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0字范文 > 传承非遗 坚守匠心 太原台骀山景区“文化遗产日”送福利啦!

传承非遗 坚守匠心 太原台骀山景区“文化遗产日”送福利啦!

时间:2020-12-15 12:44:40

相关推荐

传承非遗 坚守匠心 太原台骀山景区“文化遗产日”送福利啦!

6月13日是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不断营造非遗保护良好氛围,

迎泽区文化和旅游局

决定于6月12日上午

在台骀山景区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太原台骀山景区

为传承非遗、坚守匠心

特于6月13日,6月14日

送上非遗福利!

太原台骀山景区非遗展馆,

也将于6月12日盛大启幕,

台骀山非遗堂以珍贵的非遗作品,

展示山西具有代表性非遗传承。

韩氏打铁花薪火不断

,韩氏铁花已成为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点保护项目,同时被确定为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点保护项目。

台骀山韩氏打铁花

韩氏打铁花,是上古水神台骀的祭祀仪式,至今已有2750年的历史。春秋时期,曲沃城战事,夜遇偷袭,猝不及防,御戎韩万情急之下,将正在冶铸兵器的铁水舀出泼向攻城的敌军。火红的铁水抛出后,向四周喷射飞溅,顿时夜空中飞花碎玉、群星璀璨,犹有神助一般。铁匠们争相效仿,攻城敌军惊慌失措、炙烫伤者不计其数,仓皇而逃,曲沃城化险为夷。后人将铁花表演用于宗祠祭祀、节日庆典,逐渐演变成为民间一项喜闻乐见的社火活动。韩万的九十八代世孙韩丕荣老先生,将韩氏打铁花授艺给儿子韩国林。如今韩氏打铁花的表演团队已达200多人。

台骀山韩氏打铁花

韩氏铁花是我国祁太地区民间习俗、民间艺术中富有文化特色的传统社火活动。它契合了民众的祈福骧灾的愿望和习俗,同时还融入了三晋民间信仰、民间舞蹈、民间音乐等,文化内涵丰富,很有特色。它所特有的高空抛洒打法,气势恢宏、蔚为壮观。

山西非遗文化大赏

民间文学万荣笑话

万荣笑话是一种流传于山西省的民间文学形式。自明末清初以来,万荣人凭借生活智慧和幽默性格创造了众多为人所津津乐道的笑话,不仅讨喜,还富有哲理。万荣笑话中的主人公有着一股“挣劲”,表现为爱舌辩、讲偏理、不服输、犟到底。

万荣笑话五则

《七个痴虫光知道吃》

怀有干活回来,见掌柜一家七口正趴在桌上埋头吃饭,都对他不理不睬。便走过去,挺神气地笑着说:掌柜,我今天犁地,见一群麻雀正在谷地里糟蹋庄稼。我一鞭子下去就绰死七只。掌柜这才抬起头,奇怪地问:它们怎么不飞呢?怀有斜眼看着他们一家:这七个痴虫低下头光知道吃,就没看见我咯!

《门保险没不了》

三里外的镇上唱大戏,财东吩咐伙计说:“今晚上我看戏,你看门。明晚上换一下,你看门,我看戏。”说完便往镇上去了。说得好听,那不成了你老看戏,我老看门?伙计把两扇门卸下来,让驴驮上,牵到台下看戏去了。财东一见,十分生气:“你......” 伙计打着火镰,点着旱烟袋,说:“你只管看你的戏。掌柜放心,门保险没不了。”

《咱下工了》

德德上工第一天,贾五万就对他说:“在咱家干活有个规矩,每天鸡叫头遍上工,太阳落山下工,一点不能马虎。”果然每天早上天不亮,贾五万就把德德叫起来下地干活。这天下午,贾五万领上德德在黄河滩做活。太阳快落山时,河水猛涨,道路被淹,贾五万便对德德说:“虽然天晚了,可日头还没下山。你快把我背上趟水回家。”德德一想,便背起贾五万朝河里走去。他慢腾腾走到河中心时,正好太阳落了山,便说:“掌柜的,太阳落山了,按你的规矩,咱下工了。”说罢双手一丢,扑嗵一声把贾五万扔到河里,大步向岸上走去。

《前面不下雨》

夫妻俩抱着孩子在路上正走着,忽然下起雨来。妻子接过来孩子赶紧往前跑。丈夫是个慢性子,仍然一步一步慢慢走着。妻子说:“下雨啦,快往前跑呀!”丈夫慢条斯理地问她:“前面不下雨?”

《扔夜壶》

钢钢是个光头,最忌讳人说“秃”。有一天,他买回一把夜壶。晚上撒尿时壶里有空气,就发出“突,突”的声响。钢钢一听,好像夜壶在骂他“秃,秃”,便生气地一把把夜壶撂到窗外的水池内。夜壶浮在水面一时沉不下去,水慢慢往壶里灌,发出“咕嘟,咕嘟”的响声。钢钢一听,好像夜壶在说:“不秃,不秃”,便指着夜壶说:“刚才你骂我秃,这会儿反而说我不秃,早迟了!”

传统曲艺太原莲花落

莲花落是广泛流行于山西各地的古老曲艺品种,别称“晋中落子”。20世纪以来,其发展和演出以太原为盛,在其他地区相继衰落,故又常作“太原莲花落”。

太原莲花落

传统技艺山西琉璃(琉璃烧制技艺)

太原在明代万历年间就已生产琉璃,明朝嘉靖年间,太原苏家琉璃进了皇宫。12月,清华大学邱耿钰教授来苏家考察时证实,在故宫翻修时,发现背后写有“马庄山头苏氏”的琉璃瓦。以太原市迎泽区马庄最为集中,当地烧琉璃以苏家影响最大,最早的记录在15。苏氏琉璃五百多年传承不息,是历史上重要的琉璃生产基地。清嘉庆年间,北京故宫、皇家园林修复,用琉璃瓦量大,山头村苏家配合京城琉璃厂,成了重要的皇家用瓦基地,同时为琉璃厂提供了匠人。

山西琉璃(琉璃烧制技艺)

传统技艺刻瓷

刻瓷是中国一门独立的瓷器艺术,是纯手工在烧制好的各类瓷盘、瓷板、瓷瓶等上作画,刻瓷艺术是陶瓷艺术的精美代表。

瓷盘的直径从12寸至1米左右大小不等,其中以12寸、16寸、20寸最为常见。瓷板的规格一般为300cm×300cm、400cm×600cm最为常见。由于瓷器非常坚硬,要在瓷面上动刀,必须采用钨钢和金钢石合金材料制成的工具,通过锤子在力度和刀法上体现刻瓷内容。不同的颜色所刻的内容丰富,形成强烈鲜明的反差与对比。具有极强的艺术性、欣赏性和收藏性价值。

传统美术太原传统面塑

太原传统面塑,又称“面人”,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民间手工艺品,是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产生于古代的祭祀,普遍用在祭祀、节令庆典、婚丧寿诞和玩赏等方面。太原传统面塑兴盛于清同治1863年间,距今150多年,王氏家族传承已传六代。

制作面塑

传统美食恒义诚老鼠窟元宵

“老鼠窟”元宵是太原特殊地域条件下产生的反映三晋文化习俗的传统美食,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当年在钟楼街一带,有个叫申三货的商贩挑担叫卖元宵等甜食小吃,申家的元宵自产自销、货真价实、做工精细、用料讲究,做出的元宵馅大皮薄、雪白软糯、香甜可口、味道突出,深受百姓的喜爱。由于生意红火, 于是申家把元宵摊固定在了钟楼街边的老鼠窟巷口,在元宵包装上附一块红纸,上面印着“申记元宵老鼠窟”字样,日久天长,光顾者越来越多,以至于太原城的人们都知道老鼠窟口有个卖元宵的,于是“老鼠窟”元宵的名号渐渐被人们所熟知,从此便有了自己的招牌,后又租下钟楼街紧邻老鼠窟巷口的一间店面,创建了“恒义诚甜食店”,一直经营延续至今。

恒义诚老鼠窟元宵

民俗技艺太原庙前高跷

太原庙前高跷兴起于清代康乾时期,距今至少有二百余年,历史上老辈民间艺人受晋剧的熏陶影响,融入了晋剧戏曲表演元素,被民间称之为“文高跷”。

太原庙前高跷

由于老艺人的谢世和现代传媒的冲击,万荣笑话已濒临消亡;莲花落戏班也越来越少,空留道具,而无艺人,表演技艺几近失传。

无数非遗正在遭遇灭顶之灾。他们在我们的先人中延续了千百年,绝不该断送于我们的漠视。

6月12日,

太原台骀山景区非遗堂与您相约,

我们不见不散!

这个遗产日,

请向非遗投去一些关注的目光!

话题

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保护非遗?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