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0字范文 > “修佛”究竟修什么?对俗人有何启示?六祖说……(学《坛经》)

“修佛”究竟修什么?对俗人有何启示?六祖说……(学《坛经》)

时间:2021-01-17 13:00:34

相关推荐

“修佛”究竟修什么?对俗人有何启示?六祖说……(学《坛经》)

题记:学《坛经》,得佛智,去烦恼,求幸福。

《坛经 · 般若品第二》经文(系列之五)

……

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密,最尊最上最第一,无住无往亦无来,三世诸佛从中出。当用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如此修行,定成佛道,变三毒为戒定慧。

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何以故?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若无尘劳,智慧常现,不离自性。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著,不起诳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

善知识!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须修般若行,持诵《金刚般若经》,即得见性。

……

经义“人生君”解

爱学习的你们啊!人的心识系统中最深层的东西是“真如本性”,真如本性虚空广大,不生不灭,体悟真如本性可以超越生死。

这样的修佛观念就叫“摩诃般若波罗密”,也叫“大智慧让人到‘彼岸’”。这样的观念与方法是最正确,最尊贵,堪称第一的修佛之路。

人的真如本性不生不灭,恒定永久,自由活泼,性如流水,随物赋形,从不执著停滞于某物。一切佛教智慧都不离人的真如本性。或者说,体认真如本性是一切佛教智慧和观念的根基和共同之处。

人应该把“体认自性真如”做为修佛的必由之路,通过体认自性真如来识破烦恼本相,解脱人生烦恼。这样的方法定能根除“贪,嗔,痴”,实现“戒,定,慧”,进而修成正果。

爱学习的你们啊!我讲的这个修佛法可以对治人生一切烦恼。用体认到的自性真如来指导自己的观念与生活,智慧就会降临,烦恼就会离去。或者说,真正领悟了我说的这个法门,就会消除妄念,树立正念。

心念不驻留在过去,也不滞于当下,对未来也不起诳妄不实之念头,永远处于一种自由活泼的状态。对世界,对他人,对自己永远采取一种随缘淡定,从容不迫,而又积极面对的态度。这样的态度与心念堪称“人生大智慧”,具有了这种人生大智慧,也就接近“见性成佛”之境界了。

不过,爱学习的你们啊,你们要明白,上述境界还属较浅层次的修佛境界。如果还想修更高佛法,甚至深及“般若三昧”之境界,那就还得勤勉持诵《金刚般若经》,努力修般若行。有了这样的努力,如果机缘凑巧的话,你们就会实现自己的目的,真正实现“见性成佛”。

启示“人生君”评

“修佛就是修心,修行重在修心”,这大约是此经对我们的最大启示。六祖的这一观点对禅宗影响深远,对我们俗人也有重大启示。

1,修佛就是修心

六祖认为,佛在自心,自性真如就是佛,所以修佛就是通过禅定,打坐,体悟佛法(慧)等一切手段回到自性中那个最根本,不生不灭的真如本性之中。这才是“最尊最上最第一”的佛法,这才是能得道开悟的佛法,也是理所当然的修佛正途。

细察之下,我们就会发现,六祖这种“回到自心”“修佛就是修心”的修佛观其实暗含着对“佛法外求”的否定。

也就是说,在六祖看来,成佛不能依靠对神或佛的烧香叩头,顶礼膜拜来实现,解脱烦恼也不大可能通过皈依高僧,供养神佛来达到。要成佛,要解脱烦恼,唯一的正途就是开发自心,直达自心中那个人人都有的,恒定不变的“真如本性”之境。

这大约就是所谓的“成佛要自渡,他渡是虚妄”“自己不努力,佛祖也渡不了你”的真实意涵了。

六祖此说,对禅宗后学影响甚巨。

禅宗史上有许多令我们俗人大跌眼镜的公案。比如,唐代有一人称“丹霞天然”的著名禅师,当他驻锡于洛阳龙门的香山寺时,竟然为了取暖烧掉了木质佛像。再如,唐代的“朗州德山院宣鉴禅师”和“韶州云门山文偃禅师”又有著名的“呵佛骂祖”行为。

这些故事可不是形同《水浒传》中鲁智深 “酒肉穿肠过”式的破戒行为,或犯罪行为,而是禅宗史上的著名公案。流传出这些公案的人都是令人景仰的禅宗高僧,这些公案也已成为了禅宗后学参禅学习的教材或“话头”。

也就是说,这些著名禅师做这些令俗人大跌眼镜的事是有意为之,而且深有禅意。那么,禅意何在?他们意欲何为?

恐怕这里就有六祖“修佛就是修心”“外求成不了佛”的影响与理念在里边了。

其中的逻辑理路似乎可以解释如下:

既然认为“修佛就是修自心”,修佛必须“明自心”,通过“明自心”而“见自性”了才可能成佛。那么,要成佛就得“破外相”之执。只有打破了对外在佛像或佛祖的执着与依赖,才有可能向内求佛。

为了破“对外在佛像或佛祖的执着与依赖”,丹霞烧了佛像,宣鉴与文偃呵了佛骂了祖。这些看似大不敬的行为,其实就是一种略显另类的破外相之执的当头棒喝而已。

而他们之所以这样做,原因可能就是接受或认可了六祖的“修佛就是修心”“佛在自心,不能外求”的观点。

2,修行重在修心

俗人无心修佛,也没有能力求佛,但人生匆促,世态炎凉,烦恼重重。六祖讲人生烦恼“八万四千种”。

所以,每一个活在世上的人都有解脱烦恼之必要。烦恼如何解脱?六祖告诉我们,“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即佛法可以对治人生烦恼!

在六祖看来,“修佛就是修心”,那么对治人生烦恼当然也重在“修心”了。

俗话说,人生是一场修行,世界和他人都是你的道场。那么,在这场匆促的人人都逃不掉的修行之路上,世界和他人显然不是你修行的目标,“自心”才是你修行的终极目标。

一句话,“修行重在修心”,俗人也不例外。毕竟,“心若小了,小事也变大了,心若大了,大事也变小了”。

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修心?

六祖讲:“无住无往亦无来……无忆无著,不起诳妄……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

这就告诉我们,人的心应该永远活泼自由,永远像流水般随物赋形,自由自在。过去的事,未来的事,高兴的事,不高兴的事,成功的事,失败的事……统统都不应该成为防碍我们心灵自由的理由。

成功了,我们会告诉自己,成功的光环终究会归于平静。失败了,我们也会告诉自己,人生的低谷终究会成为过往。

青春来临了,我们会告诉自己,这是人生的一次性馈赠,弥足珍贵,不可重来。青春走了,我们也会告诉自己,这是人生的必然,辉煌过后,必然是平静,平平淡淡才是人生本相。

爱来了,我们会告诉自己,这是人生的一次富足旅行,虽然充满了快乐与甜蜜,但旅行终归有返本的那一天,返本之日就是平淡之始。爱走了,我们也会告诉自己,这或许是必要的人生历程,虽然不舍,还是让它随风而去吧……

成功,失败,青春来去,爱来爱去……俗世人生,大事不外乎就这些吧?这些大事都羁绊不住我们自由的心灵,鸡毛蒜皮的小事还能让我们的心灵滞留吗?

让我们的心灵如流水般自由畅行于这些大大小小的“人生暗礁”之间,活泼跳跃,随物赋形,柔中带刚,自在潇洒,永不受伤。

这就是人生“修行”之旅该有的“修心”境界吧!达到了这样的“心”之境界,人生烦恼是不是就可以减少了大半呢?

或许这就是六祖“修心成佛”之道给我们俗人的启示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