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0字范文 > 瑞金红军烈士 瑞金红军烈士纪念塔观后感

瑞金红军烈士 瑞金红军烈士纪念塔观后感

时间:2022-11-22 15:33:01

相关推荐

瑞金红军烈士 瑞金红军烈士纪念塔观后感

瞻仰抗日673位烈士永垂不朽,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在江西这片土地上,瑞金与井冈山影响特别深刻,在通往长沙的路途中,在江西宜春市龙潭镇老虎山下有一处抗日英烈陵园,这里埋葬了673位烈士的骨灰。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这里早就成为了烈士陵园,只是荒废了许久,陵园最早修建于1942年2月份,此处陵园为国民革命军第三军长杨宏光以及第十二师师长主持修建,在这里安葬了新编第12师牺牲的英雄。

老虎山海拔并不高,整座陵园占地面积很小,只有一处纪念碑文以及烈士的坟莹,每天去瞻仰烈士的游客非常稀少,只有一位看陵园的附近村民,这些并不重要。

朱瑞烈士:原八路军第一纵队政委、东北野战军炮兵司令员(第二篇):

1932年,朱瑞来到了江西瑞金。随即,他很快升任为红三军政委。同年8月,他和徐彦刚军长指挥红三军参加了乐安战斗和宜黄战斗。在乐安战斗中,他亲临前线,率部率先攻破了北门,配合了红四军全歼守敌。接着,他和徐彦刚率部直扑宜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歼灭了一千多名敌军。因战功赫赫,他升任为红五军团政委。

据查证,朱瑞是红五军团的第二任政委,第一任政委是萧劲光。1933年,作为红五军团的代表,朱瑞被选举为中央执行委员。长征开始以前,他改任为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1934年,他和林彪、聂荣臻、左权等名将指挥红一军团参加了著名的中央红军长征。长征途中,他改任为红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 就此成为总理的得力助手。

长征结束以后,中央红军和红二方面军进行干部交流。在这个背景下,朱瑞改任为红二方面军政治部主任。抗战全面爆发以后,他改任为北方局军委书记。不久,他改任为八路军驻第一战区联络处长,主要负责统战工作。在华北,他主要负责创建抗日游击队和培养干部。可以说,他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组建创造了许多条件。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大家如有兴趣,可以浏览我的主页,谢谢!

心中有信仰 脚下有力量

作者:朱磊

从打响武装反抗第一枪的南昌,到燃起星星之火的井冈山;从建立第一个红色苏维埃政权的瑞金,到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于都……走进江西,重温一段段可歌可泣的红色历史,内心总会被一种力量震撼。每段故事,都让人热血澎湃。历经岁月沉淀,那些英雄形象如珍珠一般,熠熠生辉。

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一组关于贺龙元帅的文物引人注目。其中一张珍贵的党员登记表,填写细节格外动人,比如“动产、不动产、现金各多少”一栏,贺龙写到“什么都没有”;“在工农军政各界有什么社会关系?他们对革命的态度怎样?”一栏,他写到“以前的社会关系,参加革命后都不来往了”。这是革命者的坚定,也照见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品格。

英雄壮举,源自坚定如钢铁的信仰,千磨万击还坚劲。1927年南昌起义前,贺龙作为当时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是很多力量争相拉拢的对象,但他不为所动。1927年7月28日,周恩来抵达南昌的第二天,便来到贺龙指挥部,将起义计划全盘告知,并传达中央决定,任命贺龙为代总指挥。当时还不是党员的贺龙斩钉截铁地说:“我完全听共产党的命令,党要我怎么干就怎么干。”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正是有了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我们才能战胜一个个艰难险阻。

英雄壮举,源自为国为民的赤子情怀,虽九死其犹未悔。1935年3月,红军已在长征途中,而奉命在苏区坚持斗争的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刘伯坚,不幸被捕,就义前留下一封信,“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而已。”在瑞金叶坪革命旧址,红军烈士纪念塔巍然耸立,前面的地面上铺着“踏着先烈血迹前进”八个苍劲大字,塔身镶嵌着密密麻麻的碎石,犹如为革命牺牲的烈士,让瞻仰者心情起伏、热泪盈眶。以天下苍生幸福为念,为崇高事业义无反顾,无数英烈用个人生命的“舍得”换人民群众的“获得”,在历史长河中汇聚起坚不可摧的前进力量。

英雄的足迹,犹如夜空中闪闪发亮的灯塔,指引着前行之路。南昌起义失败后,陈毅诚恳地开导同志们,“只有经过失败考验的英雄,才是真正的英雄。”革命低潮时,面对“红旗还能打多久”的疑问,毛泽东同志用诗一般的语言阐明“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而今,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距离实现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从未如此之近。“行百里者半九十”,实现既定奋斗目标还需要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还需要发扬英雄精神、激发奋斗热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新时代是成就英雄的时代。”回望百年党史,人们愈加强烈地感受到,今天尤须崇尚英雄、缅怀先烈,激扬英雄精神、砥砺家国情怀,让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火不熄。(朱磊)

来源:人民日报

历史上的今天

八十七年前的今天(1935年4月26日),闽赣军区司令员、优秀的红军指挥员毛泽覃在江西瑞金红林山区被国民党军包围,为掩护游击队员脱险而壮烈牺牲,年仅29岁。

毛泽覃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三弟,在毛主席、杨开慧启发教育下走上革命的道理路。19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从事青年团的领导工作、黄埔军校政治部、中共广东区委、广东省农民协会和省港罢工委员会工作。

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失败后,朱德委派毛泽覃去井冈山联络,促成井冈山朱毛会师。

井冈山会师后,毛主席派毛泽覃在桥林乡建立起宁冈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这个党支部,在土地革命和巩固乡村政权的斗争中,成为井冈山根据地的一面旗帜。

1930年起,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政治部主任、第三军政治委员、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局秘书长。由于卓有战功,曾获一枚二级红星奖章。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战略转移(长征)后,毛泽覃留在苏区,坚持游击斗争,先后任中共中央苏区分局委员、红军独立师师长、闽赣军区司令员。

毛泽覃是毛家三兄弟中走向武装斗争的第一人、红军优秀的指挥员、井冈山会师的重要联络人。

毛泽覃经历了青年运动、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革命军人的波澜壮阔的生平。他是毛家继毛泽建、杨开慧之后第三位牺牲的伟大的烈士。

被评为一百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图五:毛泽覃烈士在红军时期荣获一枚二级红星奖章

陈树湘最惨烈的红军之死,不做俘虏,扯断肠子壮烈牺牲!陈树湘,湖南长沙县人 ,中国共产党员,曾任中国工农红军师长,革命烈士。

陈树湘19秋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马日事变"后,参加北伐军叶挺部,任班长、警卫团排长。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后又随团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并上井冈山 ,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红5军团第34师师长。1934年,国民党集结大批部队,对驻扎在江西瑞金的红军进行围攻,也就在这一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共中央、中央军委迫不得已下达了长征的命令。就这样,八万多中央红军部队开始踏上了漫漫长征路。当时,陈树湘任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师长。此时,国民党集结大批部队,对驻扎在江西瑞金的红军进行围攻,

随着红军一次次突破蒋介石设下的封锁线,蒋介石再也坐不下了,他立刻下令,任命何键为总司令,指挥国民党15个师,分五路追击红军。蒋介石为了彻底地围剿红军,他还特意调动了粤军和桂军,让他们王家烈部(驻扎在贵州)配合,在湖南、广西交界处的湘江沿岸,精心设下了第四道封锁线。

蒋介石此举意图非常明显,就是利用湘江天险和自己的40万大军,企图把红军消灭在湘江一带,妄想一举解决他担心的红军问题。

面对蒋介石的重兵封锁,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也作出了新的部署,向全军下达了“抢渡湘江的作战命令”。

当时,陈树湘被委以重任,保卫中央,他知道自己任务之重,他接到命令后的第一时间,立刻率领全师以急行军的速度赶往湘江,途中多次与尾随而来的敌人作战。

1934年11月27日,陈树湘率部队在广西灌阳的水车至文市一线布置防御工事,用以阻击尾追之敌。此时,敌人正坐在汽车上,大摇大摆的向湘江而来。

第二天,一直尾随着红军的中国民党中央军周浑元部,从北面窜了出来。而李云杰部也从东面出现,桂军夏威的部队也从南面一路往前推进。刹那间,红三十四师三面受敌,面临险境。

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陈树湘冷净思考,沉着应对,为了尽可能减少子弹浪费,变换多种战术应对敌人,并迟止敌人的疯狂进攻。陈树湘带领全体将士浴血奋战,虽遭受重创,有重大牺牲,但他们却毫无退缩,危机时刻,红三十四师暂时堵住了数万敌人的进攻,为渡江的党中央和红军主力部队赢得时间。

但是没过多久,国民党派出了大批飞机,对红三十四师的阵地进行了多次低空轰炸扫射,企图为国民党地面部队扫清障碍。这个时候,大家心里都清楚,若是红三十四师垮了,那么敌人将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正在渡江的红军主力和党中央发动猛烈进攻。为了保护党中央,为了保护更多战士能够活下去,为了红军的未来,红三十四师的全体将士,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全体将士誓死如归,紧紧团结在一起,没有人怕死,全额瞪起血红的双眼,挺起了不屈的脊梁,誓死与敌军血战到底。阵地被一寸寸打垮,衣服被弹片撕裂,子弹打光了,就开始和敌人进行肉搏,挥双拳,拼刺刀,进行了白刃格斗,死的死,伤的伤,场面惨不忍睹。尽管红军阵地一次又一次地被敌人炮火炸翻,战士们倒下了一批又一批。作为师长的陈树湘双眼含瞒泪水,他没有倒下,他非常清楚中央的危难处境,他清楚他的带头作用。他知道,他倒下了,整个红三十四师就完了,他知道,撤退中的党中央就面临着巨大的危险,所以,他必须坚定信念,鼓舞士气,率领着红三十四师的将士们必须把生死置之度外,必须保卫党中央,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将士们都懂的自已的责任,所以,他们没有人惧怕死亡,他们勇猛的仍然像钉子一般扎在阵地上,阻止了敌人的进攻。为党中央和主力红军赢取渡江时间,用血肉之躯筑成了钢铁阵地,他们用血肉之躯整整阻击了敌人三个昼夜。

30日凌晨,陈树湘接到了红军主力已顺利渡过湘江的消息,打算率领部队撤退,可惜的是,这时他们已陷入敌人的深深包围之中。

此时,红三十四师被阻隔在了湘江以东,处在湘军、桂军、中央军的三路包围之中,危险就在面前。在敌众我寡情形之下,经过多日战斗,我红三十四师原先四千多人的队伍只剩下了不足千人,损失惨重。

1934年12月14日,陈树湘的队伍遭到敌人伏击。不幸的是,在战斗中,陈树湘师长被敌人的子弹击中腹部,瞬间昏迷过去,等他醒来时,他已经躺在了国民党的担架上了。

陈树湘知道敌人一定会对自己进行威逼利诱,惨遭羞辱,为了信仰,为了志气,为了尊严,他便趁敌人不注意,将手伸进腹部的伤口,硬生生扯断了自己的肠子,当场惨烈牺牲,时年仅29岁。

9月10日,陈树湘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时之今日,14亿中国同胞会永远铭记为保卫党中央为新中国的诞生而英勇牺牲的陈树湘烈士以及陈树湘烈士们。

八一军魂

八一战旗迎风扬,烈士鲜血染红她。

南昌开启第一枪,井冈朱毛会师壮。

瑞金红色苏维埃,围剿四次仍坚强。

长征二万五千里,遵义会议定航向。

红军汇聚延安城,宝塔光辉华夏洒。

抗日战争烽火起,八路新四上战场。

日寇投降内斗生,蒋匪暗谋灭共党。

三大战役乾坤转,雄师过江残敌尽。

全国解放齐欢庆,天安门上豪言响。

中国人民站起来,八一军魂万世承。

#90后90天徒步长征路# 【江西于都91岁老人清明祭奠红军烈士】“他是我男人的哥哥,参加红军牺牲了,我男人临走时交代我不要忘记祭拜他。”今年91岁的老奶奶丁来丰,站在丈夫哥哥的墓前,看着墓碑站了很久。老奶奶丁来丰的儿子告诉记者,他的大伯李春发烈士生于19是于都县小溪乡桃枝村人,在1934年加入红军不久后,在瑞金县作战牺牲。【徒步长征路】江西于都91岁老人清明祭奠红军烈士

9月12日上午9时,江西省瑞金市叶坪乡光荣院,115岁的陈发姑老人在睡梦中安详逝世,她的遗物只有放在床边的一个筐子,里面装了整整75双草鞋!

这个老人名叫陈发姑,1894年出生在瑞金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不到两岁时母亲就去世了,父亲把她送到同乡的朱家当童养媳。

朱家也是贫苦老百姓,穷人最怜穷人苦,朱家对陈发姑像亲生女儿一样。朱家的独子朱吉薰,把陈发姑当成了妹妹,两小无猜、青梅竹马。

陈发姑19岁时,在家里人的张罗下,他与朱吉薰圆房成婚。1931年的9月,毛泽东、朱德指挥苏区军民粉碎了国民党蒋介石的第三次围剿,巩固了瑞金中央苏区,村里许多年轻人都参加了红军。

从小就受到地主老财剥削、饱受压迫的陈发姑,也动员自己的丈夫参加了红军,她变成了一个军嫂。

然而,由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战略指导,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中共中央、中央红军主力被迫退出中央苏区,开始长征。

1934年10月中旬,朱吉薰所在部队在于都集结。发姑从家里一路走到于都县城,把亲手做的一双布鞋和一套衣服递到丈夫手里。

朱吉薰对陈发姑说:“革命胜利后,我一定会回来。”陈发姑向丈夫表示,一定会等到丈夫回来。从此,陈发姑就在他们的家里,等着丈夫回来。

红军转移之后,反动派对苏区进行了疯狂的反扑,国民党军队占领瑞金之后,对革命群众进行疯狂地迫害。

陈发姑既是苏区的女干部,又是红军的家属,她被敌人抓捕下狱,承受了严刑拷打,打得遍体鳞伤,她却没有吐露一点关于红军的情报。

敌人看来硬的不行,就来软的,只要她发表声明脱离革命队伍,与红军丈夫离婚,就放他出去,陈发姑想也没想就拒绝了。

恼羞成怒的国民党继续对陈发姑用刑,打得她几次昏死过去,陈发姑却始终没有屈服。她坚信丈夫总有一天会回来,革命一定会胜利,红军一定会为她报仇。

在这个信念的支持下,陈发姑挺过了敌人严酷的折磨,最终被营救出狱。丈夫走后的第三年,婆婆也去世了,家里就剩下了陈发姑一个年轻的女人。

孤身一人的她收养了几个孤儿当儿子,没事的时候,她就倚在门框上,低声唱着送别时的歌,眺望着村口,等待丈夫归来。

她还托人给丈夫写信,倾诉相思之苦,可兵荒马乱的,队伍也不知道在哪里,丈夫怎么可能收到他的信呢?为了寄托对丈夫的思念,他一面想着丈夫的大脚,一面给丈夫打起了草鞋,一年一双,把爱和思念都打进了草鞋。

陈发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新中国的成立。许多当年参加长征的瑞金籍红军回到家乡,朱吉薰却始终没有消息。

当地政府对这件事异常重视,组织上多方打听,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判断朱吉薰很有可能已经牺牲在长征途中了。

瑞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当年24万人口的瑞金,一共有11.3万人参军支前,5万多人为革命捐躯,其中1.08万人牺牲在红军长征途中,瑞金有名有姓的烈士17166名。

在异常残酷、举世罕见的长征行军中,有多少红军战士倒在了战场上、雪山中、草地里,无以记名。

但陈发姑始终相信,丈夫没有牺牲,有一天他一定会回来的。有人劝陈发姑再嫁,她说:我要守着我们的家,万一哪天他回来了,找不着我,会着急的。

陈发姑依旧每年打一双草鞋。

就这样,陈发姑从青丝等成白发,眼睛也盼得失明了,她收养的子女都已经四世同堂了,丈夫依旧没有消息。

1958年,已经64岁的陈发姑,在政府的安排下,住进了叶坪乡光荣敬老院,衣食无忧,思念依旧。即使失明了,陈发姑依旧每年打一双草鞋。

就这样,陈发姑一共打了75双草鞋。

9月12日上午9时,光荣院的工作人员,发现115岁的陈发姑老人,在睡梦中安静地离开了,床边的筐子里,放着75双草鞋。

我们无从得知,在每个安静的黑夜里,失明的陈发姑是不是把一双双草鞋捧在手里抚摸着,也许她知道丈夫已经牺牲了,永远不会回来了,只能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寄托自己的思念。

这75双草鞋,就像她的丈夫一样陪着她。

陈发姑去世后,瑞金政府给她立了一座纪念像,雕像上写着“共和国第一军嫂”六个大字,风雨如晦,思念不移,“她”依然眺望着当年红军离去的方向。

作为一个军嫂,既是无双的荣誉,也是伟大的牺牲。#历史冷知识##文史知识局##长征#

常胜将军粟裕:死后为何葬在黄山谭家桥?原因与他的这次惨败有关!

1933年10月,蒋介石纠集百万大军,对红军发动第五次大规模“围剿”。

在国民党疯狂的围剿下,红军遭受重大损失,中央苏区范围大面积缩小。

1934年7月初,红七军团被改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中央下令先遣队在一个半月内抵达皖南,开创游击区,由粟裕任参谋长,寻淮洲任军团长。

当时红军在国民党封锁下,物资和武器都极度匮乏,而且皖南是国民党心腹地区,这个任务的艰辛可想而知。

7月7日,先遣队带着中央苏区赶印的160万份《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从瑞金出发。在经过两个月的跋山涉水后,终于在9月24日抵达了皖赣边境的鲍家村。

然而部队驻扎在鲍家村的夜里,就遭到了敌军突袭。

粟裕指挥部队突围,在战斗中不幸中弹受伤。可他无暇顾及伤势,仍然坚持在第一线,继续指挥部队撤离。一直到第二天晚上,先遣队才冲破敌人包围,到达了歇县石门、横关等地。

经过几场小规模战斗后,先遣队路线补充了数百名新士兵,并从国军手中收缴了一批武器。随后,七军团被编入红军第十军团第十九师,寻淮洲‬担任十九师师长。

1933年11月下旬,第十九师转向皖南行动,和十军团剩余部队在黄山汤口地区顺利会师。

蒋介石得知这一消息后极为震怒,下令俞济时将先遣队一网打尽。

12月13日,红十军团抵达黄山谭家桥一带。国军将领王耀武也率部赶到附近,红十军团决定在乌泥关到谭家桥这一段的公路两侧设伏,突击敌人。

大战一触即发。

开战前,粟裕让一些侦察员伪装成当地的农夫,在路上行走,刺探军情。

国军路过此地时十分小心,王耀武下令一边前进一边向路两旁扫射。

粟裕查觉到了国军的谨慎,叮嘱着部队千万不能打草惊蛇,一定要等敌军前卫兵通过之后,再发起总攻。

然而天不遂人愿,一个新兵在埋伏时,不慎枪支走火,发出了不小的动静。

国军听到枪声后立刻警戒起来。粟裕眼看情势部队,立刻下令各师投入战斗。

因为部署紧急,准备不足,十九师的主力都集中在乌泥关以南,那一带地势险峻,多悬崖峭壁,难以展开战斗,红军逐渐落于下风。

国军将领俞济时得知前卫部队遭到伏击之后,赶来支援,很快凭借强大的火力占领了乌泥关制高点。

在厮杀了8个多小时后,红军已经伤亡300余人。入夜之后,双方都损失惨重,精疲力竭,形成了对峙局面。

先遣队为保存实力,趁国军疲于追击之时,选择向北撤退,离开谭家桥地区。

谭家桥之战,由于敌我实力悬殊,最终以红军失败告终。

师长寻淮洲在战斗中身受重伤,不治身亡,牺牲时年仅22岁。在生命的尽头,他还一直念叨着“北上抗日”。

王耀武残忍地割下了寻淮洲的头颅邀功。

红军战士为了让师长入土为安,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寻淮洲的遗体,葬在了谭家桥山区隐蔽之处。

这件事从此成了粟裕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痛。

1938年4月,粟裕北上抗日时,再次路过了谭家桥。他站在这片埋葬了无数战友的土地上,不禁感慨万千。

在群众的帮助下,红军找到了当年为寻淮洲所立的荒冢,由陈毅亲自撰写墓志铭,悼念这位伟大的抗日烈士。

解放战争时期,粟裕指挥华野部队,攻进济南城,活捉王耀武,终于为昔日战友报了仇。

1978年6月15日,粟裕人生第三次来到皖南,这时他已经是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了。

粟裕参观了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回忆起当年皖南群众的支持与热情,忍不住连声感谢。

离开纪念馆后,他走到谭家桥山间,环顾四周山水,心中感慨万千。此时距离当年那场惨烈的战役已经过去整整44年,如今国泰民安,寻淮洲和牺牲在此的烈士们,终于可以含笑九泉。

离开之前,粟裕告诉身边人:“我一生基本上都在打胜战,就是在这里打了败仗。我死后,要和战友们一起埋在这里。”

1984年2月5日,粟裕将军病逝于北京。按照将军生前遗愿,他的遗体葬在了安徽谭家桥一座小山上。

时至今日,每年都有许多人来到谭家桥,瞻仰粟裕将军之墓,纪念那段硝烟弥漫的革命岁月。#头条创作挑战赛#

【党的百年风流人物】

1934年,江西瑞金,杨荣显老人的8个儿子一起加入了红军。但在此后的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途中,他们全部牺牲。最后一斗米,送去当军粮;最后一尺布,拿去做军装;最后一床被,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向英烈致敬!

via.@共青团中央

#每日党史故事# #广州城建技工学校# 不一样的学校,不一样的精彩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