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0字范文 > 面对梦想 什么时候应该执著 什么时候又该放下?

面对梦想 什么时候应该执著 什么时候又该放下?

时间:2023-12-27 08:24:08

相关推荐

面对梦想 什么时候应该执著 什么时候又该放下?

| 问

面对我们追求的梦想,需要去执著。像玄奘法师,他也很执著地追求佛法。请问师父,面对正确的事情什么时候该执著,什么时候不该执著?

| 师父

这是一个很大的人生话题,需要我们站在更高的维度详细分析。

首先,很多事情看似正确的,实际上也可能是错误的。为什么?因为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会改变,比如我们发现,年轻时的梦想和中年时的梦想就截然不同。其次,如果我们人生的知识不全面,那些自认为很崇高的理想,未必可以称之为正确的人生目标。

比如说有人梦想成为一个明星或亿万富翁,这只是追求一个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就算得到,可同时也已经失去了。所以,目标的正确与否,要有客观的证据证明它。

玄奘法师以极大的毅力,排除万难追求佛法这件事,或者你们问成佛这件事,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它是正确的。因为佛陀能真实地认知到生命的规律,真正驾驭自己的生命,向众生分享他的智慧。这样的生命穿越了时空,获得了独立、解放和安住,从中绽放出慈悲、智慧和力量。

当我们还不能达到这样的生命高度时,对事物的判断会有误差,所立下来的梦想未必真正有利于自己。如果能够理智分析的话,我们一生的目标可能99%都经不住推敲。我们的思维常常停留在假如当中,“假如怎么样,就会怎么样。”而且,这个“假如”本身就是假如,而佛陀说的都是“真如”【注】怎么样。佛陀的目标是一种智慧或善意,是对生命真相的认同、认知、探索和实践,或者叫实现。所以,我们面对“真如”就应该提起来,“假如”就应该放下。

【注】真如:法界相性真实如此之本来面目,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即无为法。亦即一切众生的自性清净心。

摄影: 法山

| 问

师父,诸葛亮曾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那又如何解释“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呢?

| 师父

诸葛亮虽然有志向,也为了志向鞠躬尽瘁,但是他所追求的事情最终并没有成功。“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是激励大家的,不是让人真正吊死在一棵树上。

我们一定要顺应事物的规律。中国人讲“顺势而为”,“顺道而为”,“得道者昌,逆道者亡”,“有志者事竟成”有两层含义:一是鼓励人们有一个正确的人生态度,二是让人们在不断地奋斗中,要探索生命的规律,得到生命的回报。

古人曰:“天之助者,顺也;人之助者,信也。”这里谈到法性的问题,人一定要知道事物的规律。比如,我们一般人就一百来斤的体重,如果给你一千斤重的担子就托不起来了。但是你要有不畏困难的决心和态度,要有面对真实的勇气。实际上,人有无限可能。你要想能够挑起这一千斤的担子,就要苦练内功。当你的功夫到了就不是问题了。

关于梦想,如孝法师如是说

|我们首先应该学会冷静地思考:可能自己有些设置是不对的,或者需要重新设计人生,需要新的布局和战略,因为人生是一条很长久的路。

|你追逐它,但是不能够沉溺于它;你要认真,但是不能当真。这当中的灵性,是对个体生命智慧的关怀。

|认真是一种态度,当真是一种占有心。我们应当有一种认真的人生态度,但是不能够追求结果,追求结果就变成了我执。

|想要成功而不为所累,就必须要有空性的智慧,认识到一切都是因缘所生。

|不要把生命的目标百分之百都用二元的思维去定位,认为拥有什么就是成功,没有获得它就是失败。二元对立的思维是一个黑暗的空间,我们可以有目标,但是不能把目标当作结果。

|外境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当你的意志越坚决的时候,也许获得的成果恰恰是相反的。因为你把所有的目标都定在了百分之百的上线,没有了空间,我们的生命也就没有了生机。

|执著是境,我执是心。当我执不断地寻找执著的对境的时候,我们就很累,所以朝着正确的方向多努力。无论结果怎样,都不要执著。我们很多的担心都是因为执著于结果,而非过程。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