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0字范文 > 造梦·人|癌症诱导分化之父

造梦·人|癌症诱导分化之父

时间:2024-05-23 03:20:30

相关推荐

造梦·人|癌症诱导分化之父

“我这一辈子看好了一种病。但是,我最遗憾的是只看了这一种病,还有很多病没有攻克。病人需要我们,祖国需要我们,我们每个人都要不断学习和创新,更好地为病人服务。爱国,首先就要爱自己的事业。”

——王振义

癌症,一个令人胆寒的字眼,因为人类目前尚无法征服它,对付癌症,或者切除,或者化疗杀死癌细胞。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教授独辟蹊径,采取药物诱导分化的方法,教癌细胞“改邪归正”,为人类探索出一条全新的癌症治疗途径。

王振义

他是白血病患者心目中的“药神”,他和团队千辛万苦研制出有效药物,将无数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为让患者都吃得起治疗该病的药,他没有申请专利,该药在中国还被纳入医保;他是人们心中的大医,一心救人,对于荣誉淡然处之;他是学生心中的明灯,以身立教倾情传授,只愿为国家和人民多做点儿事。

立志学医,治病救人

1924年11月30日王振义出生,7岁那年,祖母罹患伤寒,病势凶险,虽然全力医治,但是最终祖母依然不幸离世。

祖母是王振义最尊敬的长辈,当时只有7岁的王振义已经在思考:“为什么此病无法医治?此病的病因是什么?难道就真的没有办法了吗?”一个接一个的问号,在王振义心中链接成一种对医学知识探求的渴望和从医的萌动。

在王振义的幼年及青少年时代,“只有奋发读书,有了技术才能救国”的思想在他脑海中形成。父母的家教很严,他们教育子女要做一个正直、有一技之长、对社会有用的人。

大学毕业照,二排左三为王振义

王振义学习勤奋、成绩优异,1942年免试直升进入大学,在“医生是一份崇高职业”的思想及家庭支持的情况下,王振义选择了攻读医科,读到博士,选定血液病,他就一头扎进去,开始了与之奋斗终生的医学事业。

潜心研究

打破白血病不可治疗的神话

1978年,王振义投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研究。这是一种最凶险、病情恶化最快、死亡率最高的白血病,90%的病人将在半年内死亡,最快的只要三天。“当时刚刚改革开放,海外科研进展零星传到国内,我们得知有人在尝试一些新疗法。”王振义回忆,海外的进展也不顺利,谁都没把握这条路能走通。

1986年。一个年仅5岁的小女孩小静不幸患上了晚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住进医院时出血严重,家人已经绝望了。关键时刻,医生给孩子用上了王振义研制成功的一种全新疗法:全反式维甲酸治疗。7天后,奇迹出现了:小静症状明显好转,一个月后达到完全缓解。20多年过去了,小静依然健康地生活着。“小静是我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的第一个病人。在首批治疗的24例病人中,完全缓解率达到九成多。这是我最感欣慰的。”王振义回忆道。

八年潜心研究,终于改写白血病的治疗现状,王振义成为“癌症诱导分化第一人”。他的成功实践与相关理念还开创了肿瘤治疗的新格局。

全反式维甲酸研究取得突破后,王振义又不断优化治疗方案,发现联合应用氧化砷,可使5年生存率上升到95%——昔日死亡率最高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成为第一个可以治愈的白血病。进一步,他和团队又阐明了其遗传学基础和分子机制,建立了基础与临床结合的成功典范”,他也成为“人类癌肿治疗史上应用诱导分化疗法获得成功的第一人”。他打破了白血病不可治疗的神话,以诱导分化疗法开创了人类癌症治疗史上的新纪元。

不忘初心,载誉前行

在治疗方案被认可的背后,是王振义的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是无数次走进死胡同、一次次挫败打击下的永不放弃;是在13-顺维甲酸求而不得,反其道而行之,选用全反式维甲酸的大胆创新、谨慎求证;是在5岁患儿生命垂危时,顶住压力奋力一搏的医者担当。

患者们大多是从胸牌上知道王振义的,殊不知10005号胸牌背后,掩藏着一大摞响亮的头衔。

医学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位被世界医学界誉为“癌症诱导分化第一人”的人物在国际上获得了一系列殊荣:

1988年,在《血液》上发表的第一篇关于全反式维甲酸临床应用论文,引起国际血液界强烈震动,掀起诱导分化研究新高潮。论文迄今被同行引用多达1731次。

1993年,法国荣誉骑士勋章。

1994年,国际肿瘤学界最高奖凯特林奖。

1997年,瑞士布鲁巴赫肿瘤研究奖。

1998年,法国台尔杜加世界奖。

2001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荣誉科学博士学位。

,美国海姆瓦塞曼奖。

,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盛誉面前,王振义自省“这辈子看好了一种病,是欣慰也是遗憾”。之后,他不停步,继续在诊疗、科研、教学方面踏实前行。

他力荐学生陈竺、陈赛娟赴法留学,之后与其创造性地优化治疗方案,让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成为首个用内科疗法可以治愈的白血病;他严谨求实,不足两万字的硕士论文,为学生陈国强先后修改10遍;他慧眼识才,甘为人梯,缔造了“一门四院士”的佳话。

如今,95岁高龄的王振义仍坚持每周四“开卷考试”。即每周一由学生出题目,提交临床上遇到的疑难病例,他先自己搜索最新文献,再在周四与大家一起探讨。在他看来,“为了患者,学无止境”。

胸膺填壮志 荣华视流水

最美医生王振义

以一颗仁心救病患

用一份大爱济苍生

一门四院士 薪火始相承

用生命和热血维护医学的神圣

本文由“首都科技创新成果展”转载,文章来源于首都科创微信公众号,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