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0字范文 > 四川发现·尘封的乡档(7)|郭沫若回忆童年时在家乡乐山沙湾听宣讲圣谕的情形

四川发现·尘封的乡档(7)|郭沫若回忆童年时在家乡乐山沙湾听宣讲圣谕的情形

时间:2022-03-18 02:18:56

相关推荐

四川发现·尘封的乡档(7)|郭沫若回忆童年时在家乡乐山沙湾听宣讲圣谕的情形

宣讲圣谕

封面新闻记者 黄勇

清末宣讲圣谕,除湖南、湖北外,风气最盛的地区,是四川。湖南士绅周汉曾说:“宣讲之风,蜀中最盛。”

我们从成都市龙泉驿区洪安镇人刘德忠先生提供的先祖保存下来的《宣讲圣谕设台王章》中,了解了清末四川乡村宣讲圣谕的情形。在四川多个名人、老先生的回忆录中,也有关于宣讲圣谕的场景。

不过,这个时候的宣讲圣谕,更多的是说书人在履行宣讲职责,他们通过说书,把圣谕中的规定融入在故事传说中,更容易被乡民所接受。

郭沫若回忆所见宣讲圣谕的情景

郭沫若的《沬若自传》第一卷《少年时代》中“我的童年”写道,他童年时曾在家乡四川乐山县沙湾镇听宣讲圣谕。

当时,乡下经常有来宣讲圣谕的先生,讲一些忠孝节义的善书,“这些善书大抵都是民间的传说,叙述的体裁是由说白和唱口合成,很像弹词,但又不十分像弹词。”

宣讲前,在街门口用3张方桌“品”字形搭成一座高台,台上点着香烛,供着“圣谕”牌位。

到宣讲的时候,先生庄重肃穆地向“圣谕”牌先磕4个响头,然后站起来,转身面对众人,拖长了声音,念出圣谕,再登上座位,说起书来。

说法是照本宣科,十分单纯。凡是唱口的地方,总是要拖长声音唱,特别是悲哀的时候要带着哭声。有的还用金钟和鱼筒(鼓)、简板之类器具,以助腔调。

郭沫若说,在他还没有发蒙前,他已经能听懂这种宣讲圣谕的先生的善书了。

傅增湘、陶世龙对宣讲圣谕情景的回忆

四川江安县人傅增湘,进士出身,曾被选入翰林院为庶吉士。1912月到“五四”运动前,在北洋政府任教育总长。

傅增湘曾经提到过家乡说书宣讲风气盛行的情况,但他批评说:“虽是劝人为善,然虚诞的话太多,或反转添出许多迷惑狂谬的思想。”

四川安岳县人、科普作家陶世龙,在曾回忆说,他上小学时,已经是“民国”时期了,但安岳县城里还有宣讲圣谕的说书人。

陶世龙记得,一天,在安岳县城县衙西边的一条街上,当时已经傍晚了,说书人在街边用桌子搭了一个高台,上面供有一块写有“圣谕”二字、形似神主牌的牌子,前面还有香炉点着香。

虽然围着听的人不多,但说书人不管下面是什么场面,照讲不误。

陶世龙因为好奇,过去听。其实就是说书,大多是宣传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之类的故事,老百姓叫它说善书。

说书人年龄很老了,大概一辈子都是以此为业。在前清时,应该有官府给他薪水,到了“民国”,估计地方上的民间团体仍会对他有所支持。

陶世龙说,抗日战争开始后,这类说书宣讲圣谕的情况就没有了,因为大家都在宣传抗日了,老黄历的圣谕或善书,只能退出历史舞台。

泸州城乡旧时有宣讲圣谕的风习,而且历史悠久、很是盛行

四川泸县人梁心纯,曾任《泸县金融志》主编、泸州市政协文史委员会、江阳文史委员会文史研究员。

,在梁心纯去世的那年,他写的《旧时,泸州城乡的讲圣谕》一文,刊发在《老人世界》杂志当年第6期上。

梁心纯在文中写道,泸州城乡旧时有宣讲圣谕的风习,而且历史悠久、很是盛行。如民间办红白事、逢年过节时,大多要请私塾老师或善讲者到场宣讲,也有职业宣讲圣谕的人,逢场天在茶房、酒肆宣讲收钱。

清末的时候,泸州城里有一个叫简学文的人,宣讲圣谕颇有名气。

宣讲圣谕时,道具比较简单,在一个场合的显眼位置,或地形高一点的地方,安放一张桌子或搭建一个小台子。如果在茶馆、酒楼,宣讲人为了让大家看到他的表情,一般会站在板凳上。

开场时,宣讲人提起一面小锣,“哐”地敲一下,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这叫做“圆场”。

小锣的功能较多:惊堂木、打拍子、收钱盘等。

在宣讲时,如果有听众说话,影响了他人听讲,宣讲人就敲两下小锣,用来压堂子,相当于说书人的惊堂木。

宣讲人有时说着说着就会唱起来,敲打着锣边,用来押韵打拍子。

宣讲人讲到或唱到精彩处,看到听讲的入迷了,就会突然停下来,把小锣翻转过来,成为收钱的盘子,伸向听众。

一边收钱,宣讲人还会唱道:“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父母年老弱,儿女一大摊。每天三顿饭,还要栈房钱。听众行个善,多少都不嫌……”

听众心地善良,大都会解囊,量力而行地给钱。

有的人家做红白事或遇到过年过节,会采取“包场”的形式,宣讲人就不会向听众收钱。

梁心纯还对宣讲圣谕、说评书、金钱板等进行了区别:讲圣谕不同于说评书,说评书只说不唱;也不同于打金钱板,金钱板只唱不说。

讲圣谕是又说又唱,“说”与评书相似,“唱”叫唱板,又叫数板或哭板。

唱板有音韵,如“大审苏三”,县太爷在公堂把惊堂木一拍:“胆大刁妇,从实招来!”苏三随即哭唱道:“大人在上容奴禀,听我苏三说分明……”唱后又说。

如果故事情节比较长,会分为上、中、下来宣讲。

梁心纯说,宣讲圣谕的内容,主要是一种劝化,即劝恶从善、劝愚化贤、劝逆行孝,其中也掺杂因果报应等宿命论观点。

泸州城乡宣讲圣谕的活动,1949年后就自然消失了。

【下期看点】

时至今日,在中国有的地方,仍有宣讲圣谕活动,并成为当地的一大民俗。请看“四川发现·尘封的乡档(8)”。

特别鸣谢:

刘德忠先生,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档案局(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