禹仍以群龙为首,又集结无数民工,来到山下,准备展开一场持久战。这天,大队正待在巫山附近安营扎寨之时,突然大风骤起,狂风吹着呼哨,穿行于群峰之间,犹如虎啸狼啼,山谷岩石纷纷崩落,山崖也随之颤动。一连几日,治水工程不得进展,禹一筹莫展。

忽一日来了一个童子,告诉禹说:“我家云华夫人要求见你,请跟我走。”禹知道云华夫人便是这里的巫山神女,正好可以向她问计,于是便随着童子,来到深山中的一座宫殿。

云华夫人原名瑶姬,二八年华不幸早夭。生性浪漫奔放的她,死后精魂上了姑瑶之山,变成一颗瑶草,枝繁叶茂,黄花吐艳,谁吃了她结的果子,便可增添魅力。天帝同情她早死,便让她转生。她路经巫山,见这里景致峻伟,不忍离去,便留下来做了巫山神女。

禹一见夫人,不禁为她的美艳叫绝。只见她面如朗月,体态丰盈,戴紫凤之冠,着红霞之帔、青云之裙,年纪仿佛三十左右,有一种成熟女性特有的妩媚。禹上前行礼,夫人止住,开言道:“我刚从东海邀游归来,听说你治水来到巫山,特邀你屈尊到此。不知有何困难需要帮助?”

禹一听心中大喜,说道:“我来此已有数日,工程未有进展。不知何方妖孽作怪,还请夫人指点。”

“原来如此,定是川妖木怪在作祟。你知道这里大水连年,阴气太盛,山精水魅潜滋暗长,我此次去东海便是学练神、飞化之道,我可以帮你。我有七位大神,他们能为你除怪。”夫人说完叫来童律、大翳、狂章等七神,对他们说:“洪水为灾,禹济世救民,你们相助于他,务必奋勇办事,不得懈怠。”七神鞠躬受命,又向禹行了礼。

夫人布置妥当,姗姗来到禹的面前说:“这是一本真言符篆,你学习娴熟了,便可以随时召唤这里的鬼神,有事不妨命他们去办。”

禹收下书来,一再称谢,未作久留,便别了夫人回去治水。

妖怪铲除,巫峡顺利凿通。巴蜀之水奔腾直向荆湘,治水工程顺利告一段落。禹再上巫山去向夫人道谢。夫人不在宫中,侍女告诉他去了崖上。禹一路寻找,见夫人立在一座山峰之上,待到了近前,却不见夫人踪影,只见一团轻云散布峡中,忽又化为一阵夕雨,雨止又变作一条游龙,游龙举头又成一只飞鹤,飞鹤飞到另一座山顶又化作一块石头……这时禹回过头来,迎面碰上童律,便把所见告诉了他。童律一听说道:“此不足奇,云华夫人本非胎生,乃酉华少阴之气凝聚而成。她学道功成,在人为人,在物为物,变化无常,实为正常。”禹恍然大悟。

禹同云华夫人话别,再次感谢她给他的帮助。夫人神情忧伤,知禹治水事业来成,不便挽留,临别时又送禹一部仙书,教给他治水的三条方略。禹走后,夫人仍留守巫山,她的身子后来化作群山中的一座峰峦,永远立在三峡江边,成了著名的神女峰。

禹治水的足迹遍布九州万国,天下虽大却无处不至。那年,他正当而立之年,在涂山治水时,心中暗想:“我该娶个妻子了,可娶谁好呢?”正默想之际,一匹九尾白狐出现在他面前。他曾听过一句民谚说:“能见九尾白狐,来日便可做王;娶了涂山之女,很快家业兴旺。”禹大喜,决定就在涂山娶一个姑娘。

禹在指挥治水时发现,有个送饭少女仪态娴静,姿容秀美,看后很觉满意,便盯着多看了几眼。那女子见禹这样看着自己,便朝他嫣然一笑,害羞地走了。禹看着远去少女的背影,忙向身边人打听,知此女名叫女娇。聪明的女娇知道禹对她已有爱意,她当然也爱慕这位治水英雄。但当时因南方灾情紧急,两人还没有互通款曲便分开了。“等待你啊,心上的人噢。”女娇常唱着这首情歌盼禹归来。禹重新回到涂山,便和女娇互吐了衷肠。他们没有举办盛大的结婚仪式,只是简简单单地在台桑办了一个温馨的婚礼。

泛滥的洪水似乎向禹发出了呼唤,新婚才四天,禹又踏上了治水的道路。他巡视天下以作通盘筹划。他到了东方,去过太阳升起的扶桑以及万林如云的攒树所,到过九津和青羌之野以及黑齿国、鸟谷乡和青丘乡。在南方,禹巡视了交趾国、孙朴国,看见过丹栗、漆树、沸水漂漂和九阳之山。禹还为羽人国、裸民国、不死国策划治水方案。在西方,禹登过西王母三青鸟居住的三危山,去过积金山、奇肱国、一臂三面国。他看见乐土的人们无须吃任何东西,仅靠空气和露水就可以过得很快活。后来禹又去了北方,到了人正国、犬戎国、夸父国,积水山和积石山,见到了夏海和衡山。在蛮荒的北极,禹会见了人面鸟身的海神兼风神禺强。

多年以后,当禹回到家中,却发现他的妻子涂山女女娇已经化作了石头。他太难过了,他来到妻子的前面,向她诉说对她的歉意。禹想到自己走时,女娇已经有孕在身,而今她连同肚中的孩子都成了不会说话的石头,禹的眼中流下了痛苦的热泪,突然,那石头为禹所感,突然破裂开来,石头中蹦出了一个孩子,这便是禹的儿子“启”。

禹失去了妻子,得到了儿子,他将孩子安顿好,又继续去处理治水的扫尾工程。

禹历尽了艰难困苦,洪水基本上平息了。洪水退去,露出绿野,小溪汇入大川,江河流向海洋。大地又现繁荣。看到洒满着自己的汗水的大地,禹又生出了个奇妙的想法,他找来手下的两个天神大章和坚亥,要他们—个从北极到南极,一个从东边到西边,丈量一下大地到底有多大。两个大神测岀的数字是,南北和东西长度相等,都为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他们又顺便测出地球上三百仞以上的洪水渊薮共为二亿三万三千五百五十九个,禹便用息壤填平这些深渊,有的高岀地面,成了名山。

万国的诸侯敬畏禹的功德,纷纷前来谒拜。人间的天子舜也高度赞扬禹的业绩,亲自来到禹的住地,请禹接受他的禅让,来接替他担任人间的天子。禹最后继承了舜的职位,成为人间的统治者。

大禹治水的精神千载流传,历史已经证明了无论天灾人祸都无法打败团结的中华儿女,先贤精神万古流传,当代炎黄子孙面对大疫,勠力同心,迎难而上,定将战无不胜。

“功不在禹下”借用这句话,感激你们。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张公子带你读诗史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