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0字范文 > 影评《阿甘正传》:不惧嘲笑 执着追求

影评《阿甘正传》:不惧嘲笑 执着追求

时间:2020-12-06 04:45:26

相关推荐

影评《阿甘正传》:不惧嘲笑 执着追求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七爷

编辑✎七街酒舍

前言

“人生就像各种各样的朱古力,你永远不会知道哪一块属于你。”

这句话是《阿甘正传》的经典台词,很多人说,这句话概括了阿甘的一生,也道尽了人生的真谛。

福瑞斯特·甘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人生赢家,他来自小镇,只有母亲陪伴着他。

他天生智商低,且在幼年时无法正常行走(需要依靠脚撑),但是母亲并没有因此放弃他,而是让他同正常小孩一样在公立学校读书,靠着上帝给他开的一扇窗——“飞毛腿”,福瑞斯特·甘成了橄榄球巨星、越战英雄、乒乓球外交使者、亿万富翁,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巧克力”。

一、《阿甘正传》故事简介

一个天生智商只有75,小时候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行走,需要依靠脚撑的单亲家庭的男孩会经历怎样的人生?

无需多言,人们的脑海里已经勾勒出故事主人公悲惨的、让人唏嘘的一生。

但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每个人的故事也是迥然不同的,福瑞斯特·甘的人生开头可以说是一塌糊涂,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人生,而是一直遵从母亲的教诲,“自强不息”。

上帝为他关上了一扇门,但是也为他打开了一扇窗。

他遇到了珍妮,在遭受他人欺辱的时候,珍妮告诉他:

“阿甘,跑!快点跑! 别回头!”

他学会了跑,跑了很多年,跑出了成功, 也跑出了与众不同 。

二、福瑞斯特·甘的成功哲学

为什么阿甘可以把一手烂牌打出如此好的成绩,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

这是因为福瑞斯特·甘本身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阿甘的智商只有75,拥有同样智商的人通常情况下被人们称为“智障”或“低能儿”,这样的阿甘,一定是不够聪明的,他的知觉、感觉及感情相较于一般人来讲是迟钝的,他容易信赖自 己最亲近的人,也更容易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换一种说法,阿甘的母亲坚持将他送到公立学校之中,从而使阿甘能够享受与常人一样的生活。

如果阿甘不是一个“智障”,而是一个肢体残疾的人,他很有可能抗拒在公立学校读书,因为其他肢体残疾的人往往会对自己的身体缺陷更加敏感,无法面对他人。

人是社会性动物,个体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将自己置于社会之中,在这一点上,阿甘“因祸得福”,在智力缺陷的大前提及母亲的正确教导之下,他并不认为自己与他人有什么大的区别,也并未觉得自己在哪方面逊色于他人,他的内心一直都是纯朴和平静的。

哪怕他后来成为橄榄球巨星、越战英雄、乒乓球外交使者、亿万富翁,成为世俗意义上的人 生赢家,他的心态一如往昔。

或许在旁人看来, 福瑞斯特·甘之所以能取得卓越的成就,是因为他拥有常人难以获得的好运气。

其实不然,除去外界的影响,阿甘能够成功关键在于他从始至终没有改变的心态。

对于阿甘来讲,他只是去完成一件事情,他对事情的结果并没有太多期待,他专注于要做的事情,在获得成功之后他也没有过多的情绪。

这是大部分智力正常的人一辈子都无法企及的心态。这也是阿甘能够在事业上获得巨大成功的主要原因。福瑞斯特·甘的母亲是与众不同的。

如果一个单身的女人生下了一个“智障”且无法正常行走的 孩子,会有怎样的表现?

有的人可能会因为生活所迫“抛弃”这个孩子,有的人会觉得上天对自己不公而将所有的怨气发泄到孩子的身上,有的人会接受孩子“残疾”的事实而将孩子送至专门的学校之 中。

但是,福瑞斯特·甘的母亲并没有这样做,她坚持将阿甘送到公立学校之中,使阿甘能够与同龄人接受相同的教育,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不正常”的儿子过上了与常人无异的生活。

母亲告诉阿甘:

“你必须明白,你和你身边的人一样,你和他们没有什么不同,一点也没有!”

她鼓励阿甘要自强不息,教会阿甘要实现自己定下的目标。

母亲是阿甘成功的源头,如果阿甘碰到的不是这样的母亲, 他不会拥有平静的心态,自然也不会获得巨大的成功。

母亲之所以这样做,并不是因为她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继而帮助自己获得一些东西,比如更加优渥的物质生活或世人的尊敬等,而是因为她爱阿甘,她希望阿甘能够如同正常人一样生活, 希望阿甘能够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母亲无私的爱和正确的教育方式成就了福瑞斯特·甘。

珍妮是阿甘爱的人,也是阿甘的救赎。

珍妮对于阿甘的影响与母亲是持平的,尽管通过母亲的教育,阿甘认定自己与其他孩子没有区别,但这一点属于母子俩的主观认识。

在现实生活中,阿甘可以和同龄人一样上学,但是因为天生智力残疾,他在学校和生活中还是会被他人歧视。

在坐校车的时候, 所有人都拒绝和阿甘这个“智障”坐在一起,但是珍妮同意了。

珍妮的同意打开了阿甘的心,这也是阿甘感情萌发的开始。

在阿甘受到欺辱的时候,珍妮告诉阿甘:

“跑, 别回头,一直跑。”

这句话被阿甘奉为人生箴言, 不管什么时候,阿甘都在跑。

他从小时候开始一直跑,跑到了大学橄榄球队,跑到了战场上,也跑向了成功。

童年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如果阿甘在坐校车的时候没有遇到珍妮,如果 在幼年遭受欺辱的时候没有听到珍妮的这句“跑”,他同样无法成长为有着平静的心态和良好品质的阿甘,他会被孤立和欺侮磨平棱角,磨去希望,母亲无法拯救这时候的阿甘,只有珍妮可以。

珍妮是阿甘人生的一束光。

除了母亲、珍妮之外,阿甘在“跑”向成功的路途中,还遇到了自己一生的挚友布巴和合作伙伴丹中尉。

他们也都是不同的。之所以一直提到“与众不同”这个词,是因为在作者心中,《阿甘正传》这部电影所讲述的,就是“与众不同”。

阿甘的人生经历过于离奇,人们很难从阿甘的具 体人生经历中获得一些与自己的生活相关的东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看完这部电影,人们的脑海中是空白的。

相反,看完这部电影,观众心中有无限感慨,但很难将这些感慨落实到一个具体的 “点”上。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一观点同样可以被应用在影评之中。

因为个体差异性,无论是观众还是读者,对于作品的评价无可避免地会带有很重的个人烙印,我们会从自 己的人生阅历和思想信念出发去评价一部作品。

作者评价这部作品的“点”,最终落到了“与众不同” 之上 。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这里的不同体现在很多方面,个人能力、家庭条件及人生阅历都在个体的人生中占据着一定位置,在这些不同条件下成长起来的每一个个体都是不同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有的人可能出生就握住了一手“好牌”, 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将自己手里握住的这手 “好牌”打得稀烂,有的人天生条件并不好,如同阿甘一般,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翻洗这手“烂牌”, 成功触底翻盘,这一切都依靠个人努力,先天因素在其中发挥不了多大作用 。

有人看完《阿甘正传》,会感慨阿甘离奇的一生, 有的人则会羡慕阿甘的好运气,有的人会唏嘘珍妮 和阿甘之间的爱情,阿甘和布巴之间的友情。

作者认为,这部电影告诉人们:认识你的“与众不同”, 展现你的“与众不同”,让你的“与众不同”大有作为。

有人从人物感情出发,认为《阿甘正传》是悲剧。

故事结尾的阿甘好像并没有得到什么,深爱他的母亲病重去世,他的爱人珍妮离世,他最好的朋友布巴在战场去世。

有人从阿甘的人生经历出发,说《阿甘正传》是喜剧。

阿甘成为橄榄球巨星、越战英雄、乒乓球外交使者、亿万富翁,他早已获得了独属于自己的 成功,他的一生是一部绝对的喜剧。

观众着眼点不同,看到的东西也是不同的。

作者没有阅读过原著小说,从电影来看,导演只是想让阿甘讲述一下自己的人生、自己的感情和自己的人生经历。

得到一些什么,属于意外之喜。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将自己当成阿甘,在认同自身“与 众不同”的基础上保持自己对于世界的热忱,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眼前遇到的困难,不要为自己设限,不要认为自己与他人有多大的区别,不要为了一个 目标而纠结,要将精力更多地放在完成事情的过程之中。

阿甘在跑,生活在社会之中的个体同样在跑, 既然我们不知道会“跑”到哪里去,会因为“跑” 得到怎样的结果,不如好好享受“跑”这个过程, 让“作为”落实到“跑”这个过程之中,而不是瞻 前顾后,顾左右而言他。

在事件发生的前一秒,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会 得到什么,更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就像阿甘母亲说的“下一颗巧克力”一样。

谈到这里,作者想到,曾经看《巴黎圣母院》的时候,几百章的环境描写让人头昏脑涨,卡西莫多的相貌留在了作者的脑海里,笔者以为巴黎圣母院会像小说《巴黎圣母院》一样,永远矗立在世界西方,直到巴黎圣母院被烧毁,作者的脑海里涌现出了《阿甘正传》里的这句话。

诚然,个体对于世界来讲是渺小的,但是人类文明成果相较于世界来讲仍然是渺小的,没 有人知晓意外会在什么时候发生。

正因如此,我们才更需要学习阿甘面对所有事情都专注过程的方法,学习阿甘面对所有事情都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去战胜困难。

此外,我们还应该学习阿甘对于世界的赤诚、 对于他人的赤诚。

母亲对于阿甘而言是很特殊的存在,阿甘知道无论他“跑”到哪里,母亲都会在家中等着自己,母亲永远是他最坚实的后盾。

阿甘对于珍妮的感情同样如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珍妮是阿甘的救赎,但是珍妮无法救赎自己。

痛苦的经历使得珍妮无法诚实面对自己对于阿甘的爱。

但是阿甘对于珍妮的爱一如往昔,他永远在等待和寻找珍妮。 阿甘对于朋友的真诚仍是如此,布巴作为阿甘的挚友,在战场上牺牲,但是他们之间的感情并没有因为一个人的死亡而结束。

阿甘在回到故乡获得一笔广告费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履行与布巴的承诺——买一艘捕虾船

三、结语

有人认为《阿甘正传》是喜剧,有人则认为《阿甘正传》是悲剧,而作者认为,这部电影的感情色彩并不是非常强烈,阿甘像一个在车站遇到的陌生人,他在讲述一个故事。

他并不想让你去评价这个故事的悲喜,他只想向你完整地讲述这个故事。

你只需要聆听这个故事,最好从故事中得到一些能让你开心,让你奋进的东西就可以了。

参考文献:

[1] 王松 . 先有美丽心灵,才有美丽人生——〈阿甘正传〉影评 [J]. 南腔北调 ,,(08):70-77.

[2] 严雨桐 , 彭在钦 . 一座意识形态的浮桥—— 〈阿甘正传〉从小说到电影 [J]. 艺海 ,,(10):86-87.

[3] 王俊峰 . 目的论视角下〈阿甘正传〉德语字幕翻译策略探析 [J]. 文学教育 ( 上 ),,(03):148- 149.

[4] 司欣巧 , 柴橚 .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电影字幕翻译——以〈阿甘正传〉为例 [J]. 现代语言 学 ,,8(4):8.

[5] 李明富 . 从影视文学主题词透视美军形象传 播——基于〈阿甘正传〉的语料库主题词分析 [J]. 国防科技 ,,33(01):67-70.

[6] 蒋峰 . 相同叙事元素的不同建构策略比较——以〈中国合伙人〉和〈阿甘正传〉为例 [J]. 西部广播电视 ,,(06):97-98.

[7] 邢容 , 童成乾 . 从〈阿甘正传〉主人公的成长过程分析特殊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 [J]. 绥化学院学报 ,,41(01):137-140.

[8] 王晓驷 .〈阿甘正传〉中的场景、人物及台词的隐喻分析 [J].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05):85- 87.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