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0字范文 > 生之韧性:今天如何读余华经典读后感有感

生之韧性:今天如何读余华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18-12-25 19:54:45

相关推荐

生之韧性:今天如何读余华经典读后感有感

《生之韧性:今天如何读余华》是一本由万书言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1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之韧性:今天如何读余华》读后感(一):生之韧性

以潦草小狗形象走红网络的余华,摆烂的“懂王”,成了年青人反鸡汤人生导师。

他说,奋斗的目标就是躺平。

他说, 上香也是一种上进。

他说,到新单位特意迟到了两个小时,发现别人都没到,觉得这地方算是来对了。

他说,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他说, 如果有人告诉你要努力工作,就会得到很好的回报,那是鸡汤,不是事实。

他说, 如果退休算一种躺平,那我们可以认为躺平是一种社会制度,是允许的。

他抬着瘫痪的史铁生去踢球,他用莫言的名字给人家签名,他穿着大花短裤上节目,他就是主打一个你随意,我也随意。

余华被读的最多的作品是《活着》,福贵凄惨的一生让多少人流了眼泪,又让多少人掩卷沉思——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余华是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在细雨中呼喊》,《十八岁出门远行》、《河边的错误》,在先锋文学中占有很重要地位。

他曾尝试打破日常的语言秩序,颠覆旧文学观念,开拓一个新的审美艺术空间。

之后他写《活着》,写《许三观卖血记》,写《兄弟》,读者说,他把悲伤给读者,快乐留给自己。他说“我只知道人是什么。”

从他的小说里我们看到了人生的苦难,人性的本源,也感受到人的原始欲望,感受到人的复杂。

最新的作品《文城》他又开始新的探索,写了一个人间的寓言,充满了虚无缥缈,动人心魄的诗意。

余华是一位值得将他所有的作品都读一读的作家,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独特的文学探索,更因为他对人性的不断求索,对命运不断地叩问。

人民大学出版社出了一套今天如何读经典的丛书,其中余华辑的题目是《生之韧性》,这个题目起得好,就像余华说的, “活着不是喊叫,不是进攻,而是忍受。”

余华笔下的人物是有韧性的,余华的作品也是有韧性的。

《生之韧性——今天如何读余华》回顾了余华的童年生活,生活背景,创作经历,分析了主要作品的特点,对了解余华,更好的品读余华的作品大有裨益。

特别是余华在文学创作中所经历的创作思想,创作风格的变化,创作中受到的影响,对于文学爱好者和写作者来说,都很有启发。

《生之韧性:今天如何读余华》读后感(二):苦难是人生的底色

作家余华曾经说,无论创作哪一部作品,不管这个故事是不是发生在海盐,里面所有的人物所有的场景,都属于海盐,我的灵感在海盐。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的《生之韧性》,是一本解读余华和余华作品的书藉,谈到余华就不能不提到海盐,余华的童年和青年时期在海盐度过,也在那里构建起他的文学世界。

余华出生于一九六零年,他曾当过牙医,后弃医从文,成长的经历给余华的作品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用诙谐又冷峻的笔触描写那个特殊的年代,他描写贫穷且无依无靠的人,写他们经历的残酷和真实,也叙述他们依然存在的善良与真情。

《生之韧性》这本书从介绍余华的《医院里的童年》开始,作家的作品总是和他的童年生活密不可分,也被作家自己反复描写和提及,余华描写他的童年生活相当精彩,但又不单纯只写他的童年,在那一个个童年真实的场景里,也包含了社会的变化和动荡,以及那个时期个体命运的悲欢沉浮。

这本书中解密了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三部重要作品背后的故事。余华在作品中对生存与死亡等主题有着深刻的思考,这些作品不仅深化了对人的认识和对复杂内心世界的描写,更能感受到人性的压抑以及人精神上的孤独。

余华的写作受到多个作家的影响,从川端康成、卡夫卡,到鲁迅,海明威、布尔加科夫和加西亚马尔克斯等。他的作品关注人们的生存和苦难,最有代表性、最负盛名的小说《活着》写福贵一生都在与命运抗争,不断地经历着人生的艰难与命运的无常,却没有被命运击倒,反映了整个人类的生存苦难,福贵的乐观也正是普通百姓面对苦难的勇气和顽强的精神。 《生之韧性》书中指出阅读余华的作品能够增强人们的忧患意识,甚至是苦难意识,使人们深切感受人生的悲哀与生存的价值,不仅使当代人对生活进行反思,同时也为以后的人们提供力量,这也是我们今天阅读余华的价值所在。对余华作品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着重阅读这本《生之韧性》,从这本书中了解余华的作品和写作背后的故事,也可以从中学习作家余华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生之韧性:今天如何读余华》读后感(三):适合初读余华或者想要了解余华的读者

这是一本薄薄的小书,不超过两百页,看起来没什么负担,比较适合初读余华或者想要了解余华的读者。

书中谈到了余华的人生经历对他创作的影响。余华出生在杭州,但是在海盐这个小县城里长大的。在海盐生活的三十年,在他的作品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比如《在细雨中呼喊》的“老邮政弄”、《死亡叙述》中的“千亩荡”,还有《许三观卖血记》里的“南唐街”等地名,都可以在海盐找到现实的位置。

我想,大部分作家的创作大概都是从自己熟悉的时空开始,逐渐向更远的地方扩展延伸。新手在学习写作时,也可以借鉴这个方法,先从自己熟知的地域、生活中找到值得叙述的内容,给自己的故事“植入”一个可以依托的支架。

在读余华的作品时,我们可以感受到那种看似平静叙述中暗涌的情绪,作者极力用一种客观、无情的叙述方式,表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讲述一个个跌宕起伏的故事。

这种“零度情感叙事”是余华创作的一大特征,但这并不意味着作家本身冷酷无情,反而,这种叙事上的技巧更加引人入胜,简单朴素而不堆砌带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的笔法,让每一个余华的读者都能切身感受到他小说中的喜怒哀乐,对真实的人性也有了更深刻的体悟。

这本小书对余华《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几部作品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包含大量剧透),建议是在读过相关作品后再翻开相关章节。在有了自己的思考之后,再结合这本小书来看,可能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当然,“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莱特”,每个人在读余华时,或许所思所想都有所不同,这本书只是作为读余华作品的一种引导。我在读时,对作者的部分观点并不认同,但这本书还是丰富了我对余华的认知,读完之后,我好像更喜欢余华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