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0字范文 > 中华民族劳动精神心得体会总结 弘扬劳动精神劳动光荣心得(九篇)

中华民族劳动精神心得体会总结 弘扬劳动精神劳动光荣心得(九篇)

时间:2018-08-04 16:39:31

相关推荐

中华民族劳动精神心得体会总结 弘扬劳动精神劳动光荣心得(九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描写中华民族劳动精神心得体会总结一

你们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她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富饶辽阔的土地,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注: 自强: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的人民。我骄傲,我是一个中国人,我深深的爱着我的祖国!

可是,谁又能忘记共和国近代史上那一段段刻骨铭心[注: 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的屈辱史!

大家一定都记得《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吧,作为中国人,我们永远不会忘记,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城,闯进了圆明园,这座世界上最辉煌壮丽的“万园之园”、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顷刻之间变成一片焦土[注: 形容遭遇火灾(或战火),房屋全部被衩焚毁的景象。]和瓦砾,这是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痛;我们也永远不会忘记,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以士兵失踪为借口,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

水深火热[注: 老百姓所受的灾难,象水那样越来越深,象火那样越来越热。比喻人民生活极端痛苦。]之中;我们更不会忘记,鸦片战争以来,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怎样使中国从一个泱泱大国变成了一只任人宰割的肥羊。我们会永远铭记,哪些为救国救民抛头颅、洒热血、顽强不屈、视死如归[注: 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的革命先辈。

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但是,黑暗必将过去,光明终于到来。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从此,我们当家作主站起来了;1979年春天,改革开放政策使我们富裕起来;1997年,东方明珠—香港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航天员翟志刚从“神州七号”飞船上进行了太空行走、北京成功举办了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我们国家也已成为举世瞩目[注: 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的体育强国,彻底洗刷了“东亚病夫”的耻辱。如今,东方巨龙已经腾飞,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古人说过: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虽然现在我们双肩稚嫩,但我们可以发奋读书,报效祖国。我深信:祖国,我深爱的祖

国,你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让我们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留给我们不怕困难、开拓进取的大无畏精神,“牢记国耻,振兴中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之腾飞而读书!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

描写中华民族劳动精神心得体会总结二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近读《祖国在我心中》一书,我感悟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源远流长着传统美德,深植于民族意识、民族性格和民族气慨之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出污泥而不染”的高风亮节,以俭为本,以节理事的质朴之风,“己知不欲,勿施于人”的修身品行,历久弥新、世代相传。这些历史积淀下来的民族道德的根脉,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我们必须发扬光大。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华夏之地,历来崇尚公而忘家,精忠报国,无数仁人志士以天下为己任,以报国为追求,在民族危亡之际,总是挺身而出,“我以我血荐轩辕”。大禹治水十三年,一心为民解灾难;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林则徐“荀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避避趋之”。这种关心国家命运,心系民族危亡的可贵品质,有口皆碑,流芳百世。

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炎黄子孙,重气节。讲立身,脊梁直,骨头硬,浩然正气之士灿若群星,他们立身做人光明磊落,对国家民族忠心耿耿。战国时的屈原、汉代的苏武、宋朝的文天被祥等,生活富裕时不骄奢淫逸,生活贫寒时不动摇志向,强暴面前不屈膝变节,留下了“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的民族风骨,为历代人民所敬仰。

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中华民族的生存环境一直是严酷的。祖先们不屈不挠,艰辛创业,用勤劳的汗水,改造山河,建设家园,发展文明,铸就了不向困难低头、舍得吃苦耐劳的民族传统。“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的开拓精神,“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砥砺之志,千年来一直为人们所赞美、崇尚和仿效。

诚实守信,言行一致。我国劳动人民历来崇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实事求是。凡事恪守信约,履行诺言,说到做到,言而有信,以至今天人们仍以“诚实贵如珠宝,守信乃人民之珍”,“言必信,行必果”等谚语、格言,当作处世、修身的根本。

勤学求索,自强不息。世代流传的头悬梁,锥刺股,“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苦读故事,张衡艰辛创制地动仪,祖冲之倾注毕生心血计算圆周率,司马迁发愤60年著《史记》,不都是我国人民勤奋学习、刻苦攻关、坚忍不拔精神的体现吗?

力戒靡奢,克勤克俭。中华民族倡导清廉节俭,千百年来一直以俭为本,以朴为荣,“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十分珍惜劳动成果。“俭以养德,奢必丧志”被人们奉为生活的宝鉴。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从孔子提倡“孝”开始,对父母尊重、赡养,被视为做人的起码道德;不孝,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由孝敬父母进而推广到全社会的尊老爱幼,童叟无欺,敬老尊贤,成为衡量社会风气的重要标志。

谦和礼让,严己宽人。“满招损,谦受益”,先人后己,和睦邻里,宽厚待人,一直是我国人民在相互交往时所遵循的准则,为华夏神州赢得了“礼仪之邦”的美誉。廉颇与蔺相如将相和好,共同为国效力的故事,就是着眼大局,胸襟博大,不纠缠个人恩怨得失的典范。

助人为乐,先人后己。从古到今,中华民族一向把慷慨解襄,救人之危、解人之难当着自己的最大快乐。友人、邻里、同事之间友好相处,彼此关之,相互照顾,亲密和谐。“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处世哲学,历来受到人们的唾弃。

尚德重义,厚德载物。古人强调立身做人“品德为先”、“道义为上”,认为美好的品德能够容纳天地万物,信奉“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君子之交淡如水”。这种传统美德,造就了无数公而忘私、舍生取义、人格高贵的优秀人物,培育了纯朴、忠厚的民族性格。

同学们,让我们都来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构建更加文明的祖国作出贡献吧!

谢谢大家!

描写中华民族劳动精神心得体会总结三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中午好!我,是来自__班的___。

我们的祖国在漫长的岁月里,孕育了长青的山川,长碧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作为一个中国人,可堪自豪的事实在是太多,太多。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的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所以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中华美德颂》。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是一个讲究品德教育、个人修养的民族,一种执着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宽容微笑都能融汇成美德赞颂曲上,一个个动人心弦的音符。

千百年来的文明礼仪之风传承至今,因此我国向来就有文明古国之称。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现代文明人,必须有良好的礼仪文明。文明礼仪处处可见,这些利益就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中,但往往被我们所忽略。

当你向老师、长辈和客人彬彬有礼地问好的时候;当你向有困难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当你学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时候;当你学会珍惜每一粒粮食的时候;当你学会宽于待人,严于律己的时候;当你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的时候;当你志存高远而又脚踏实地的时候,你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承继和弘扬中华美德和民族精神吗?

鲁迅曾说过: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举。所以首先要完善个人修养,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

文明美德就如一泓清泉可以为我们滋润心灵,给予我们心灵的慰藉。

前进的路已经为我们铺好,下一步,就是要我们顽强的走下去,事在人为,我们首先就是要具备中学生的美德,具备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没有美德的人,不算高尚,别让陋习沾染如花的青春,更别让陋习陪伴你度过最美好的人生!让我们的校园从此绽放美丽,让我们的社会迸发出文明的火花,让我们拥抱文明,和美德手拉手,结伴同行!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描写中华民族劳动精神心得体会总结四

(一)竹

带着些凉意的山风呼呼地吹向山间,“呼啦呼啦啦,呼啦啦……”带来一片脆音,犹如山中精灵欢愉的笑声,顺着山风看去,在白云缭绕的山腰上一颗颗,一片片清翠的竹叶翻飞舞动那一颗颗浓绿挺拔的身姿在冰冷的山风中屹立着,飘逸高雅却不彰显。正如诗人所说“风动苍琅起碧烟,书香剑意笑清寒。经霜不改凌云志,铁骨铮铮向九天。”

这便是竹,这便是中华魂。

黑暗而冰冷的黑土中,那株幼苗不断的翻动着那细小的身躯,在它周围的泥土不断地冲散再滑落到它的身上,在黑暗中它不断的挣扎探索,试图寻找一丝光明和温暖。在那段充满着鲜血和黑暗的岁月里,杀戮和呼喊弥漫着整个世界,从失望到绝望,步步让我们陷入黑暗的沼泽中,可是总有那么一些人,就算落入深渊也不愿放弃追求光明的希望,他们在黑暗中不断地挣扎着探寻着。如竹般他们不喧闹,默默地追寻着他们的希望,最终他们凭着坚韧向上的精神破土而出。

这便是竹,这便是中华魂!

(二)梅

愧向孤山咏旧辞,冰姿玉影淡成思。春风一夜悄然溢,遥替寒香探故知?在万花凋凌之时,冰雪覆盖之季,那一抹艳红为雪白的大地增添了一抹色彩,点亮了一抹火热的生机。“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冰冷刺骨的寒风呼啸着,如利剑般肆虐着每一个生灵,四周一片寂静在黑暗中,一切都那么的苍白无力,唯有那一抹艳红散发着火热的生机,寒风中它尽情地舞动着它那娇艳的身姿不惧一丝寒风的威胁。在敌人的刀枪棍棒下,我们用鲜血铺平了通往希望地道路,不曾有一丝畏惧敌人的威胁,不曾一丝退缩的念想,我们用坚强与不屈不挠的精神在逆境中探寻挥斥。

这便是梅,这便是中华魂!

(三)菊

蕊冷香寒夜渐深,斜篱旧菀渺尘音。黄花识否痴情客?听我重楼一曲琴。菊花之隐逸者,不张扬不喧闹,冷清自如。以高雅清丽的身姿绽放着属于自己的魅力。它的每一片花瓣都如精心雕刻般,展现着美丽的舞姿和姿态,不张扬却深深吸引着人的目光。正如我们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不彰显不张扬,却蕴含着深深的精华寓意,令人感叹不已。

这便是菊,高雅清丽,傲霜独立高洁脱俗。这便是中华魂!

(四)兰

逸韵空灵性本孤,漫将幽雅绽云途。素心无意倾绝色,却教春光淡似无。在满天的星光照耀下,她以高挑的身姿在漆黑的泥土上闪烁着幽幽蓝光,黑暗中她散发着撩人而又神秘的幽香,这便是兰,这便是中华魂,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一个大家庭,每一个民族都有着一种民俗,神秘而又多彩,正因如此造就了世界上一朵独特的花朵。

这便是中华魂!

描写中华民族劳动精神心得体会总结五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中华!谈起这个名字,我心中就有一种浓烈的爱国之心!

迄今为止,中华民族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了,这条历史的长河仍然还在继续的发展着。

自古以来,“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为有这样的传统而感到自豪和骄傲。作为一个学生,我们应该继续发扬这一传统美德。一直以来,有许许多多尊老爱幼的事例,如春风一样,感染着我们,打动我们纯洁幼小的心灵。

记得我国的开国元勋——陈毅元帅,即使自己做了元帅,可还是亲自为自己体弱多病的母亲洗衣洗裤,从来不要自己的下属去做,难道他不是尊老爱幼的楷模吗?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要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着称。尤其以勇敢为名。但子路小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亲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大家还记得当年那个最美的妈妈吴菊萍吗?是的,她就是当年那个“路过”而救下了一名女童的平明英雄。7月2日,杭州白金海岸小区,两岁女童妞妞从10层高楼坠落。这一瞬间,邻居吴菊萍踢掉高跟鞋,伸出双臂接住了孩子。这个发自本能的动作,令她当场昏迷,左手臂多处骨折,但也挽救了妞妞的生命。这惊险的一幕,感动了亿万人,网友们赞誉吴菊萍为“最美妈妈”,更有人称她是“英雄”。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爱我们的国家,那么,让我们一起腾飞中华吧!展现中华的大气特色!

谢谢大家!

描写中华民族劳动精神心得体会总结六

自从1988年费孝通先生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论以来,这一观点逐渐成为学术界的主流话语。在国家意识形态话语中,中华民族整体性话语叙述也越来越多地得到阐发。但由于过去民族理论主流话语是强化中华民族内部56个民族的特点,按照“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主旨,建构了一套民族政治发展、民族经济发展、民族文化发展、民族人口发展等体现差异性的话语体系,其中有些话语体系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是相互抵牾的,甚至直接解构了中华民族的整体性。今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亟须重新审视过去习以为常的一些话语叙事。

在有些政策解读、学者研究等场合,总有人不自觉地使用“主体民族”这个词语。有的人把人口占绝对多数的汉族说成是中国的主体民族,在这里,“主体民族”等同于“人口占多数的民族”;有的人把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说成是“主体民族”。在反对“疆独”“藏独”的斗争中,我们注意到“主体民族”话语已经被“疆独”“藏独”包装成政治动员的重要词语,构成冲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隐患。

在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各项制度安排,通常使用“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比如“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中,除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代表外,其他居住在本行政区域内的民族也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这种表述明确告诉我们,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赋予某些民族实行区域自治的权利,但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不等于主体民族,没有超越法律规定的高于其他民族的特权。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各民族公民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某个民族独享的自治,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更不是某个民族独有的地方。各级自治地方戴了民族的“帽子”,是要这个民族担负起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更大责任。因此,无论在法律层面还是政策层面,都没有“主体民族”表述。

实际上,在国际视野中,“主体民族”建构论,往往被看成是大民族“同化论”的翻版,也正因为如此,“主体民族”由于概念的诸多歧义越来越遭到人们的诟病。从世界范围民族关系发展趋势来看,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注重尊重多元文化,强调公民权利平等,而不是突出“主体民族”性,更遑论给予“主体民族”更多的特殊权利。比如,哈萨克斯坦宣布放弃“哈萨克主体民族构建”,就说明“主体民族论”的缺陷。我们国家从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到费孝通论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再到党的十九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是对汉族作为中国“主体民族”的否定,也是对自治地方某个民族的“主体民族意识”的否定。

作为“国族”的中华民族,首先是全体拥有中国国籍的中国公民共同体,不仅包括大陆范围的各族公民,也包括港澳台、侨居国外的中国公民,“在世界各地有几千万海外侨胞,大家都是中华大家庭的成员”。因而中华民族应该是包括今天56个民族在内的生活在中华大地上所有民族及其海外华侨的统称。

有一点需要明确,中华民族不包括原来拥有中国国籍、现在加入其他国籍的华人,这些人有的生活在国外,有的可能生活、工作在中国境内,“虽然他们心向祖国,但已经不拥有中国国籍,他们在公民意义上不属于中华民族成员”。有些华侨加入住在国国籍后,作为住在国公民,根据宣誓效忠的法律规定,有对这个国家的责任和义务,不再对中国这个原国籍国家有责任和义务,但他们,特别是移民后获得住在国国籍的第一代华人,对原来的“祖国”还有很深的感情,他们的生活工作心理认同还不能完全与中国分开,他们对加入国籍的国家公民身份认同和主流社会的接纳不是一代人可以完成的。因此,他们以中华文化为纽带相互抱团,逐渐形成华裔族群,有的华人社区传承了中华文化,但这些“唐人街”文化社区,已经完成或正在经历与住在国文化相互交融后的重构,有中华传统文化部分形式,但不具有中华文化之灵魂,只是中华文化的一块碎片,不能等同于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也不包括这部分群体。

与此同时,中国境内边疆地区有些少数民族,由于各种原因,分布在国境线两侧,是同一族群的两个国籍公民,比如蒙古族、哈萨克族、朝鲜族、俄罗斯族等,有三十多个。分布在中国境内,拥有中国国籍的这些少数民族成员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一员,在中华文化沃土中成长起来的中国边疆各民族文化,经历了中华文化的全面洗礼,已经成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人类学把这种现象称为“文化涵化”,说的是一种文化进入另一种文化环境中,经历了文化重组。由于地缘因素,这种“跨境民族”受境内外两种力量的影响,两种力量的作用力来自不同方向,甚至是来自完全相反的方向,会引导这部分群体的心理认同走向不同的方向。比如国际上时起时伏的泛民族主义思潮就是典型的“跨境民族”政治运动。如要求蒙古国与中国、俄罗斯联邦的蒙古人聚居区合并的“蒙古统一”运动,其基点是主权独立的蒙古国;哈萨克斯坦的“哈萨克斯坦回归”运动,内容是“主体民族”号召“同胞”回归“历史祖国”;“泛突厥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思潮,已经成为“疆独”政治动员的理论依据。显然,这种“跨境民族主义”思潮,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有害的。

台湾学者吴启讷指出了大陆民族理论关于“跨境民族”话语的风险——强化“跨境性”,弱化了“中华民族”性,直接冲击这些民族从心灵深处生发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心理认同。今天我们要在边疆少数民族群体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亟须加大对这部分群体社会生活、文化习俗的中华文化化研究,将“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作为这些民族(族群)研究的叙事前提,围绕这个前提重构学术话语体系,并在宣传报道和政策实践上弱化这种跨境意识,强调中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强化中华民族意识,通过缩短文化距离,培养中华民族心理认同。

对各民族同胞而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体现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共同体意识。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命题。此后,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主体,建设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成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论述了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他说,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史,各民族及其先民共同缔造祖国悠久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今天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兼容并蓄的共同体,“把汉族文化等同于中华文化是错误的,把本民族文化自外于中华文化也是错误的;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由于种种复杂因素,人们对中华文化认识还有诸多偏差,对中华文化作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也有潜在的抵触。最典型的表现是有的人将中华文化窄化成传统文化,甚至窄化成儒家文化;还有的人不自觉将汉族传统文化等同于中华文化,将少数民族文化自外于中华文化。有人认为作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中华文化,指的是各民族文化共同性内容,不包括个性内容,比如,有人认为,我国各民族群众信仰的伊斯兰教文化不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传统文化内容不属于中华文化。还有的人看不到56个民族文化之间的有机联系,认为中华文化就是56个民族文化的总称或总和,56个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加在一起就是中华文化。

笔者认为,上述种种中华文化观都有将中华文化虚化的风险。把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理解成56个民族共同性文化因素,不包括个性文化内容,直接割裂了民族文化。一个民族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层面属于中华文化,在传统的民俗文化层面则不属于中华文化是难以想象的。而“把56个民族文化简单加在一起解读中华文化,淡化或忽略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兼容并蓄性,割裂了各民族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有机联系,实际上虚化了中华文化”。

可见,新时代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需要引导个体民族意识健康发展,不能放任个体民族意识发展成狭隘的民族情绪;需要纠正“主体民族”偏差意识,警惕“跨境民族”政治化意识,澄清“中华文化”模糊化意识,深化全体中国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意识。这就意味着亟须对传统民族理论话语体系进行重构,从个体民族话语叙事转型到“中华民族整体”性话语叙事。

描写中华民族劳动精神心得体会总结七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传承美德,发扬美德》。

中华美德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的立身之本,是中华文明的精华。对于我们每个人乃至中华民族都是至关重要的。

中华美德传承着无私奉献。最美女孩虞秀芝因身患重症,自愿将自己的眼角膜进行捐献,使他人得以重见,而虞秀芝则走完了她生命的旅程。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不忘奉献他人,她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她展现了中华的美德,华夏的灵魂。

中华美德传承着舍己救人。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为救学生奋不顾身的扑到车前。车轮从她大腿上碾压过去,肉都翻卷起来,路面满是鲜血,惨不忍赌,经过抢救,张丽莉被迫高位截肢。从此她的学生奔跑在充满阳光雨露光明的大路上,而陪伴老师的却是永久的轮椅啊!她是冰雪为荣玉做胎,中华的美德,华夏的灵魂。

人生是一本书,岁月是一条河,时间是一台戏,高山流水谈不完阴晴圆缺,唱不尽春风秋雨。何不让我们用这谈不完的人生,唱不尽的岁月,用时间做纽带,来传承中华美德。

中华美德传承着爱国主义情怀。中国的每一寸土地都不容许半点侵犯,更不容许一点丢失。数不尽的华夏儿女,自愿离开家乡,去南沙执行艰苦的守礁任务。例如守礁英雄李文波,20多年来他一直坚守在南海,执行守礁任务。尽管生活条件恶劣,但他还是坚持一次不落地守礁。自古忠孝两难全,为了守礁,他亏欠家里太多太多,当他第一次回到老家时,才知道母亲已经卧床三年。当母亲病危时,他回家仅仅几天,就接到南沙守礁的任务。在前往南沙的舰艇上,他接到了母亲病逝的消息。一个人长跪在甲板上,声嘶力竭地哭喊着:“母亲啊……”

有人问他后悔吗?他却说:“南沙守礁是我一生的荣耀,就算失去生命也没什么后悔的。”在李文波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看到了中华的美德,华夏的灵魂。

中华美德已传承了数千年,是我们的根,永远都不能丢弃的根。时间如水,生命如歌,二十一世纪的朝阳已冉冉升起,历史的车轮谱写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与辉煌。中华美德是历史的瑰宝,是中国的财富,是华夏儿女的灵魂。作为一名21世纪的小学生,有责任有义务把这些美德传递下去,让这些美德世代相传,要让它永存人间。让我们一起高呼,一起展现,一起传承中华美德,华夏的灵魂!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描写中华民族劳动精神心得体会总结八

在暑假里我看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其中我最喜欢“大禹治水”、“完璧归赵”和“孟母三迁”三篇故事。

大禹治水这篇故事讲了洪水淹没了农田,禹决定治理洪水,在禹的带领下,他们吃尽千辛万苦,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全身心无私地奉献到了治水事业中。洪水终于被制服了。

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大禹。因为他坚持不懈地治理洪水,百折不挠、信念坚定,和老百姓们一起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我很佩服大禹。

我第二喜欢的故事是“完璧归赵”。讲的是赵王得到了一块绝世宝玉和氏璧。秦王很想得到它,就用十五个城与越王交换。赵王不敢得罪秦王,明知秦王不会给十五个城,但还是要派人送玉。大臣蔺相如用自己的胆量和智慧,将宝玉和氏璧送还赵国。

这篇故事的人物中我最喜欢蔺相如,因为他既忠诚又聪明。他猜到秦王会不守信用,就用要撞柱子碎玉的方法逼迫秦王让步。

我第三喜欢的故事是“孟母三迁”。讲的是战国时期,有一个大学问家叫孟子。孟子小时候家住在草地附近,他和邻居家的小孩把学办丧事当做游戏玩。因为孟子不好好学习,孟母连搬了两次家,最后搬到学堂附近,以保证孟子能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其中我最喜欢孟子,因为他很聪明。明白孟母把织好的布剪碎的意思是学东西要持之以恒,从而懂得母亲的良苦用心。第二喜欢孟母,因为她很关心孟子,为了他的学业做出很大的牺牲。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时写了许多我们要学习的品德。我们一定要尊重先人的智慧,学习先人的精华,这些中华传统美德,是几千年的道德精髓,对我们的健康成长非常有用处。

描写中华民族劳动精神心得体会总结九

对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团结是一个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我们党自成立起,就将实现各民族之间的真正平等和团结,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方针。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多次强调“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要求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团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这一重要论述,站在党的历史使命的高度,深刻阐明了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指明了新时代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战略任务,意义重大而深远。

纵观历史,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

在中国历史上,凡是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期,无一不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西汉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反之,历史上发生过数不清的战乱和纷争,使国家和人民都饱受动荡之苦。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总根源,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基础。70多年来,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坚决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防范和化解国内外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提供了坚强保证。

当前,我国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

放眼世界,民族宗教问题历来是影响世界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

当前,一些国家因为民族矛盾、种族仇恨、宗教纷争、领土争端,导致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甚至国家解体、民族分裂、经济衰退、满目疮痍。民族宗教问题成为影响世界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

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船坚炮利和挑拨离间,中华民族陷入四分五裂、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当时的西方人普遍认为,中国肯定会像奥匈帝国等多民族国家一样,分裂为无数个单一民族国家。但是,他们的预言失败了。中华民族不仅没有分裂,反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空前地团结起来,“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浴血奋战、浴火重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各民族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对我渗透、破坏、颠覆的图谋从未停止、愈演愈烈。美国参众两院出台直接涉华法案、决议共37项,大多是这类议题。他们以“人权”之名行“霸权”之实,执意炮制涉港、涉台、涉藏、涉疆等法案,粗暴干涉中国内政、遏制中国发展的图谋昭然若揭。国内外敌对势力越是要破坏民族团结,我们就越是要推动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不断筑牢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的人心防线。

面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56个民族共同的梦,归根到底要靠56个民族共同团结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我国近14亿人口中,少数民族有1亿多,都是我们党紧紧依靠的对象;960多万平方公里陆地国土面积中,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占64%,都是我们党领导下的地方。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在党的领导下,都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从“彝海结盟”“牦牛革命”“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到“三千孤儿入内蒙”“最好牧场为航天”“一家三代为国戍边”,再到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例子不胜枚举。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上升,必将迎来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把各族群众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局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