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0字范文 > 诗歌朗诵稿 歌颂校园的诗歌朗诵稿

诗歌朗诵稿 歌颂校园的诗歌朗诵稿

时间:2018-11-12 13:29:33

相关推荐

诗歌朗诵稿 歌颂校园的诗歌朗诵稿

喜迎20大,少儿朗诵稿

给名作挑刺

单位搞诗歌朗诵活动,选了山东作家王宜振的作品《有一首歌》。

王宜振的作品我好像没怎么了解,这首诗也是第一次读,因为有份参与朗诵,就认真地逐字逐句领会。

该作品是歌颂党、歌颂祖国的,从整体来看,立意新颖,视角独特,确实写的不错。

读了几遍之后,感觉个别细节值得推敲,如:

“……

这首歌,

愈搓愈加光亮;

愈磨愈是闪烁;

……”

上述的“光亮”“闪烁”似有不妥,因为所指是“歌”,应对应“响亮”“动听”才对。

还有如下:

“……

我们会把一个个日子,

烹制成香甜可口的音乐

……”

上述“烹制成香甜可口的音乐”也不妥,你见过香甜可口的音乐吗?还不如改为“酿制成美满和幸福”。

在我不知道这首诗的作者之前,我在同事群里提了上述看法,因为我以为是同事写的,所以想给同事提提建议。一同事回应我说建议有道理,有待商量后的改。我客气地答曰,或许作者用字有其特定涵义吧。

待再次接到同事交来的朗诵稿,我见没有改动,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作品肯定是有一定名气的作者写的了。

网上一搜,果不其然。

望着诗稿,我有点茫然,刚好那句“烹制成香甜可口的音乐”由我朗诵,

在我的认知里,我是造不出这么别扭的句子的,由我口里念出来,我总感觉是我自己造的句子,心里有点虚。

名作就没瑕疵吗?非也!

我以前最爱读商务印书馆的《咬文嚼字》,书刊专门给一些名人名作挑刺,读后挺长知识的。

某名人说过,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我们是否做得到?

粟立新近作三题:第一个节气,我们驱车追赶,带着老家的雪花,带着喜庆的中国红,赶往春天的舞台……

雪花三朵

作者:粟立新

今日大雪

早上起来

到处白茫茫厚厚的积雪

这是儿时对大雪的记忆

1992年

儿子出生那年

清晨的薄薄一层雪花

韶城人沉醉在堆雪人的快乐中

创业开火锅店

没有雪花飘落

但也穿着厚厚的羽绒服

从那以后

一年比一年热

今日的大雪时节

满眼的异木棉

花和红叶媲美春天

偶见穿短衫的年轻人

地球越来越热

保护大自然的话题

人人有责的担当

更显紧迫

( -11-7)

雪花

看雪花在空中飘落

旋转 飞舞

雨加雪

把脸蛋吹得红通通的

如儿时的红围巾

如捂着嘴可以吹出烟雾的冬天

在湖南老家

想念儿时提过的火炉

那一刻

我看见了您

奶奶

记忆中的雪景

记忆中慈祥的您

像雪花一样亲吻我额头

给我安全感

冬夜温暖的被窝

伸出手

仿佛就与你相握

奶奶

透过那飘来的雪花

我看见了您

那样美好

那么温暖

(-1-29湖南武冈)

诗意•立春

第一个节气

我们驱车追赶

带着老家的雪花

带着喜庆的中国红

赶往春天的舞台

迎春诗会

这是诗社的坚持

是五月的执着

一起坚守了39年的诗意

再一次盛开

宝贝和两个弟弟

一起

上舞台诗朗诵

台上台下一片喜庆

这一天

立春

立蛋接福

福迎北京冬奥开幕

那飞舞的雪花啊

总有一朵

是来自湖南老家的

(2月5日)

(稿件来源于诗的红三角,责任编辑:桂汉标)

#襄阳# 骄傲!《黄河大合唱》词作者,是咱襄阳人!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词作者是光未然,襄阳人。

张光年,笔名光未然。19生于湖北省老河口市一个钱庄职员的家庭。青少年时做过商店学徒、书店店员和小学教员。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入学武昌中华大学中文系。从三十年代起在武汉开始从事进步戏剧和新文学活动。著名诗歌作品有《黄河大合唱》、《五月的鲜花》。其它重要著作有《张光年文集》,《骈体语译文心雕龙》,长诗《屈原》等。1936年张光年到上海,结识了作曲家冼星海和张曙,并开始与他们合作创作抗日救亡歌曲。1938年春,张光年回到武汉,以公开的中共党员身份,参加新成立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艺术处(处长田汉)的工作,负责组建十个抗敌演剧队和一个孩子剧团。同时与冼星海等作曲家创作了许多抗战歌曲。

1938年11月1日,张光年在黄河壶口瀑布下游五公里处的圪针滩渡口东渡激流时的经历,触发他构思创作了一首长诗《黄河吟》。

1939年1月,张光年在汾西县勍香镇坠马左臂骨折,被送往延安边区医院治疗。2月26日已在延安鲁艺任教的冼星海听到消息后到医院看望张光年,两人谈起了合作写大合唱作品的可能。由抗敌演剧三队队员胡志涛笔录,2月26日起,张光年在病床上连续五天口述,把原来酝酿的长诗《黄河吟》一气呵成地写成了《黄河吟》八段组诗歌词。3月11日,张光年从医院来到了延安南门的西北旅社,演剧三队专门请来了冼星海。张光年详细介绍了大合唱《黄河吟》的结构、体裁形式和八个章节:男声合唱、男声独唱、朗诵歌曲(配乐长诗朗诵)、齐唱、对唱、女声独唱、轮唱、大合唱。每首歌前冠有“说白”,作为歌声的引子,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八首歌曲之中,有一首是长诗朗诵《黄河之水天上来》。张光年一气吟诵了四百行的歌词,掌声中,冼星海站立起来,一把将歌词稿抓在手里说道:“我有把握把它谱好!我一定及时为你们赶出来。”冼星海从3月26日起连续六天时间里,谱写大合唱《黄河吟》。3月31日大合唱《黄河吟》的全部音乐旋律创作完成。三队开始排练大合唱,冼星海经常来指导,在这期间大合唱的名字改成了《黄河大合唱》。

1941年皖南事变后,张光年受周恩来委派前往缅甸,主编《新知周刊》,任缅甸华侨青年战时工作队总领队。

1942年2月中旬,参加在缅甸曼德勒连续三天公演《黄河大合唱》,慰问中国远征军及当地华侨,这是《黄河大合唱》首次在海外演出。1942年,张光年回到云南,任北门出版社和《民主曾刊》编辑。

1943年3月到1944年9月,张光年搜集整理彝族民间叙事长诗《阿细的先鸡》,是整理我国少数民族文学遗产的一项开拓性工作,根据流传的民歌编写了长篇叙事诗《阿细人的歌》,同时创作了抒情长诗《绿色的伊拉瓦底》。

1944年张光年在云南与李公朴、闻一多一道从事民主运动和诗歌朗诵活动。1945年10月离开昆明到北平。1946年由北平进入华北解放区,先后在北方大学艺术学院、华北大学文艺学院主持教学工作。

1949年后到北京,张光年历任中央戏剧学院教育长、创作室主任,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中国戏剧家协会党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党组副书记、党组书记、作协副主席、作协名誉副主席,第三、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心雕龙学会会长。2002年1月28日16时1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八十九岁。他的妻子黄叶绿在子女的陪同下,将他的骨灰撒在位于青海省循化县的黄河上游。他的衣冠与妻子一起葬在云南昆明金宝山公墓。墓碑上刻写着光未然在与黄叶绿婚礼上的题字:“不怕秋风动地来,回头定教黄叶绿。试看曙色从天降,放眼何愁光未然。”

@我和头条的故事 @头条本地通 #我眼中的襄阳# #襄阳头条#

#我最想感谢的人#

我与共和国同龄,七十多年的风风雨雨苦辣酸甜,我最想感谢的人是——邓小平。

我是1966年返乡知青,出身富贵,从小的梦想是做一名教师。那时是生产大队办学,贫下中农管理学校,民办教师都是大队小队领导家属及子弟,臭富农子弟想都别想,下磨盘大的雨点也淋不到我身上。

我在生产队,就算是个有文化的人,尽管来了13名只念了初一的知青。那时生产队都办毛泽东思想大学校,需要写、画布置,我干了一个月受到好评。带领会计出纳并指挥两个人把近200亩水田地丈量,由我画出地图,标明亩数,几百个稻田池子在地图上一目了然。生产队从插秧薅稻子到收割偷偷地一包到底。出纳员挂在墙上登记社员每天工分的大报单也得我来制表。1974到1976年秋收后连续三年修梯田公社大会战,我是大队施工员兼报导员。我写的诗歌登在会战指挥部前面的黑板上,学小靳庄诗歌朗诵会安排我第一个朗诵。写报导的稿件数量多质量好是全公社出名的,就连大队书记的典型发言都是我写的。修吉长公路时,县工地指挥部把我写的诗朗诵配上音乐播放。

唉,那又怎样?当民办教师只是个幻想。

1977年邓小平第三次复出主抓文化教育。整顿教育抓质量,公社教育办实行中小学统考排大榜,我们大队那些连小学都没毕业、大小队领导家属及子弟的民办教师纷纷辞职不干了。

1978年8月我来到了大队小学当上了民办老师。

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努力拼搏一心扑在教育教学上。接手一个全公社同年级23个班倒数第一的四年级,两年的拼搏,到五年级毕业升初中是全公社第一名。那年就评为县优秀教师到县城参加表彰大会。

1984年把我调到镇中心中学,教语文做班主任。后来做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兼党支部书记。与全体教师共同努力,我们学校是全镇四所中学最好的,是全县的先进典型,全县二十多个教办、县直学校来参观交流。镇内及周边学校学生纷纷拿钱到我们学校借读。口杯很好,远近闻名。

我早已退休,如果没有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就没有我的教师生涯;如果不当老师哪有较高的退休金养老幸福满满?我感谢父母,最想感谢的是邓小平。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