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0字范文 > 万里长城的资料 万里长城的资料和历史故事

万里长城的资料 万里长城的资料和历史故事

时间:2019-07-22 00:31:11

相关推荐

万里长城的资料 万里长城的资料和历史故事

黄河之旅-长城篇

偏关长城:

据相关资料介绍,偏关县地域东西长约60公里,南北最宽58公里,占地面积1685平方公里,境内长城六重(六道),包括明长城、战国赵长城、北魏、北齐,总长约300多公里。

明大边(外长城)在偏关县北60公里处,长城遗址大部分在清水河境内,两道长城均西接黄河岸边的老牛湾。

大边从清水河六犋牛径老牛湾段墙体不太明显,一路几个烽火台卫星地图显示明显。

二边(内长城)在偏头关北30公里处,正北为草垛山,北为清水河与偏关县交界处,迤东为水泉堡鸿门口,再迤东为小营堡好汉山,东至丫角山与内长城相接。

丫角山(山名)是山西省偏关县境内的山,现废而不用,现称柏杨岭。

丫角山长城由清水河口子上村分为三道,似三角形外延。最西道长城抵野羊窊交于主长城;中路和东路城墙各在白羊岭山迤东、西两面交于主长城。这些长城全为黄土夯筑。

这是1944年一张八路军某部的照片,从衣服的穿着来看并不是夏天,但是每个人都赤着脚穿着草鞋,在那个物资极为匮乏的年代,他们每个人脸上却洋溢着无比的自信。#老照片#

图中三门92式重机枪,两三挺ZB26捷克式轻机枪。#我要上 头条# #二战#

资料来源: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图书馆藏

万里长城目前有资料可查,现存关楼十三关,砖砖俱风雨,关关有故事!

.5.15. 整理不易收藏!

这是英国的长城,据说也是《权利的游戏》里绝境长城的原型,资料显示高约4.6米,不过我目测只有1.5米左右。

提到长城,估计绝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我们的万里长城,“不到长城非好汉”,万里长城也是我们文明的一个象征;

但实际上,不少其他国家也有长城:

比如英国的哈德良长城,这条长城修建于公元1,距今也有1900年历史了,东西走向,自泰恩河畔沃尔森德一直延伸到索尔威湾,全长为117.48公里。

很多人可能没听说过,其实哈德良长城有几个方面也很有意思:

一方面,它并非英国人所建。

哈德良长城虽然位于英国,但却是罗马帝国修建的,用来防御和隔开北方的苏格兰,而且除了英国之外,德国也有一段,都是罗马帝国戍边系统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哈德良长城的高度也很有意思。

根据资料,英国的哈德良长城高度约为4.6米,底部宽度为3米,顶宽约2.1米,另外在长城北边还挖有壕沟,宽8-10米,深度达到4米;

这么一算的话,长城的全部高度落差有将近8米,用来防御应该是足够了;

据说当地人比较注重文化古迹保护,所以长城保存得非常完好,不过看现在的图片,哈德良长城并不是很高啊,目测只有1.5米左右,有知道的朋友讲解一下吗?

最后一点也挺有意思,在美剧《权力的游戏》中,在维斯特洛大陆北部有一座绝境长城,据说也是以哈德良长城为原型的;

但绝境长城的长度为482公里,高度更是达到200米,在我看来,显然是有一定的艺术夸张成分在内的。

#晚安# #晚安电台#

今晚我们一起聊聊长城。

在中国和世界的眼中,长城已然成为中华文明的代表符号;但是千百年以来,我们其实对长城存在不少“误会”。

先问一个问题:什么是长城?

「我们都知道长城,即使没有亲眼看到过长城,也通过各种各样的标识看到过——比如人民币后面就有长城。长城是什么,这显而易见,为什么还要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呢?」

「我们真的了解长城吗?其实不见得。我们见到的长城都是八达岭的长城、山海关的长城、居庸关的长城。但是事实上,长城在中国历史上修筑的时间非常早,而且在不同地方长得也都不太一样,它目前呈现的样子也和之前的样子差别很大,因此我们需要从最基本的概念入手,看一看到底什么是长城。」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明史研究室主任赵现海,将用翔实的讲述和丰富的图片资料,带我们重新认识这条中华文明的“生命线”。网页链接

#秋日生活打卡季#万里长城永不倒,不到长城非好汉!所有人都知道这二句话,可是长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建的呢,据有关资料记载,早在2500多年的战国时代就已经开始修建长城的。当时秦国、赵国、燕国都跟匈奴接壤,所以为了防范匈奴南下,他们各自都修了各自那一段的长城。所以长城并没有统一规划而是后来拼成了现如今的蜿蜒曲折,第一次拼接起来是秦始皇一统六国以后,秦王打算将长城都连在一起,于是便让蒙恬带着30万大军修长城,也就是把这些断头路都给接起来。八达岭长城,是万里长城中的精华所在。由于在明朝,它有着保卫北京的重要重任,所以是明朝时期最重要的一段长城。整条八达岭长城,全长7600多米,目前已经开放了3741米。带孩子走一走长城,了解历史文化,也登上最高楼,当了回好汉,这个国庆节就有意义啦!

除万里长城、兵马俑外,秦始皇还创造了一个超级大工程。

嬴政,皇帝中的佼佼者,年纪轻轻就横扫六国,绝非一般皇帝能比肩,在嬴政掌权的36年中,嬴政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

为抵挡游牧民族的进攻,秦始皇发动大量人力物力修建长城,死后创造了秦始皇陵,这两项超级工程,至今都被世界人民啧啧称奇。

只是甚少有人知道,还有一个秦始皇主持的工程,在此后的几千年里,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在罗马还没有大道的时候,秦始皇就早于欧洲几百年开凿了一条“高速公路”,也就是“秦直道”,全长700公里,宽30-60米。

这条道路从咸阳发出,途径14个县,是给秦军补充物资的战略要冲。

秦直道的工程量异常大,全部采用黄土浇筑压实,故而异常坚实。

相传,秦始皇当年焚书坑儒时,公子扶苏据理力争,希望父亲不要做这样得罪天下的事,结果被秦始皇贬出咸阳,到各地修直道。

后来,始皇帝驾崩,李斯赵高等人阴谋拥立胡亥为帝,假传圣旨逼扶苏自刎,悲愤交加之下,扶苏自刎于秦直道。

后来,昭君出塞时,相传走的也是这条秦直道。

至于再往后,李世民征战突厥,后方物资也是通过这条秦直道,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了前线,对李世民的胜利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世事变迁,秦直道的光芒也逐渐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几年前,陕西的考古学家在西安周边发现了一处秦直道的遗址。

历经千年,这处遗址的保存依然完好,不仅完好,考古学家在遗址附近还发现了几处庞大的地基,看起来像是宫殿地基,而以被发现的秦直道为原点,每过30公里就能找到一处。

通过对这些建筑物痕迹的推测,考古学家认为在秦直道最巅峰的时候,周边至少存在过26座规模庞大的宫殿,或许是扶苏的宫殿,或许是始皇帝的行宫,或者是王公贵族们遗留下来的宫殿遗址。

这对研究当时秦朝的历史,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更让专家们惊喜的是,考古队在秦直道遗址上拓取了一个完整的车辙印,证明秦直道的存在,也对研究古人出行,古代交通很有意义。

至于嬴政到底是“千古一帝”,还是后世史学家口中的“暴君”,相信随着更多遗迹的出土、资料的完善,对秦始皇的评价也会愈加公平公正,有据可循。

作者:庆年平

编辑:庆年平

#在头条看见彼此##历史#

#让世遗活起来# 公元前2,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秦朝。为了巩固秦朝的江山社稷,他下令修筑北方的长城防线,以此来抵御匈奴的进攻,这就是最早的秦长城。

根据司马迁笔下的《史记·蒙恬传》中记载:“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秦长城是根据地形而修建的,西起临洮,东至辽东,长度约一万多里。与明代和清代时期的长城相比,秦长城其实只是一道土墙,俗称“夯土墙”。

1984年,中国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从美国康奈尔大学得知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他立刻意识到,这个公约对于古老的长城来说是一个机遇。

于是,侯仁之联合了其他三名政协委员阳含熙、郑孝燮、罗哲文,联名起草了一份提案。从这个时候开始,关于长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问题,才正式纳入了国家的日程。

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与修建长城有关。大家都知道,由于当时修筑长城主要都是靠人工,沉重的劳役自然也就被附加在了百姓的身上,使得百姓民不聊生,哀声四起。

秦长城从无到有,也伴随着劳民伤财的诟病。根据史料中记载,秦始皇先后使用了近百万的劳动力修筑长城,占据当时全国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

但是,若是我们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在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碰撞融合的地区,就需要构建一个秩序来维持稳定,长城的修建是非常有必要的。

从秦朝到明朝,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对长城进行了修建,以至于长城规模不断增加。明朝时期修筑的长城,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高和修建时间最长的一个朝代,这正是在这个时期,才诞生了“万里长城”这个称号。

而到了清朝,由于朝廷统治者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政策进行了调整,由以往的对抗改为了和亲,长城也逐渐失去了最重要的防御功能。

然而,这并不代表着长城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它不仅仅是一座军事防御设施,更是影响着中国上千年历史的一堵墙,从空间上分出了关内和关外,同时也对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清朝政府利用长城来规范关内和关外的社会和经济秩序,还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允许汉人随便走出关外,也不允许蒙古人或满族人随便进入关内。

除了长城的城墙、关城、镇城、烽火台等本身的建筑布局、造型、雕饰、绘画等建筑艺术之外,还产生了诗词歌赋、民间文学、戏曲说唱、手工制作等艺术形式。因为长城需要大量的兵力驻守,明代长城则有守军100多万,有人的地方就是一个社会群体,从而就需要有不同的生活状态和文化氛围。

就是这样一个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迹,长城完全有资格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然而,长城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道路上,却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

在1985年4月召开的第六届全国政协第三次会议上,候仁之先生正式提出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并获得了大会的通过。

当中方申遗代表把长城的资料提交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时候,一个前所未有的难题就摆在评审专家们的面前。

在当时,与长城同一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有故宫博物院、周口店遗址、泰山、秦始皇兵马俑、敦煌莫高窟。除了长城之外,其余的都是以“个体”的形式存在的,而长城也不同,它几乎跨越了半个中国的范围。

让世界遗产委员会感到为难的是,如此庞大的建筑规模,是否应该将长城整体打包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还是某个地区的某一段呢?

针对这个问题,中方申遗代表提出了一个观点:“长城要作为一个整体的文化遗产,整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于是,罗哲文亲自撰写了关于长城的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报告,并提交给世界遗产委员会。

罗哲文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人”,因为他是新中国历史上最早踏上勘探长城的第一人。

1953年,罗哲文骑着一头毛驴、带着几部相机,从延庆的八达岭长城开始出发,正式迈出了勘探长城的第一步。经过他的实地勘察,绘画出了长城的地图,并制定了具体的修复措施。

可以说,全国各地的长城保护工作,几乎都有罗哲文的身影。

经过反复的沟通交流之后,世界遗产委员会最终确定了长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整体范围,那就是“东起鸭绿江,西止嘉峪关,总长度为21196.18公里的全部设施,包括墙体、壕堑、单体建筑、关保和相关设施43721处设施”。

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全票通过,长城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了中国第一批成功入选的世界文化遗产。

而对于长城的评价,世界遗产委员会是这样说的:“约公元前2,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又继续加以修筑,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它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影像资料』国外元首在长城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