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0字范文 > 中小学教师减负主要减轻 教师减负和学生减负

中小学教师减负主要减轻 教师减负和学生减负

时间:2021-08-30 15:03:17

相关推荐

中小学教师减负主要减轻 教师减负和学生减负

减负之后,孩子是不是就不用努力了?

有些媒体,把减负错误的理解成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这次的减负并不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文件中明确的规定,减负是要减轻超出课程大纲之外的课业负担。

而减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引导学校和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这种错误的教育观念,典型的代表就是以成绩为导向,把成绩简单的等同于学习。

如果父母把成绩简单的等同于学习,那么,成绩好就认为孩子学的比较好,成绩差就认为孩子学的比较差,这时候父母怎么可能不焦虑呢?

但是呢,学习肯定不等同于考试,学习也不是为了考试。考试只是为了检测学习成果。

如果把学习等同于考试,把教育等同于考试,那么,父母在和孩子学习有关的事情上,自然会比较焦虑。孩子的学习成绩,自然就成了父母情绪的晴雨表,孩子的成绩好了父母就非常高兴,孩子的成绩差了,父母就会过度焦虑。孩子做错题后,父母比孩子还感到挫败。

这种错误的教育观念,让所有的孩子都深受其害。

老师和父母简单的把成绩好的学生等同于好学生,成绩差的学生等同于差学生。

既然是好学生,那你就不能有心理问题,你要开朗,你要热爱运动,你要喜欢阅读,否则你就不是一个好学生。

但是呢,这样理想中的好学生,这样完美的好学生,有多少父母能够达到这样的标准?

现在有些家长感觉孩子长大之后,与自己的关系越来越生疏,这不是某个家庭出了问题,也不是某个孩子出了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普遍现象。

用专业的术语来说就是,“空心人”越来越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越来越多。

相信大部分人都不愿意生活在一个财富主导一切的社会里。如果财富和可以衡量一切关系,如果财富是所有价值的度量标准,那么,人怎么可能不被异化?人怎么可能不出现心理问题?

既然我们自己都不愿意生活在一个单一维度的评价体系当中,为什么却要用惩戒来衡量所有的学生呢?让孩子生活在一个被成绩异化的环境当中呢?#教育微头条# #微头条名师团#

谁来给老师减负?教师的福音来了……

近日,某市教委发布《关于做好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有关工作的通知》其中有一句:“……减少50%以上!”,原来老师负担有多重啊!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繁重任务,教师的教育教学牵涉到千家万户,一直是被高度关注的群体!

而为教师减负的呼声已喊了多年,但真正关注到教师负担过重,关心教师身心健康的又有多少?

这不,教师的福音终于等来了!

近日,某市教委发布《关于做好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有关工作的通知》,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减负具体要求,确保对中小学校和教师的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在现有基础上减少50%以上!

虽然是“迟来的爱”,但最起码释放了一个重要信号,教师负担过重,真正引起重视了!

市教委还要求,各区要严格控制涉及中小学校和教师的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总量和频次,能合并的尽量合并,不得多头重复开展同类事项,不得干扰正常教育教学工作!

并对各项跟教育教学有关的活动内容提出了明确的具体减负要求!

为该市教育局点赞!

他们敢为人先,能为教师着想,切实减轻教师负担的举措,一经报道,立即引起广大网友的一片叫好声!

我们知道,教师除了完成本职教学工作,还有教研课题,社会活动等等各方面。

教学本职工作方面,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探究教学创新、各种考试等;另外,还要完成科研任务、社会服务、撰写论文等;再次,对学生的管理越来越难,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也加重了老师的心理负担!

还有教学成绩评比的压力,评职称的压力,人际关系处理的压力等等……老师们疲于奔命,不堪重负!…

愿社会各界能真正关心老师!愿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能真正为教师着想,切实减轻教师负担!

愿我们老师积极阳光,做到自我调适,轻装上阵,保持愉悦的心情,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您有什么看法?在评论区留言,谢谢!

人民日报:真“减负”,就应恢复学生在校时长?

个人认为:

1、减负变“转负”是最无耻的增负!

2、减负不“提效”是最坑爹的增负!

3、减负不减质,教师能力和教育保障是前提。

4、减负的根本障碍在竞争压力!

5、减负不是喊出来的,是努力出来的!

【民进中央建议:“双减”下要做好教师心理疏导和减压工作】

,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全面实施,并取得积极成效。但在政策推进过程中,出现了教师负担加重的问题,民进中央表示,需要予以高度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解决,为教师提供有效激励与保障。

民进中央调查发现,“双减”后,不少一线教师在岗时间达10—11个小时以上,较“双减”前明显延长,工作与家庭难以兼顾。教师开展教科研等活动的时间被大幅压缩,专业发展受到较大影响。此外,“双减”下,教师面临综合能力提升的迫切要求,需要更强的专业教学能力、分层作业布置能力、家校共育能力等。由于工作责任大、节奏快、任务重,教师普遍反映精神压力较大。而对于政策实施主体的教师,尚未有相关的激励与保障政策出台。一些地区也未严格执行“双减”政策中对教师权益的保护规定。

为此,民进中央建议,采取综合措施减轻教师负担,为教师提供有效激励与保障。

民进中央表示,首先,要盘活编内外教师资源,加强优质师资供给。围绕师资短缺问题,建立教师编制动态统筹机制,对市域内教师编制资源进行动态调整和统筹调剂,确保各学校师资增减基本与生源增减同步。同时,创新中小学教师用人机制,合法规范地使用劳动用工、劳务派遣等编外用人方式,积极吸纳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扩大优质教师资源供给。促进教师交流轮岗,解决师资配置不均衡问题。

其次,要充分利用社会优质资源,扩大课后服务供给。系统筹划、充分调动各类社会资源参与课后托管服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引进校外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充分利用社会特别是社区的公益性资源,创新课后服务提供方式。聘请部分退休教师及有一定专长的家长、社会专业人士和志愿者参与课后服务。

再其次,要合理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做好心理疏导和减压工作。探索实施弹性上下班和补充休息制度。落实中小学教师减负政策,优化教学评比考核和督查检查安排。畅通教师沟通渠道,做好教师心理疏导和减压工作。各地各校应定期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了解参与课后服务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让教师的诉求和心声得到有效反映,以及时掌握教师心理状况,做好心理疏导和减压工作。针对个别家长的不当言行,相关部门和学校应切实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做教师的坚强后盾。

此外,还要综合运用经济和管理措施,为教师提供有效激励与保障。各地制定配套举措,为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学校根据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时间和表现,向其发放补偿性和激励性的加班补助。对课后服务工作表现突出的教师,可以探索优先晋升职称和评优评先。学校根据发展实际积极创新保障措施,提升服务效能,切实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

最后,要综合施策,精准支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针对教师在“双减”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及时准确了解并提供有效的培训支持。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开展常态化交流学习,引导和鼓励教师开展自主学习。

作者:梁丹 唐琪

【民进中央建议:“双减”下要做好教师心理疏导和减压工作 | 两会声音】,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全面实施,并取得积极成效。但在政策推进过程中,出现了教师负担加重的问题,民进中央表示,需要予以高度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解决,为教师提供有效激励与保障。

民进中央调查发现,“双减”后,不少一线教师在岗时间达10—11个小时以上,较“双减”前明显延长,工作与家庭难以兼顾。教师开展教科研等活动的时间被大幅压缩,专业发展受到较大影响。此外,“双减”下,教师面临综合能力提升的迫切要求,需要更强的专业教学能力、分层作业布置能力、家校共育能力等。由于工作责任大、节奏快、任务重,教师普遍反映精神压力较大。而对于政策实施主体的教师,尚未有相关的激励与保障政策出台。一些地区也未严格执行“双减”政策中对教师权益的保护规定。

为此,民进中央建议,采取综合措施减轻教师负担,为教师提供有效激励与保障。

民进中央表示,首先,要盘活编内外教师资源,加强优质师资供给。围绕师资短缺问题,建立教师编制动态统筹机制,对市域内教师编制资源进行动态调整和统筹调剂,确保各学校师资增减基本与生源增减同步。同时,创新中小学教师用人机制,合法规范地使用劳动用工、劳务派遣等编外用人方式,积极吸纳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扩大优质教师资源供给。促进教师交流轮岗,解决师资配置不均衡问题。

其次,要充分利用社会优质资源,扩大课后服务供给。系统筹划、充分调动各类社会资源参与课后托管服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引进校外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充分利用社会特别是社区的公益性资源,创新课后服务提供方式。聘请部分退休教师及有一定专长的家长、社会专业人士和志愿者参与课后服务。

再其次,要合理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做好心理疏导和减压工作。探索实施弹性上下班和补充休息制度。落实中小学教师减负政策,优化教学评比考核和督查检查安排。畅通教师沟通渠道,做好教师心理疏导和减压工作。各地各校应定期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了解参与课后服务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让教师的诉求和心声得到有效反映,以及时掌握教师心理状况,做好心理疏导和减压工作。针对个别家长的不当言行,相关部门和学校应切实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做教师的坚强后盾。

此外,还要综合运用经济和管理措施,为教师提供有效激励与保障。各地制定配套举措,为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学校根据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时间和表现,向其发放补偿性和激励性的加班补助。对课后服务工作表现突出的教师,可以探索优先晋升职称和评优评先。学校根据发展实际积极创新保障措施,提升服务效能,切实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

最后,要综合施策,精准支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针对教师在“双减”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及时准确了解并提供有效的培训支持。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开展常态化交流学习,引导和鼓励教师开展自主学习。(记者 梁丹 唐琪)

【#宁波出台15条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据浙江日报消息,近日,宁波市委办公厅、宁波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宁波市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宁波市教育局相关处室负责人介绍,通过进一步梳理中小学教师承担的各类干扰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额外负担后,相关职能部门分类列出减负清单,比如名目繁多的各种督查检查项目,交叉重复甚至随意布置的各类调研、统计、信息采集等项目,向中小学校和教师摊派的各种过重非教育教学任务等。最终,宁波出台15条减负清单,为的就是破除干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障碍,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建立良好的教育治理生态。

【中国教育报评论员:为教师减负是全社会的责任】#全国两会#两会召开在即,“双减”政策落地后,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新现象,引发代表委员关注。不少代表委员带来了“为教师减负”的意见建议,表达了教师群体的心声和诉求。

优化作业设计、课后服务全覆盖……新形势、新要求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工作时间延长、工作任务增多、工作难度加大,更大的焦虑和压力是难免的。

教师是落实“双减”、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力量。我们必须认真倾听教师心声和诉求,把为教师减负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推进。

为教师减负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加大教育投入、统筹社会资源,也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综合能力,以应对改革挑战。既要创新制度安排,探索实施弹性上下班和补充休息制度,也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课后服务。

不仅是教育部门,其他部门也要落实为教师减负的要求,继续减少各项督查、检查、评比等项目,减少形式主义和社会性事务对学校和教师的干扰,还学校和教师一片宁静,让教师聚焦主责主业。

【“双减”背景下如何为教师减负?多位代表委员发声!】#代表委员面对面#在当前“双减”政策背景下,公众普遍关注学生负担减轻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问题,对教师的减负工作却关注不够。对此,多位代表委员提出“为教师减负”的意见建议,表达了教师群体的心声和诉求。

民进中央在《关于“双减”背景下合理减轻教师负担并提供有效激励与保障的提案》中提出,“双减”政策推进过程中,教师出现了负担加重的问题。为此,民进中央建议合理减轻教师负担并提供有效激励与保障。一是盘活编内外教师资源,加强优质师资供给;二是充分利用社会优质资源,扩大课后服务供给;三是合理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做好心理疏导和减压工作;四是综合运用经济和管理措施,为教师提供有效激励与保障;五是综合施策,精准支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调研时发现,由于增加了课后服务、假期托管的任务,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使得教师开展教科研等活动的时间被大幅压缩,教师专业发展和工作生活均面临较大压力。朱永新建议,适当增加教师编制,加强教师培训。建议调整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提高中小学师生比,适当增加教师编制总量。同时,针对“双减”政策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对在职教师开展针对性的培训。

长期从事教育研究工作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周洪宇建议,一方面,要统筹安排教师课表,可以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试行“弹性上下班制”。另一方面,学校可探索建立“延时服务积分制度”,对参与延时服务的教师积分,以月或双月为单位,实行等同时间“调休”。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建议,提高教师待遇或增加教师编制;广泛引入社会力量参与课后服务,减轻教师额外负担;完善教师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

全国政协委员孙太利建议,合理安排教师工作时间,减掉其不应承担的与教育教学无关事项。探索实行弹性上下班制,将教师从超负荷工作量中解放出来。进一步优化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方案,绩效工资分配需向参与课后服务的老师倾斜,并在职称晋升、薪酬待遇、聘用考核、评优评先等方面将课后服务纳入参考指标,调动教师积极性。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建议,由教育部门牵头,梳理清查各项督查、检查、评比等项目,精简会议、文件,取消重复上报数据和多头填写表格,避免摊派过多教学以外的工作任务,“切实让教师能真正回归教书育人的本职、本位,高质量地落实教书育人工作”。(中国教育报记者梁丹 唐琪 焦以璇 董鲁皖龙 李孜 综合羊城晚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