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0字范文 > 未来科学大奖周|王振义解密肿瘤的诱导分化治疗 用科学礼赞生命

未来科学大奖周|王振义解密肿瘤的诱导分化治疗 用科学礼赞生命

时间:2020-10-23 06:22:13

相关推荐

未来科学大奖周|王振义解密肿瘤的诱导分化治疗 用科学礼赞生命

来源: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2月30日消息,北京时间12月30日,由未来科学大奖联合上海瑞金医院共同举办的“生命的礼赞——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获奖者学术报告会”首播。

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获奖者王振义,上海长征医院教授谢渭芬,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任瑞宝,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王铸钢进行了主题报告与学术交流。

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轮值主席、芝加哥大学讲座教授、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何川,上海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进行开场致辞;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内科常务副主任赵维莅,作为主持嘉宾参与对话环节的交流。

何川教授在致辞中表示:“王振义教授和张亭栋教授共同获得了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他们的获奖评语是‘表彰他们发现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维甲酸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作用’。癌症是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在人类探索癌症治疗的过程中,王振义教授对治疗APL(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20世纪80年代,王振义教授和同事首次在病人体内证明全反式维甲酸对APL有显著的治疗作用。王振义教授的工作在国际上得到了验证和推广,使全反式维甲酸ATRA成为当今全球治疗APL白血病的标准药物,挽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

陈尔真院长在致辞中谈到:“王振义老师用了将近50年时间聚焦于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研究,并找到了它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为肿瘤治疗打开了一扇门,不仅为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也为其他肿瘤的治疗提供了参考方向。这种对科学,对原创科研工作研孜孜不倦的追求的精神,值得效法。”

王振义教授在报告中指出,诱导分化治疗的概念是将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诱导分化形成正常细胞,进而达到治疗白血病的作用。最初,在细胞中发现全反式维甲酸可以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为正常的细胞,在临床上给濒临死亡的APL患者服用后,病人实现长期生存。此外,和张亭栋教授合作,发现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联用可治疗复发的APL,国外也很快重复出这一结果。之后,利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学技术,发现了急性APL的发病机制是由于PML-RARα的复合体阻断了早幼粒细胞的分化,而全反式维甲酸将PML-RARα复合体降解,破坏了这种阻断作用,使得早幼粒细胞得以分化。

在报告的最后,王振义教授谈到:“四十年来,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让急性早幼粒白血病,从高致死率,到今天可以达到高治愈率,但这只是诱导分化治疗的开端。Much more to do than what we have achieved,年轻的科研工作者们,还有很多问题需要你们要去研究,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让更多的病人得到治愈。”

谢渭芬教授以《肝细胞癌的诱导分化治疗》为题进行了学术报告。他指出,肝细胞核因子(HNFs)是一组对肝脏发育和肝细胞功能维持起关键作用的转录因子。HNF4α可诱导肝癌细胞向肝细胞分化,抑制肝癌细胞恶性表型,对多种动物模型肝癌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HNF4α还可预防肝癌发生、显著减轻肝纤维化、逆转早期肝硬化。此外,HNF家族的另外一个成员HNF1α也可诱导肝癌细胞分化,抑制肝癌生长,减轻肝纤维化。由此提出利用细胞分化相关转录因子诱导分化治疗肝癌的新策略,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任瑞宝教授以《Targeting both bad seeds and aging soil in cancer》为题进行了学术报告。他指出,细胞中一些关键基因突变后变成癌细胞,而癌细胞只有在一个衰老的环境中才会不断产生,因此癌症的治疗一方面可以靶向肿瘤细胞,一方面还可针对肿瘤微环境。在研发靶向肿瘤驱动蛋白药物方面,我们发现了AML中常见的突变基因FLT3的抑制剂,新的抑制剂不仅对FLT3野生型有效,还可杀伤其耐药性突变。但是有些肿瘤驱动蛋白无法直接靶向,因此可通过作用于其调节蛋白最终起到杀伤肿瘤的作用,如可通过抑制调节NRAS上膜的蛋白RTM1, 最终起到治疗癌症的作用。在激活肿瘤免疫治疗研究方面,我们通过单细胞测序发现肿瘤细胞中表达T细胞共刺激因子,促进双特异抗体发挥治疗作用,为双特异抗体精准治疗及改进奠定了基础。

王铸钢教授以《Mouse Models Bridge“B to B”Gap inTranslational Research》进行了学术分享。他指出,CRISPR-Cas9技术的出现使得对基因的编辑变得异常方便,也使得小鼠模型的建立变得较为容易,在小鼠模型中的研究发现可为临床治疗打下基础,而临床的疾病也可在小鼠模型中找到发病机理。人类常染色体遗传病箍连接综合征,通过在小鼠身上的研究发现FGF9中一个氨基酸的改变最终导致了疾病的发生。

在对话环节中,嘉宾们围绕“医学研究的价值转化”以及“科研人生经历”进行交流与分享。

王振义教授在对话中提到:“最大的体会是感觉年龄越大,知识反而越少,从前学的东西,现在都用不上了,一直都有新的知识被发现,这其实就是科学。然而,科学又是不见底的,而科学家,就是对一个问题刨根问底,去了解自然的规律。”他指出,肝癌分化治疗要考虑递送载体的安全问题,目前的新冠病毒研究也需要全球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同时,他也鼓励年轻医学工作者要以积极的心态和创新的思维去面对科研工作。

谢渭芬教授在对话中谈到:“王振义老师以96岁高龄,依旧保持着对科研工作孜孜不倦的精神,说起来容易,其实做起来是非常难的。作为消化科医生,近年来主要从事肝病研究,包括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等领域,尽管总体上取得进展,但肝病治疗仍然是临床一个非常大的难题,我们一直说这是‘国病’。同时,我也坚信一点,未来十年我们在肝病治疗方面应该会有一些新的突破,带来一些崭新的有效的药物。”

任瑞宝教授在对话中表示:“医生的初心是治病救人,在临床中遇到的疑难杂症通过临床-基础转化研究使其变成基础研究的科学问题,而基础研究中发现的靶点又可转化成新的治疗手段进入临床,完成基础到临床的转化。”他指出,未来,衰老与肿瘤是一亟待开展的重要研究领域,抗衰老将是肿瘤治疗的一个关键环节,同时,减缓衰老也是健康人的需求。

王铸钢在分享过程中谈到:“不管是在基础科研,还是在临床,好奇和探索未来,对生命现象本质的认识,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尤其是临床研究中,有时候每一次查房都会给你带来新认识和新的问题,而王振义老师几十年来持之以恒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他始终围绕临床、围绕病人出现的问题来展开研究,这对于疾病的研究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而我相信有这种精神的人,一定会成为科学大家。”同时,他也指出,未来免疫学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以及通过基因编辑手段治疗遗传病是科研的重要方向。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