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0字范文 > 写给我爹的一封信 写给父亲的信 给爸爸的一封信

写给我爹的一封信 写给父亲的信 给爸爸的一封信

时间:2019-08-26 17:12:47

相关推荐

写给我爹的一封信 写给父亲的信 给爸爸的一封信

文以载道,孝有福报[赞][赞][赞]

万言壹墨笔记

1956年,北京一退休教师,为给父亲贺寿,花80元,请93岁齐白石画了一幅寿桃图,还要了一张收据。没想到,50年后,这张收据,竟拍出180万的高价。这位老师是个孝子,老父亲准备要90大寿了,平时最喜欢齐白石的画,老师想在寿辰当天,送上一幅齐白石的画作,让老父亲高兴高兴。齐白石虽然定居北京,他的住址却不是那么多人知道,老师几经周折,多方打听,才从齐白石的一个亲戚那里问到了地址。这天,老师买了一份礼物,就去登门拜访齐白石,不巧齐老出门看画展去了,没在家,要三五天后才回来。一周后,老师又来拜访齐白石,还是不巧,齐老去了参加授奖仪式,也没有在家。老师也不气馁,决定过几天再来拜访。几天后,老师第三次,去拜访齐白石,这次终于见到齐白石了,当时齐老正在家里和小儿子喝茶聊天。道明来意之后,齐白石很爽快的就答应了老师的请求。虽然93岁高龄,齐白石还是每天会画四五张画,他收的润笔费也不算高,定价是每尺50元。齐白石常对儿子说:“画画从来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特殊和清高,画画只是我的谦卑本分,凭自己本事吃饭,卖画糊口罢了。”正好齐白石今天刚画了一幅寿桃图,画长两尺见方,本来润笔费要100元。看在老师有孝心就给他打了8折,只收80元润笔费。50年代,80元相当于普通人两个月的工资,也不算个小数目。为了完成父亲一直以来的心愿,老师一咬牙就把钱付了。拿了画之后,老师却还不走,一直站在哪里。齐白石问他:“还有什么事吗?我只会点笔墨功夫,其他事可能就帮不上忙了。”原来,老师是担心,一下花了那么多钱,回家后太太哪里不好解释。他问齐白石,能不能给他写张收据。齐白石觉得他说的在理,就拿了一张纸写上“收到润金80元整”,并签名,盖上印章。回家后,老师把收据随手夹在一本书里,之后也忘了。寿辰当天,老父亲颤抖着双手,接过老师送的这幅寿桃图,看了又看,爱不释手。他让儿孙们帮他装裱好,这幅画他要永久珍藏着。50年之后,老师已经不在人世了,后人在整理书籍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了那张收据。看到上面有齐白石的签名和印章,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就送去做了鉴定,结果是真迹。,这张收据在一家拍卖行拍卖,卖出180万的高价。在场的许多人都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他们很惊讶,一张小小的收据,为什么那么值钱?那是因为,齐白石除了绘画了得,他还是一位篆刻大师。晚年时,齐老还常常称自己:“三百石印富翁”。而齐老的学印经历,也是充满了传奇。1896年,齐白石32岁,还是以木匠为生,他有个大主顾姓黎。这天,他去黎家做木,看到黎铁安在篆刻,就过去请教。黎铁安想先考究一下齐白石,就让他刻个印来看看。只见齐白石刀法纯熟,一会儿就刻好了,似乎刻印有相当高的水平。其实,这是齐白石第一次刻印,只是长年做木匠雕花,对刀具的运用自然娴熟。此后,他和黎铁安就成了好朋友,经常一起研究篆刻。有一次,齐白石向黎铁安请教,我的印总刻不好,有方法提高吗?黎铁安跟他开玩笑说:“你去挑一担楚石回家,刻完磨去后再刻,当一担石全磨成石浆时,你的印就刻得好了。”谁料齐白石竟真的照做了,把家里客厅搞得全是泥浆,估计磨掉的楚石还不只一担。之后,齐白石对石料的刀感准确了很多。此后,齐白石通过钻研丁敬(龙泓)、黄小松、赵之谦的印谱,以及《天发神谶碑》、《三公山碑》等,经过几十年的临摹,最终独辟蹊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篆刻风格,创出齐派篆刻,流传后世。然而,齐派篆刻,因为风格太过强烈,后人学习难度很大,因此,齐白石是独一无二的齐派篆刻大师。所以,值钱的不是那张收据,而是上面盖的齐白石印章,印章让这张收据具有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买家看重的也是这一点。@万言壹墨笔记 那位老师,一个无意之举,却为后人留下了一笔意外财富,说是他的运气,其实也是因为他的孝道,孝有福报!百行孝为先,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好好对待父母,特别是父母晚年的时候,多给关怀。孝是用真心照顾,不一定是钱财。能够行孝的人,自己的命运好,后代都容易出很贵气的人。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正月初三,商丘包公庙乡,祭亡父![流泪]

——追忆父亲2一3事

自去年农历十月一日以来,不知是他思念我,还是我在思念他?好几次他都出现在我的梦里。

今天和哥姐一块回老家,再次看到破败的院落,想起父亲的音容笑貌,泪水潸然而下。[流泪]

父亲一生极为简朴,一个钱能掰成三瓣花,可谓抠门至极!所以才在那个年代,靠他微薄的工资,养活了我们姊妹六人。我记忆深刻里,是他九几年退休后带回家的一包袜子:上面绣着花。母亲讲那是他50—60年代在部队里留下的“宝物",“花“当然是缝补破洞时留下的杰作。袜子后来被母亲偷偷扔掉,为此,他们还大吵了一架。

父亲对我极为严厉。听哥哥姐姐说,在我小的时候,他教我识字,因我坐得不端正,身上没少挨条子。哥姐都打趣,就是因为我挨的条子多,所以才在那个年代考上了一所三流大学,而他们几个大部分都是小学初中毕业。

不但学习上严厉,生活上也是。爬高上低是绝不允许的。记得小时候一次和小朋友比赛爬树,玩得正嗨,突然后背被狠狠地抽打一下,回头一看,原来是父亲拿着湿毛巾,脸色铁青。我立马爬下树,乖乖地跟他回家,那一幕记忆犹新!

父亲不善言谈,更不会说教,偶尔1—2句,却使人终身受益。记得刚参加工作第一年,因成绩不理想(全乡25所小学,我所教班级考了第10名,当时一心想拿第一的),痛哭流涕,一天一夜不吃饭,母亲心疼极了!父亲却对我大吼:“哭什么哭?!你连这点都接受不了,将来怎么能够生活?记着,人生路上,你不能永远占第一!"这句话,始终萦绕在我耳边,它使我在工作中少了急功近利,面对失败时多了一份坦然。

父亲越老越展现出他的父爱。尤其是在我家庭出现变故,从江苏回到老家后。父亲多次鼓励我,要我看在2个孩子的份上,坚强勇敢的面对生活。每次回老家,他都会再给孩子一点零花钱,还大包小包的给我们拎他种的菜。尤其在他84岁临走的那年,自己都举步维艰,却依然心系着我。有一次非让母亲给我1000元钱,说因年龄大,不能再帮我照看2个孩子,让我拿点钱给孩子买点吃的。我当时极力推脱,他却以断绝父女关系相威胁!他说:“父母疼孩子,不是玩虚的,让你拿着你就拿着!"

这就是我的老父亲,一个一生对自己极为抠门,却又把爱都给了我们的父亲!一个对我极为严厉,却又指引我们人生方向的人!

而今,父亲离开我们己三年,他的音容笑貌却永留在我心间![流泪][玫瑰]

静心!安静的一份父亲的曾经的信~

1956年,北京一退休教师,为给父亲贺寿,花80元,请93岁齐白石画了一幅寿桃图,还要了一张收据。没想到,50年后,这张收据,竟拍出180万的高价。

这位老师是个孝子,老父亲准备要90大寿了,平时最喜欢齐白石的画,老师想在寿辰当天,送上一幅齐白石的画作,让老父亲高兴高兴。

齐白石虽然定居北京,他的住址却不是那么多人知道,老师几经周折,多方打听,才从齐白石的一个亲戚那里问到了地址。

这天,老师买了一份礼物,就去登门拜访齐白石,不巧齐老出门看画展去了,没在家,要三五天后才回来。

一周后,老师又来拜访齐白石,还是不巧,齐老去了参加授奖仪式,也没有在家。老师也不气馁,决定过几天再来拜访。

几天后,老师第三次,去拜访齐白石,这次终于见到齐白石了,当时齐老正在家里和小儿子喝茶聊天。

道明来意之后,齐白石很爽快的就答应了老师的请求。虽然93岁高龄,齐白石还是每天会画四五张画,他收的润笔费也不算高,定价是每尺50元。

齐白石常对儿子说:“画画从来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特殊和清高,画画只是我的谦卑本分,凭自己本事吃饭,卖画糊口罢了。”

正好齐白石今天刚画了一幅寿桃图,画长两尺见方,本来润笔费要100元。看在老师有孝心就给他打了8折,只收80元润笔费。

50年代,80元相当于普通人两个月的工资,也不算个小数目。为了完成父亲一直以来的心愿,老师一咬牙就把钱付了。

拿了画之后,老师却还不走,一直站在哪里。齐白石问他:“还有什么事吗?我只会点笔墨功夫,其他事可能就帮不上忙了。”

原来,老师是担心,一下花了那么多钱,回家后太太哪里不好解释。他问齐白石,能不能给他写张收据。

齐白石觉得他说的在理,就拿了一张纸写上“收到润金80元整”,并签名,盖上印章。回家后,老师把收据随手夹在一本书里,之后也忘了。

寿辰当天,老父亲颤抖着双手,接过老师送的这幅寿桃图,看了又看,爱不释手。他让儿孙们帮他装裱好,这幅画他要永久珍藏着。

50年之后,老师已经不在人世了,后人在整理书籍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了那张收据。看到上面有齐白石的签名和印章,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就送去做了鉴定,结果是真迹。

,这张收据在一家拍卖行拍卖,卖出180万的高价。在场的许多人都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他们很惊讶,一张小小的收据,为什么那么值钱?

那是因为,齐白石除了绘画了得,他还是一位篆刻大师。晚年时,齐老还常常称自己:“三百石印富翁”。而齐老的学印经历,也是充满了传奇。

1896年,齐白石32岁,还是以木匠为生,他有个大主顾姓黎。这天,他去黎家做木,看到黎铁安在篆刻,就过去请教。

黎铁安想先考究一下齐白石,就让他刻个印来看看。只见齐白石刀法纯熟,一会儿就刻好了,似乎刻印有相当高的水平。

其实,这是齐白石第一次刻印,只是长年做木匠雕花,对刀具的运用自然娴熟。此后,他和黎铁安就成了好朋友,经常一起研究篆刻。

有一次,齐白石向黎铁安请教,我的印总刻不好,有方法提高吗?

黎铁安跟他开玩笑说:“你去挑一担楚石回家,刻完磨去后再刻,当一担石全磨成石浆时,你的印就刻得好了。”

谁料齐白石竟真的照做了,把家里客厅搞得全是泥浆,估计磨掉的楚石还不只一担。之后,齐白石对石料的刀感准确了很多。

此后,齐白石通过钻研丁敬(龙泓)、黄小松、赵之谦的印谱,以及《天发神谶碑》、《三公山碑》等,经过几十年的临摹,最终独辟蹊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篆刻风格,创出齐派篆刻,流传后世。

然而,齐派篆刻,因为风格太过强烈,后人学习难度很大,因此,齐白石是独一无二的齐派篆刻大师。

所以,值钱的不是那张收据,而是上面盖的齐白石印章,印章让这张收据具有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买家看重的也是这一点。

@万言壹墨笔记

那位老师,一个无意之举,却为后人留下了一笔意外财富,说是他的运气,其实也是因为他的孝道,孝有福报!

百行孝为先,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好好对待父母,特别是父母晚年的时候,多给关怀。

孝是用真心照顾,不一定是钱财。能够行孝的人,自己的命运好,后代都容易出很贵气的人。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1949年10⽉,15兵团总司令邓华,在率兵解放广州后,突然收到好友急信,当他看到信末署名时,顿时激动地泪如雨下。

邓华,19出生于湖南郴州,家境殷实的他,从小便饱读诗书,后又考入长沙南华政法学校,学习新知识和新思想。

15岁那年,他应父母之命与同乡女子邱青娥拜堂成亲,婚后一年儿子呱呱坠地。初为人父的邓华,满心欢喜,希望孩子将来像圣贤一样,拥有满腹学识和才干,拥有诗意般的人生,故取名为邓贤诗。

然而,幸福的生活没有持续多久,便被残酷的现实击得粉碎。

随着反动派打压人民势头的不断扩大,邓华的家乡也未能幸免。后来,邓华受其兄邓多英影响,带着满腔热血,告别了襁褓中的幼子和贤惠的妻子,以及年迈的父母,毅然加入了共产党。

加入革命后,邓华因有知识傍身,再加上自己的勤奋好学,在部队很快便脱颖而出,成为核心骨干。迫于严峻的革命形势,他带领部队南征北战,无暇顾及对妻儿的承诺,便渐渐与家人失去了联系。

邓华走后多年,相依为命的母子俩生活可谓是举步维艰。后来邱青娥更是因为生病,无钱医治而去世。临终前,她给了儿子一张父亲早年的照片,并告诉他:“你的父亲是一名革命军人,一定要找到他。”

自此,孤苦伶仃的邓贤诗,凭着一张照片,开始了艰难的寻父之路。

无依无靠的小贤诗过上了流离失所的生活,他边乞讨,边流浪。后有幸遇到了部队,他就毅然报名参了军,一方面为了寻找父亲,另一方面他希望做一个像父亲那样顶天立地的英雄。

1949年10月14日,在全国一片欢呼声中,迎来了广州的解放。各大报纸相继刊登了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同时刊登的还有几位指挥官的照片。

殊不知,正是因为这份报纸,才凑成了一对失散二十多年父子的团聚。

当时的邓贤诗,看着手中的报纸久久没有回神,原来他发现其中一位指挥官的照片,竟让他有着一种似曾相识的熟悉感。

于是,他当即掏出贴身口袋中珍藏的照片,通过反复比对,发现两人实在是太像了。而且,这位首长也姓邓,只是名字少了一个字,但他认定:这就是他寻找多年的父亲。

邓贤诗决定求助部队领导,于是,他拿着报纸跟照片去找指导员。

“别乱说,那是军团长,你不是孤儿吗,哪来的父亲?”原来,邓贤诗入伍时,并不确定父亲是否活着,所以就填写了孤儿。

但当指导员看到照片时,也被惊讶到了,顿时感觉此事非同小可,当即就上报给了首长萧劲光。

萧劲光与邓华曾一起出生入死,有着过硬的关系,但他从没听邓华提起过家事。他试探性地问邓华是否改过名字,邓华告诉他:“参加革命以前,我叫邓多华。”

随后,萧劲光给邓贤诗支了一个招:让邓贤诗给邓华写了一封信,讲述下家乡的情况,以此确认,邓华是否是自己失散多年的父亲。

邓华看完邓贤诗的信后,一时间竟涕泗横流,悲喜交加。悲的是这么多年,自己没有尽到丈夫与父亲的责任,为母子的艰辛自责;喜的是,失散20多年的儿子,终于找到了。

于是,邓华赶紧吩咐手下,派车到湖南去接邓贤诗到广州。但因为路途遥远,派去的车辆整整走了十五天,才让这对父子团聚。

当邓贤诗下车后,看到早早等候在门口的父亲,顿时激动不已。“爸爸,我们终于见面了。”而此时的邓华心中有着千言万语,却不知怎么说出口,只能不断说着:“对不起,对不起。”

两人就这样紧紧拥抱在一起,任泪水打湿了彼此的衣襟。

在场的人无不被此场此景所感染,纷纷转身离开,把这个神圣时刻留给他们。

邓华自知愧对儿子,现终于团聚了,想把儿子留在身边,以弥补多年的亏欠。但令他没想到的是,这一想法遭到了邓贤诗的反对,因为他心中的父亲是个大公无私的人,他不想父亲因他破例。

邓华将军虽然没有陪伴儿子成长,但他丰功伟绩的一生,为儿子树立了光辉形象,一座伟大的人生丰碑。

“有国才有家”,正是因为有了千千万万,像邓华这样舍小家、顾大家,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的付出,才换来了中国革命的全面胜利。

让我们一起致敬革命先辈。

作者:遇见

编辑:沐颜

参考资料:

《1949年,小战士指着报纸:这是我父亲!连长:别闹!这是兵团司令》,南阳政法,.5.17《邓华从军记》,陈骏原野,侯岳超,曾俊凯

#头条创作挑战赛##历史#

在我年少时候

​俺爹给我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

​说是我们故乡不远处有一个村子

​村中有一个人

​娘死的早

​他作为家中长子本该努力奋斗

​照顾兄弟姐妹扛起家庭帮父排忧解难

​可是他却背道而驰

​不但不孝不听爹话还常年漂泊在外问爹问兄弟姐妹要钱花

​几十年一成不变一无所有孤独贫困不孝

​问亲人要钱花几十年

​他村很多人都说他废物东西

​他亲人他爹他兄弟姐妹他村中的人都说他傻

​说他废物无能

​他也时常在想

​为什么走到今天?

​是个人都有家有娃有一份安定的工作

​他却走过半生孤独半生贫困半生不孝半生一无所有一成不变

​难道他真的不行?这一生白活了

​?

​后来他分析人生为什么走到今天?

​他知道他好高骛远害怕要脸

​他三十八岁痛定思痛人生从零开始的

​后来的后来他留下了故事

​三个儿子亿万富翁拥有所有

​女人不缺

​可他就要了两个老婆

​都给生了娃

​他三个儿两个女儿

​他故乡的人都服他了

​都讲他的人生故事

​这是为什么?

​这个人究竟是废物无能还是大器晚成?

​他算不算争气了?算不算成功?

给父亲一份安心

#故事推荐#父亲的一封信

整理书柜发现了父亲的一封家书,那是二十几年前我刚上班时,父亲写给我的一封牵挂的信件,一晃二十几年过了,父亲也去世六年了。

匆忙的一封家书,寄托着父亲对女儿的多少牵挂和思念。

如今这封家书却成了我永久的思念。如果父亲在,也许我会拿出信件让他看看当年的笔记,回忆当年的心情,感叹一下生活和岁月的静好。可是父亲却没能等到这样一个美好幸福的时刻,也是我永久的遗憾!

再次捧读父亲当年的家书,犹如父亲又牵着我的手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再次感受父爱的温度,包含情感,温暖释然。信件的大体内容是 :

父亲见到了回家乡和我一起上班的同事,就好像看到了我一样高兴,好像她把所有关于我的消息,都带给了牵挂想念我的父亲。父亲把她看做是女儿回来了,激动高兴。父亲本来打算让老乡给我捎点家乡的食物,还没来得及准备,疼爱我的五婶早已给我准备好了。

五叔是我家最小的长辈,也是父亲最疼爱的弟弟。信中还写到五叔分家了(当时五叔和婶刚结婚)。五婶娘家也来温锅祝贺了!这是我们家的大事,父亲告诉我,是因为我也和婶婶特投缘,让我放心。好像还有一层意思,我想父亲是想和我表达,最小的弟弟终于长大了成家立业了!他作为老大哥也放心了。

唯一儿子我弟弟的工作漂泊不定,是父亲最大的牵挂,父亲托人找关系,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让父亲自责又犹豫。又拖二姨夫找了份啤酒厂的工作。他也拿不准这份工作行还是不行,让长大的女儿帮他拿主意。

操劳的父亲当时是很纠结的。有了孩子以后我才体会父亲的不易,他渴望给弟弟安排一份好工作,拉下老脸去求人,又怕事与愿违。家里又穷,拿不出更多的支出去给弟弟跑关系。无奈的父亲提笔把堵在心口的不快,告诉了他认为已经长大的女儿。算是倾诉那份内心的自责吧!

“祝你安心吃苦工作顺利。”每次信件结尾都是一样的,就是让我别怕吃苦,好好工作。因为父亲的教育理念就是“先苦后甜,天上不会掉馅饼,吃苦是福!”我现在我真真切切悟到了父亲总结一辈子金玉良言。

信件字字句句浸透了父亲对女儿的嘱托,牵挂和思念,还有父亲在生活中的无奈,无助,父亲渴望家和万事兴的温暖和踏实。

后来母亲告诉我,父亲写这封信时,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因为父亲遭遇了生活中的最大打击和不堪。

弟弟在外因为一句话与人争执。双方互不相让最后动手打架。把弟弟打伤,人家却要求弟弟赔偿医疗费,误工费,人工护理费两万元,对父亲来说是天文数字。父亲替弟弟在医院伺候病人,遭受病人家属的谩骂,羞辱。自责的父亲几乎一夜满头白发。回家看到弟弟被打的鼻子骨折,父亲又是揪心的疼……

所有的这些父亲都隐忍着,把安静,祥和的一派家庭气氛分享给我,让漂泊在外的女儿安心工作!

这就是疼爱了我三十六年的父亲,他把世界上最好的星和月,轻轻捧给女儿,陪女儿度过所有艰难的岁月。却在女儿懂父亲时,永远地离开了我,让我终生遗憾!

父亲离开我后,我常常梦到父亲,半夜哭醒,也常常不经意间就想起父亲,想起他慈祥的笑脸,想起他和我说不完的家长里短;想起他曾经第一次去学校给我送饭,送的猪蹄和火烧;还想起他送我去上班偷偷抹眼泪 ,自责地说:把女儿扔那么远,就不管了。

当我遇到生活中所有棘手的问题时,我在想要是父亲在该多好啊!他一定帮我拿主意帮我度过难关,不让我掉一滴委屈的泪水 ……可是最疼爱的父亲再也没机会疼女儿了!女儿只有深深地祈祷!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珍惜当下吧!…点击卡片继续阅读

昨天朋友微信:嗨,今年可以聚一聚了,你定时间,地点,我随时都可以。

我说:你婆婆行不行啊!

她说:离了,年前最后一个工作日离的,我现在住在酒店过完年出去旅居。

受够了,婆婆瘫痪六年多,没瘫痪前周六周末三个小姑子,一个大伯全家都来,当然是婆婆忙乎,一家人热闹。

自从婆婆卧床要人伺候后,都忙的一月见不到一次面,大的忙孙子,小的忙儿女,就我们有时间。

好吧,我们无处可躲,我们穷没钱搬出去,我们只能住婆婆房子,理所当然的照顾婆婆。

但是我们也有事,我老家舅舅去世,跟他大妹讲:你过来照顾两天,床单刚换好,吃的都按份放在冰箱里…。

人家说:孙子没人照顾。

在然后我们挨个求他们,最小的小姑子说:你们住老妈的房子我们谁都没说啥,有困难自己解决,可以花钱请钟点工陪护。

我有时候生气嘟囔他:你妈养了五个,好的时候是亲妈,瘫痪了就是你妈,你出力让他们出钱,药不要钱,尿不湿一月一千多……有事了钟点工不是钱啊。

话没说完他先火了:我有没让你伺候,你有啥权利说他们。

我说你睁眼说瞎话啊,你妈洗澡是谁给洗的,你妈多少斤你不知道啊,她洗澡我汗洗,然后腰得疼半个月,腰还没捋直又该洗澡了。

谁给你妈每天擦身子,屁股是你洗的吗,尿布是你换的吗,你说你是男人,我尊重你是男人,你家谁尊重你是男人。

他说:你不干要你做啥,不想干了可以走人。

我说:要不是孩子我早离婚了。

你猜我儿子怎么说:爸,奶奶是大家的,不是你一个人的,我妈也不是应该做这些的,别梦想你做这些房子是你的,现在奶奶活着,等奶奶走后大家同意给你才能是你的。

妈,你想离婚别打我旗号,我放寒暑假都打工,上大学更不用你们操心,你看我奶五个儿女,你看见就这结果。

妈,你可以放手,反正到头来你啥也得不到,不如早放手,多活几年。

我说:你儿子咋这么成熟。

儿子给他爸安排:奶奶走后这房子一定会等价出售,你有优先购买权,先算这几年的保姆费,在算等份,你们存的钱卓卓有余,我妈的一份你给我妈,我什么也不要,我怕要了以后成为你们,因为一套房子而把自己活成这样。

我说:你儿子懂事的让人心疼。

她说:我很开心,我儿子长大了,我都奔六了,在熬下去我啥也不是了。

我说:那你们离婚,你婆婆怎么办?

她说:我也吃过婆婆做的饭,这几年我也问心无愧,我给她掏屎,换尿布,洗澡洗裤头,我做的她女儿们嫌脏,小的那个戴着三层口罩歪着头恶心的哇哇吐。

我说,你是跳出三界外了,你家那个要受罪了。

她说:他不好意思要求他兄妹,却把火撒在我身上,我知道他辛苦,他委屈,但是我凭啥又出力又受气,他和该。

都以为儿女多了幸福多,那是父母健康,儿女才能绕膝承欢,你看看父母卧床一病多年,再遇到父母老年痴呆,很自然的会出现聪明的躲,老实的熬,吃了苦还会落抱怨。

爸爸:

有些话不知道如何当面说出口,怕您觉得我幼稚,所以还是写一封信吧,中国人总是含蓄的浪漫。

对于您出去上班这件事我还是比较赞同的,主要有3个赞同的点:

1.我觉得您在这个单位干的并不顺心,也不高兴换一个单位,出去看看,会开心许多,我爸爸笑起来可好看了,我不喜欢您皱眉头的样子。

2.传话说的好:“距离产生美”对于咱们现在这个家,包括您和妈妈的关系,和爷爷那边的事情,太闹心,不如先搁一搁,还离一下事非之地,也许出去看看心情会好很多

3.既然有这个机会,那就应该把握住,不是每个人都有一样的机气的,既然来了,又有什么理由错过它呢?您说呢?

我知道您有放不下这个家,但是我觉得要放一放担子,这个世界上没有谁离了谁是活不了的,而且您也没有完全离开,只是换了一种方式陪伴着我们,

您看您年轻时的样子,多有精气神,可是您现在被生活和家庭磨去了棱角所以,我相让您出去看看休面的世界,换个环境

并且,女儿已经长大了,懂事了.会跟妈妈互相照顾的,所以不要有顾虑,不要扰豫,怎么想的怎么活。

妈妈也心疼您,看着您在这不开心,也不才想让您去那么远,妈妈刀子口嘴豆腐心,不管您做什么样的决定,家人都会支持您。

所以跟心走

我在努力长大,请您慢慢变老

不知道您何时走,提前说一路顺风不管您留下还是回来,家人都支持您

身体健康,万事胜意。愿您所愿,终将实现

爱你的女儿

3月13日

我女儿写给父亲的信,女儿挺乖巧挺懂事的,阿爸妈妈感谢你陪我们一起慢慢变老,妈妈在这里给你说声对不起,爸爸妈妈永远爱你!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