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0字范文 > 蒙古人的移动“格尔” 带上“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蒙古人的移动“格尔” 带上“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时间:2021-12-10 02:31:34

相关推荐

蒙古人的移动“格尔” 带上“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滦京杂咏》诗句写道:“凭君莫笑穹庐矮。”

不笑,不笑,很多穹庐并不高大、宽敞,可能还会矮小、单薄,但特别实用,起移时非常方便。走到哪里都能把“家”原封不动地带走,重现,这份美好的“愿景”是其他居住场所很难实现的。

当时的汉族人称蒙古包为“穹庐”或“毡房”,而蒙古人将自己的住房称之为“格尔”。

13世纪至14世纪,蒙古人的基本住所是帐幕和窝棚。帐幕分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两种。前者可拆可建,是较小的帐幕,一头牛拉车即可。而较大的帐幕,则需三四头牛拉。

蒙古包

森林狩猎民主要居窝棚,制造比较简单,用木棍支架,外面覆盖桦树皮,草原游牧民则住帐幕,故游牧民又被称作“毡帐百姓”。

在草原居住的蒙古人“逐水草而居”,他们会追随放牧的黄金时期每年进行两次搬家,四月起开始移“家”,寻找水草肥美的地方作为夏营地,冬季再迁徙到向阳避风的冬营地,安全过冬。

他们居住在以木架、毡和皮建造的帐幕中,这便是他们的家,也是官称“穹庐”的一种。

“搬家”是大事,但在他们的生活习俗中,根本无需多言,亲朋好友、邻里兄弟姐妹都会主动过来帮忙。一个“家”被迅速收拢起来,放在牛背上、马车上。短短二三日后,“家”便已经运到到百里之外,但依旧还是老样子,还是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颜色,这份熟悉得以保留就是因为“家”在设计之初,便早已考虑到拆卸、移动、搭建,所有流程中的细节,构思巧妙,简单易行。

蒙古包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很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转场放牧的牧民居住和使用。

所住的帐幕,必须面向东南,包内东北角是户主席位,主人的床榻安置在北面,东侧是妇女住处,西侧是为男人座位。

看过普通蒙古人的游牧居住场所,对蒙元时期皇家居住的地方,自然也要瞧上一瞧。

蒙古诸合罕举行典礼时所使用的“大宫殿”,蒙古语为“失剌斡耳朵”。蒙元时期皇帝居住的帐幕称为斡耳朵,也就是“宫帐”“行宫”。

元朝的制度基本上沿袭金、宋的旧制,但同时也保存了蒙古的某些旧制,从而使它带有许多新特点。例如成吉思汗时便建斡耳朵宫帐制,设大斡耳朵及第二、第三、第四等四斡耳朵,分别属于四个皇后。大汗的私人财富,分属四个斡耳朵。大汗死后,由斡耳朵分别继承。

成吉思汗

元朝建立后,为四大斡耳朵设置专门管理机构,征收五户丝和江南户钞。元廷封宗王甘麻剌和他的子孙为晋王,镇守漠北,兼领四大斡耳朵,称为“守宫”。

忽必烈也有四大斡耳朵,占有大量财富和私属人口。其他皇帝都各有斡耳朵,死后都由后纪继承守宫,并设专门官衙管理。原本皇家亲眷居住的场所,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慢慢变成了一种中央官制,不得不说是一大特色。

忽必烈

斡耳朵体现的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威,只有皇帝对其拥有享有权,法律有明确规定:皇帝的斡耳朵门槛绝对不可以践踏,否则要被处死。除非有皇帝允许,否则其斡耳朵是不得随意进入的,如果有人特别靠近宫帐的界限会遭到驱逐。在进入时,要在点燃的两个火堆中间进入,蒙古人认为火是驱逐一切邪恶的东西。进入宫帐之人不得携带任何武器,使臣进入前必须要行跪拜之礼等。

蒙古大汗的行帐迁徙叫“起营”,选用健硕的牛、马拖载而行,众多随从紧跟其后,浩浩荡荡,绵延十数里,遇到水就停下来,谓之“定营”。主帐面向南方,在最前列,妻妾次之,然后是侍卫和官员,依次排开,场面恢宏壮观,绵延数里。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