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0字范文 > 今年中考作文写《书里有个“我”》

今年中考作文写《书里有个“我”》

时间:2024-07-24 11:38:33

相关推荐

今年中考作文写《书里有个“我”》

原标题:今年中考作文写《书里有个“我”》

中国江苏网6月17日讯 昨天是南京市中考第一天,4.72万初三考生昨走进考场,完成了首日语文和物理两门科目的考试。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今年的作文题《书里有个“我”》,让不少家长后悔不已。“孩子喜欢看书,但是中考做题都来不及,就停止了他的课外阅读,没想到这个作文题还是写看书。”“今年作文题与去年一脉相承,都是以与学生息息相关的读书生活为切入点,引导并促进学生好读书,读好书。不同的是,这个作文题更加倡导‘真’阅读、‘真’写作,更加强调学生在读书时与自我的对话。”南京一中朱刚分析道。

语文:“34路博爱线”入题,让学生当个“小导游”

-点评人:第三初级中学滕之先(南京市学科带头人)

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秉承优良传统,彰显课标精神,巧妙地将日常生活艺术与语文学习经验相勾连,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具有文化内涵,厚重大气、清新自然。

渗透生活气息,主要表现为试卷选材接地气,贴近学生生活。如默写题涉及莫言获奖,选择题涉及儿童节、端午节、歌曲《锦上南京》、“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的活动等。综合性学习板块选择真实的生活素材——南京“34路博爱线”的简介、2路公交车双语报站的网帖和“美丽乡村游直通车”线路图表构成组合文本,要求学生从一个“小导游”的视角撰写导游词的开场白,参与网友讨论,为游客设计行程。这组题结合教材中“背起行囊走四方”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学生不仅能够阅读单一的材料,而且要将几则材料联系起来,彼此勾连,相互补充。阅读部分中则选取关于动物、饮食之类的文本,这些文字充满生活情趣,让学生读来倍感亲切。比如散文《粥里春秋》的阅读,引导考生关注普普通通的食物,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古训,与现在倡导的“光盘”行动也有关联,于无声处引发对珍惜粮食拒绝浪费的思考,有情有理,令人回味无穷。

浸润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全卷风格典雅精美,有韵味。从昆曲、对联,到听音乐、赏书法,都能让考生在紧张的考试中了解中国文化,感受艺术魅力。如古诗阅读选用了苏轼的一首以“琴”为主题的小令,要求考生解读和赏析,这既能让考生深入领略诗意,又能给考生一份美的享受。古文阅读则以宋人洪迈的一篇随笔《久而俱化》为对象。文章讲述了作者饲养大雁的经历,阐述了自己从中获得的道理,古朴而生动,让考生在阅读品味中感受古人的生活态度和情趣。再如现代文阅读《碑与帖》,选材通俗大气,加上《张猛龙碑》(局部)与《兰亭集序》(局部)两幅书法名作的呈现,更给人赏心悦目的感受,考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能丰富书法知识,还能培养出对古老的书法艺术的热爱之情。

今年的试卷还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命题者从考生的实际出发,题量由去年的22题缩减至20题(含作文),留更多的时间给考生阅读和思考。考试内容虽然大多取自课外,但每一个考查的能力点都能在课内找到对应。因此,考生只要平时认真学习,考试认真读题,必能取得满意的成绩。

作文:反对“功利阅读”,只要“真读”一本书就能写

-点评人:南京一中朱刚(南京市学科带头人)

中考作文题:

捧读一本心爱的书,我们常有走进书中的感觉:书里的故事好像就是自己的故事,书里的情感似乎就是自己的情感,书里的思考也仿佛就是自己的思考……

请以“书里有个‘我’”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在继承联系生活、倡导读书的优良传统基础上,彰显求真的精神,引导学生“真”阅读、“真”写作。最能体现引导学生“真读书”的则是今年的作文题“书里有个‘我’”。题目与去年一脉相承,以与学生息息相关的读书生活为切入点,引导并促进学生好读书,读好书。不同的是,这个作文题更加倡导“真”阅读,“真”写作,更加强调读书与自我的对话,要求读出自我,用我手写我心。读书既是读世界,读书也是读自己。读者之所以与作品产生强烈的共鸣,常常是因为在读书中发现、认识并提升了自我。这道作文题前设置了导语:“捧读一本心爱的书,我们常有走进书中的感觉:书里的故事好像就是自己的故事,书里的情感似乎就是自己的情感,书里的思考也仿佛就是自己的思考……”激发学生的读书感受,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写,有情可抒。

题中的“我”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书中的某个角色,也不能怪诞地将现实中的“我”幻化成另一个人物穿越进书本。这里的“我”就是现实生活中的自己。作为初中毕业生,许多同学在九年学校语文学习中读了不少书,有着对书籍丰富而深厚的情感,更有着在读书中成长的真切感受,因此,学生只要真的拥有一本自己“心爱”的书,真的用心读书了,就一定会写出精彩的作文。

物理:生活素材多,青奥会“钻木取火”入题

-点评人:南京市建邺高级中学校长马峰(南京市学科带头人)

今年中考物理试卷在体贴考生,正确引导教学方面有着较好的示范作用。

1、贴近心理,体现关怀。南京市中考物理试卷文字简洁流畅,图文并茂,试题由易到难,大多数试题提供了学生熟悉的物理情境,让学生感到亲切,有利于学生舒缓紧张情绪,考出正常水平。试题较好地吸收了本学科以往试题中成功的做法,所考题型都是学生平时熟悉的题型,无繁难题、偏题和怪题,各种题型的分值比例和以往也相同,难度适中。

2、贴近学生,彰显能力。多数试题的设计以学生最熟悉的课本为素材收集源,贴近学生学习实际,关爱考生。例如,试卷中第3、6、11、16、26等题素材直接来自课本。然而试题设计时没有利用这些素材来直接考查学生的记忆,而是以这些素材作为背景进行命题,考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相应物理知识进行分析与推理,体现了考查能力的命题思想。

3、贴近生活,凸显应用。从关爱考生的角度来讲,试题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越觉得亲切,缓解紧张心情。例如今年中考物理试题中的第7、15题,分别用圆珠笔芯和塑料尺、纸片做了两个实验,用的材料虽然和书本不同,但反映的物理原理是相同的。这些直接用照片提供的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课标里提倡用身边的物品做实验,拉近物理学和生活的距离。又如第31题,四张照片中提供了用吸管做不同实验的情境,这些实验学生平时在家就可以做,学生会感到很亲切。这些试题既来源于生活,又是应用了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体现,凸显了物理的应用价值。

4、贴近实际,正确引导。中考物理试题贴近教学实际和科技现实。教学中以现实作为问题产生的基础,在现实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形成正确认识,又将这种认识所形成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应用于现实世界之中。例如第14题,就是利用今年5月8日在南京市举行的青奥会点火仪式中“钻木取火”的新闻为背景素材,既考查了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也促进了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又如第22题以我国科学家造出“世界上最轻材料——全碳气凝胶”的新闻报道为素材,既考查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也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养成关心科技发展的习惯。这些试题引导教学要以现实生活为教学起点,又以解决现实问题为落脚点;引导教学远离机械记忆和题海战术;引导教学以理解为基础,解决问题为手段;引导教学要切合学生实际。

声明: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东方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60850000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