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0字范文 > 【北师大版数学电子课本】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答案

【北师大版数学电子课本】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答案

时间:2023-05-22 21:03:38

相关推荐

【北师大版数学电子课本】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答案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下面是小学生作文网 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答案,供大家参考。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答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

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新生是刚从幼儿园里出来的,刚踏入小学校门的他们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转变,不论从学习环境或者说是行为习惯来说都是这样的。始业教育是孩子进入学校的一个好的开始,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自己的事情需要自己来解决了。因此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开始的确是很重要的。一(1)班49人、一(2)班50人。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 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结合具体的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0——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第二单元《比较》。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的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经历比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并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中,体会学会有条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3、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10以内的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感受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能;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

4、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经历表示11——20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日内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的进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了解记时的书写方法,并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经历简单而熟悉的操作活动,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 空间与图形

1、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结合生动有趣的情境或活动,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回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第六单元《认识物体》。通过对实物和模型的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能直观辨认它们的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能直观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等立体图形。

(三) 统计与概率

1、第四单元《分类》。结合日常生活中必须进行的分类活动,感受分类的必要性,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并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第九单元《统计》。根据简单的 ÷现实的 问题进行统计活动÷经历数据的 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 全过程,感受统计的 必要性;结合实例,认识统计表和形象统计图,会填补相应当图标;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 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 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的正文和习题中提供了许多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实践活动或小调查。例如:

1、找一找,说一说。“我找3个比我高的人”“我找2个和我同岁的人”“我找……”

2、说一说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0。

3、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

4、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5、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是怎么分类的,并与同伴说一说。

6、调查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调查你们班每个小组男生、女生人数,并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7、调查你们班10名同学的上学情况。(1)乘车上学,还是步行上学?(2)结伴走还是单独走?等等

学生经历上述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中的作用。

三、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一)20以内数的认识

20以内的数的认识分三个阶段来安排:第一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第二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的大小。这两个单元对后继的数的认识有迁移作用;这部分教材编写的突出特点是结合生动具体的情境,通过观察、记数、操作等教学活动,来呈现学习内容,让学生从中体验数的意义,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对数的理解力。

(二)加减法的处理

1、不以10以内数的合成与分解作为学习加减法的逻辑起点,直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学习加减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经历从问题情境抽象出加减算式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理解加减运算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2、10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虽然不再被作为10以内的加减法的逻辑起点,但它仍是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的有效手段。事实上,10以内数的合成分解与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只存在描述数量关系的形式上的差异,并无本质的区别。因此,教材不但没有削弱对数可分可合的认识,而且还创设了丰富多彩的问题或游戏活动,不断强化数的分解与组成的意识。

3、加减法学习内容的编排有分有合,加减法的提前混编。加减法提前混编的优点有:一是从一个问题情境即能提出加法问题,也能提出减法问题,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二是有助于学生体会加法与减法存在某种关系,从不同角度揭示相同的数量关系。三是从心理学角度看,加减编后学习内容更富有变化和挑战,不至于因为内容单一而枯燥乏味。

4、体现算法的多样化,,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算法与交流各自算法的时间和空间。

(三)空间与图形的安排

1、确定物体的位置与顺序是建立空间观念的一项基本内容,确定位置与顺序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会用前、后、上、下、左、右等词语进行描述。

2、认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也是建立空间观念的基本内容。第六单元所认识的是四种最常见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

(五) 分类与统计的编排

分类的经验不仅是进行统计活动的必要基础,教学概念的学习本质上也是一种分类的行为,所以认识物体始于对物体分类。

四、本册教材的教学建议

(一)数学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数学接受能力。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的教学应有实际背景,利用学生的经验,使用学生可以接受的语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探索和考察数学概念得出含义,使学生有机会讨论他们的想法。

(二)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为了避免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就必须用心培养学生交流技能。交流既有信息输出,也有信息输入,所以加谈、倾听、阅读、书写是基本的交流技能;此外对数学而言,交流还应具有描述的技能。

(三)紧扣数学活动的目的设计安排活动

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的教学,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而活动本身有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过程。

(四)做练习、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习得技能的必要环节

五、教材的评价建议

(一)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

要结合学习数学的过程评价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学生只有理解了数学概念和它们的意义或解释,他们才能理解数学、有意义的“做数学”。

(二)重视对学生初步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对解决问题的评价,首先应注意评价学生对问题的描述,即怎样把情境图呈现的问题,用口头语言完整地描述出来。

(三)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对于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主要通过课堂观察来收集有关的信息,象他们参与班级讨论中,试图解决问题中,独立或小组学习中,无时不在显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能看出是否有信心,是否有兴趣,是否乐于探究,是否有毅力,是否有好奇心,谁敢于质疑。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

一、单元教学目标:

1、 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愉悦。

2、 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10各数。

4、 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二、单元教学建议:

1、本单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教学时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数、人数、读数、写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实物操作,使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数的意义。

2、学校教育的开始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学时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题目,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在学生做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指导。

3、初入学的学生不太容易分辨数字的结构和笔顺,容易搞错上、下、左、右的位置。由于学生的手指肌肉不是特别灵活,要把数字写的正确、整齐、匀称是比较苦难的,因此,教学时教师不要急于求成,可以要求学生每次少写几个,经常练习,除课本中的练习外,教师可组织学生在田字格本中练习写数,逐步提高。

4、 本单元课时安排:8课时

第一课时 可爱的校园(数一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

2.通过观察情境图,试图认识10以内的数;

3.在数数的过程中,体会有序数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初步感知小组交流的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意见

入 师:我们来数一数,看谁数的快!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数一数。

数一数第一排有几个小朋友,第一竖有几个小朋友,教室里有什么物体?有多少?

把你数出来的和同桌交流一下。

在家长的能够忙下,完成课后作业,不会的可以画图来表示。

究 1、寻找身体上的数

2、寻找教室里的数

3、寻找校园里的数

师:现在,我们要数一数“可爱的校园”中的数。

1、学生之间互相观察,互相说。

集体反馈交流。

2、学生独立观察,寻找个数。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集体交流。

(学生可能会说:有1块黑板,2扇门,6盏灯,25张桌子,47名学生……对于能说出比10大的数的学生要及时鼓励。)

3、 学生独立观察,寻找个数。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集体交流。

结 师:这节课我们在忙什么啊?你发现什么呢? 生:这节课我们在数数,发现我们身边到处都是数学。

用 教师布置学生实践活动

课后到校园到处看看,边看,边和小朋友交流,再把看到的记下来,明天上课和大家一起交流。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快乐的家园(十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形象的理解:1可以表示1个体(如1个萝卜),也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1个集合(如1筐萝卜),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并且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1—10个数的符号表示的方法;

2、借助挂图引导学生充分观察,交流图中物体的数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数“1”的含义以及其他各个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意见

设 1. 在美丽的农庄里可真漂亮,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欣赏美丽的农庄,感受一下美的气息。 让学生说一说,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什么?说一说。

你发现了哪些物体只有“1”吗?

说一说除了1的物体之外,你还看到了其他的吗?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这一幅图中的事物以及数量

说一说球衣上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象这样的数结合教室里的位置说一说。

究 1、学习1可以表示什么?

观察课本中的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用数学的语言来叙述。

说说1个萝卜和1筐萝卜有什么不同?

2、学习2、3、4可以表示什么?

1、1个萝卜、1筐萝卜、1个太阳、1座大山……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用到1的地方?

2、 (1)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说说看到了什么?

(2)互相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看的?

(3)集体交流。

悟 体会数不仅可以表示多少(如运动员的人数),也可以表示顺序(如小运动员球衣上的号码)。

练一练

用 (1)连线。(找朋友)先让学生观察,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2)数一数,画一画。

先让学生说说,你在这里看到了什么?

根据要求独立完成作业,并且逐步养成自己检查作业的习惯。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玩 具(1—5的认识与书写)

教学目标:

1.借助儿童喜欢的玩具,使学生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能运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会正确书写1——5的数字;

2.培养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写字的姿势,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书写兴趣。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意见

设 你在幼儿园里玩过玩具吗?有哪些?说给大家听一听。 兴致勃勃地介绍自己喜爱和玩过 的玩具

我们来数一数这两个小朋友的玩具?

学生数、说

说一说你觉得哪一个最难写?自己再试一试。

先说一说,再数一数。

说一说例题中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多个学生说。

究 1、数一数,说一说。

2、写数

师:这些数你会写吗?你喜欢写哪个?

师:你认为自己哪个写的最好?板演

1、(1)让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自己数一数,说一说。

(2)小组交流,你数出什么?是怎样数的?

(3)全班反馈。

2、学生自己写喜欢的数。

学生板演后比较

(比较过程中要讲出写数的方法)。

悟 1、写数,让学生自己写,同桌说说各个数所表示的意思。

2、看数划线,学生弄清题意后自练。

3、数一数,填一填,知道这些数所表示的意思。

小结 这节课你感到最有趣的是什么?

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学到的知识说一说。

第四课时 小猫钓鱼(0的认识)

教学目标:

借助情景,感知“0”的真实含义,会正确书写“0”;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0”的含义。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意见

1、出示小猫钓鱼图,讲故事导入,提出问题? 观察小猫钓鱼的情景,感受做事情要一心一意。

请小朋友看图说故事,用几表示?

最后一只小猫怎么了?一条都没有用什么来表示?

书写0,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写生书空。

第1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第2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第3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再来看看,第四只小猫它钓了几条鱼呢?

一条都没有怎么来表示呢? 根据教师的问题

3

2

1

?、0

悟 1.自主探索,体验0的含义

2、指导“0”的书写。

1、学生自主思考,怎么来表示“一条都没有

同桌交流

集体反馈

得出:一个也没有时用“0”表示。

0是一个数,比1、2、3、4……要小。

2、书写“0”。

用 1、学生“分铅笔“

2、想一想“0还可以表示什么?

1、 理解“0“的含义(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

2、 同桌交流,全班反馈。

结 师:这节课你感到最有趣的是什么?

第五课时 文具(6—10的认识与书写)

教学目标:

1、借助情境,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

2、会正确书写这些数。

教学重点、难点:能正确地数6——10的数及书写。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意见

设 1、找朋友唱《找朋友》的歌 1、唱一唱

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数一数,并说一说。

教师示范,学生书空,再书写进去。

理解题目的意思。请学生说一说。

究 1、观察交流图意

2、先独立数数,说出每副图中有什 么?多少?

3、再连一连

1、观察交流图意

2、如:第一幅图中有铅笔10枝。

3、连后,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说说自己是怎么连的。

悟 1、“数一数”自己的铅笔盒里的文具。

充分进行观察操作,引导学生交流,再说一说铅笔盒里有什么?有多少?

2、 学写6,

同样的方法理解7、8、9。学写7、8、9。

注意书写“8”的顺序,师先师范,

还要注意6和9的区别。

1、“数一数”自己的铅笔盒里的文具。

6个圆圈,6本书,6枝铅笔,用“6”表示。

2、学写6,

学生再练习。

用 1、说说在生活中你还在什么地方见到过数字?

1、回顾生活中的数

(写写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或“门牌号码”!

4、6、7、8、9、分别可以表示什么?)

第二单元 比较

一、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经历比较实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二、单元教学建议:

1、提供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2、引导学生思考与交流。

3、联系生活实际,自己比较活动。

4、本单元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一课时

动物乐园(比大小与比多少)

教学目标

在数一数,比一比的活动中,初步体验对应思想。初步学会数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正确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与多少;

初步体会数的广泛性;

通过观察交流等探求活动,初步形成数感,锻炼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意见

设 师:小朋友们现在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你们来到学校,看到咱们的校园非常美丽吧?今天,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也背着书包来到学校,猜猜看,动物学校有些什么动物呀? 生:有小兔、小猴、小狗、小熊、大象、小松鼠、小猫……

究 1、任意观察问:看看动物学校有什么?

2、探讨数数规律

1、指定部分学生汇报。

2、师:刚才你们的汇报都非常好,但是老师一样一个小小的建议,能不能按照一定的方法来数一数呢?

(1) 四人小组内探讨数数规律。

(2) 汇报:你们是怎样数的?

悟 1. 寻找身体上的数

2、数周围的实物 a) 同桌之间互相观察、交流。

b) 集体反馈交流(注意引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

3、 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a) 手里最多能拿几支粉笔?

b) 盘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

c) 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支笔?

实践

应用 寻找校园里的数(可带领学生去操场上找一找,说一说。) 学生去操场上找一找,说一说

第二课时 高矮(比高矮、比长短)

教学目标:

通过直观地比较物体的高矮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体会高矮的相对性,渗透帮助他人的教育;

理解物体高矮(或长短)的比较,需要在同一起点下进行;

教学重点、难点:探索比较高矮的方法;

理解比较的相对性;

灵活运用比较高矮的方法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意见

设 图片出示,创设情景 观察

究 1、 长颈鹿和大象谁高谁矮?

1. 选用哪个钉子好?

3、哪跟绳子最长,哪根最短? 1、(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问题。

(2)同桌交流。

(3)全班反馈。

2、(根据生活经验,厚的木版用长一些的钉子,薄一点的木板用短一点的钉子。)

3、说一说,比较的方法以及理由

用 1、汽车能否从桥下通过?

2、比较站在不同高度上的小兔子的高矮。

注意让学生说说比较高矮时要注意什么? 1、(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问题。

(2)同桌交流。

(3)全班反馈。

2、(1)学生观察,

(2)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从短到长依次排起来。

第三课时 轻重(比轻重)

一、教学目标

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认识物体之间存在着轻重的差异并且得到体验;

让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和理解;

在比较物体轻重的过程中,认识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的重要性;

二、教学流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意见

设 1、指导学生观察情景图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小组交流。

引出课题。

究 1、掂一掂,

1、请学生拿数学数和铅笔盒掂一掂,哪个重,哪个轻。

用 书上练习

认为哪个重画“O”,哪个轻画“×”

重点第4题,不要求所有学生会做。

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新课标第一网

第三单元 加减法(一)

第一课时 有几枝铅笔

教学目标:

1、通过情景,让学生建立起加法的概念,让学生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法算式;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加法计算技能,掌握计算结果在5以内的加法

教学重点:加法意义的理解,正确列出加法算式并计算;

教学流程设计: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意见

设 1、先让学生观察表演,出示2支铅笔,又来3支铅笔,一个几支铅笔?(发给学生学具) 1、让学生摆一摆,同桌合作。

究 1、说一说,摆的意义。刚才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用加法来表示。板书:加法

2、认识加号

谁能说说算式中2指什么?3指什么?5指什么? 1、说一说,摆的意义。认识加法

2、2+3=5,讲解算式的读法及加号的含义:表示合并、合起来的意思

悟 1.摆一摆,自主探索(看着学具棒) 1、学生根据图片,自己摆一摆,说一说。

同桌之间进行交流。

用 1、让学生观察后说出算式,说一说什么意思,为什么这样做?22页摆一摆

2、根据图意说一说,独立列出算式,再进行小组交流。3、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引导学生 发现其中的规律。

教材23页说一说,算一算。

说一说,你、在生活重发现的加法问题。 1、完成摆一摆,学生自己计算后核对。

2、 说一说,自己是这样想的?

3、 说一说,算一算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第二课时 有几辆车

教学目标:

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会列出不同的算式,从而形象地说明两个数相加交换他们位置,得数不变。

教学重难点:体会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教学流程设计: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意见

设 1、让学生观察图,独立思考。

1、学生观察图,独立思考。

究 1、提出问题,列出算式

2、自主探究,得出规律

1、3+2=5 2+3=5

2、(1)学生观察比较上面两个算式之间的异同。直观感知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2)摆一摆

悟 1.让学生用自己的铅笔,摆一摆。

1、说一说,对着同桌说一说摆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得出加法交换律

用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试一试和其他题目

独立提出问题。

1、全班交流解题。

第三课时 摘果子(减法的认识)

教学目标 :

通过摘果子这一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

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

能够根据情景,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减法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减法的含义,并能够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意见

设 1、你能够看着这幅图说一个故事吗? 1、说一说

究 1、现在树上还有几个果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1、得出算式5-2=3

悟 1.自主探究,体验减法

2、初步尝试

1、(1)认识减法算式,和“-”号。表示分走了

(2)找一找,说一说身边的减法。

2、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一做。请你说一说(2)的几幅图是什么意思?

学生交流。

用 (1)学生先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注意学生的语言表达。

(2)练一练第1题,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可用手帮助。

(3)第3、4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引导发现其中的规律。 数学游戏:一起跟着卡片来比一比。

小结 师:这节课你什么地方学的最有趣啊?

第四课时小猫吃鱼(得数是0的减法)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情景图,进一步体会减法的认识,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2、初步渗透涵数的概念。

3、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的含义;熟练计算5以内(包含0)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意见

情景

创设 1、出示“小猫吃鱼”的图。 1、独立观察,想一想每幅图的意思。

究 1、发现问题。说说“小猫吃鱼”的故事,你发现了什么?

2、看了图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根据图意说一说。

2、尝试解决问题。

(1)同桌讨论自己想到的问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尝试列式,互相说说我为什么这么列?

(3)集体反馈,说说你跟同桌一起讨论出了什么?有什么新的发现?

悟 1.套圈游戏

(1)预测可能会套上几个圈,有几个没套上。

(2)实践套圈,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3)还有哪些可能?同桌讨论并写出算式。

根据学过的知识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说一说。做一做。

用 1、学生独立完成,说说“5-5”表示的意思。

2、数学故事, 1、学生独立完成

第五课时 练习一 P30

教学要求:

1、能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践操作演示,初步学会整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找规律填数。

教学准备:小棒或小圆片、算式卡片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意见

情景

创设 先观察情境图,提出教学问题; 列式计算

用 1、“找家”,

2、先让学生独立尝试练习,

3、找规律填数 1、先算一算,再连一连。

2、讨论交流“□+□=5”和“□-□=1”这两个算式,鼓励学生尽可能地想出不同的答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及教学反思

1.2数豆子

“数豆子”是“生活中的数”的第二节课。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任务,教材通过智慧老人“抓一把豆子,估计一下有多少”这一富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引入估计活动,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我在处理这个环节时,采用的是用一个透明的杯子装进22粒豆子,让学生去猜有多少,因为最初学生是无意识、无根据地去想,所以我用了一个词“猜一猜”;然后我又取了10粒放入另外一个杯子,通过学生对这10粒豆子数量的感知,对第一个杯子中物体的多少有了大致的认识,然后通过推理去进行判断,因而这个过程我又巧妙地将“猜一猜”改成“估一估”,让学生学会思考,用推理的方法去估计,这对培养学生的数感是十分有益的。为了进一步结合实际正确地去估计,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较小,数豆子不好操作,因而用学生熟悉的小棒来代替,采取一个“抓小棒”的游戏,使学生对数形成感性的体验,在具体活动中发展数感。

此外,整节课设计了许多有趣的活动,数一数、猜一猜、写一写、比一比、说一说,让大量的感性经验形成表象,使学生学中有乐、乐中有学,真正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本课中我还有意识地安排了几个小组合作的项目,让学生在活动中做自己能做、会做、要做的事,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思考、表达、交流及尝试。

1.3动物餐厅

本课教学以“利于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以下几点。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猜数游戏”很快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然地提出了问题:“究竟谁拿得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试图有理有据地证明自己的想法正确。学生的思维始终是活跃的,并在“猜数”活动中体会到数学“区间套”的思想。2.学生获得了学习的主动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构建活泼、富有个性的课堂。3.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学生经历了具体情境 、利用计数器、抽象地比较三个层次的活动,每次活动都是在原有认知水平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战,在丰富的感知积累上,体会到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不同层次的学习活动。本节课虽然较好地理解了教材的编写意图,但又有些囿于教材编写的程序,教学设计上如果能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会更有利于课堂的学习活动。

1.4小小养殖场

“小小养殖场”一节的内容,涉及的概念比较多,有“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差不多”等概念。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再加上教材没有从数量上给这些概念界定,而直接从具体的数量引入,这就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本节课的开始设计了第一关:出示准备好的三杯水,一杯清水,一杯蓝水,一杯红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三杯水,然后用谁比谁多得多,谁比谁多一些说一句话。通过这个环节,使学生对“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这些概念有了初步的感知,然后再学习“小小养殖场”,通过具体数量理解、感悟这些概念,自然迎刃而解,水到渠成。教材只是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一个素材,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

课题:观察物体(教材12--13页)

一、 自学导航

课前,请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物体,

如家里的家具、电器、玩具等,从上、

下、左、右、前、后仔细观察,不同的观察角度所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并选择一种物体画出六个面来。

二、探讨交流

活动一:交流展示

1、 小组内交流介绍自己所选物体及六个面

2、 选择5-8名同学全班介绍。

活动二:观察思考

教师出示各种物体请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并说一说它们的不同,为什么。

活动三:探究原因

小组内讨论为什么观察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物体的面是不同的。请学生说一说。

活动四:巩固提高

单独完成书中12-13页的练习。

三、课堂小结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才能了解物体的全貌,丰富和积累学生的生活体验。

2.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从前面、后面和侧面观察物体,能根据平面图判断观察物体的角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以及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知识点:

观察物体时应注意,要从前、后、左、右等不同角度、不同位置去观察。

教学过程

1、 初步感知,发现问题。

2、 观察操作,建立模型。

3、 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4、 创新思维,开拓进取。

教学准备:课件

课题:桌子有多长(教材14~15页)

课型:新授 课时数:2课时

一、自学导航

活动一: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组内四名同学采用不同方法测量课桌的长度。

A.你采用的方法是( ),结果是( );

B.你采用的方法是( ),结果是( );

C. 你采用的方法是( ),结果是( );

D.你采用的方法是( ),结果是( )。

(2)比较四种方法有什么不同?你们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3)如果想要测量结果一样,我们应该怎样去做?

活动二:厘米的意义

(1) 每个小组准备至少一支尺子,大家一起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

(2) 用食指和拇指比画感受1厘米的长度。

(3) 在生活中寻找1厘米的事物,介绍出来。

(4) 你们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活动三: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步骤

(1) 每个小组准备一条细绳,大家商量如何运用尺子量出1厘米,3厘米和5厘米。

(2) 总结方法;

(3) 剪下同样厘米数的纸条。

活动四:画线段

(1) 画一条3厘米和6厘米长的线段。

(2) 有一把模糊不清的尺子,只有0,1,2,5,6,10,11,12这几个刻度,能用这把尺子画出几条线段?你是如何思考的?

活动五:测量

(1) 估计身边事物的长度,如文具盒、手掌宽、铅笔长等。

(2) 实际测量一下。

活动六:综合

如何使用刻度模糊不清的尺子画出5厘米长度的线段。尺子上只有0,1,2,3,7,8,9,10几个刻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2.能力目标:

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情感目标

初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预习、质疑,看书数豆子内容,完成学案活动一至活动六,教师下组指导看书,了解各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

二、交流展示

交流5分钟,重点交流不会的知识点。

展示25分钟,每组根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学案的活动一至活动六的内容,其他同学认真听、认真评,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点评。

注意,点评时关注易错点:

1.测量时是否对准零起点。

2.画线段时注意两端的端点。

3.注意估计值和准确值有区别。

4.不用考虑误差因素。

完善导学案2分钟。

通过教学发现,由于年段较低,学生四人小组分工配合还不熟练。学生头脑中存在错误观念,认为估计值和准确值一样才是正确的,也就是对估计的方法和意义没有掌握,其次画线段的时候如果用零起点画问题不大,但是换作其他起点,不能正确画出线段长度,往往较短。

出现以上种种问题,原因大部分在于教师,首先虽然强调估计就是“猜测”,但是由于以往对于正确与否的关注,导致孩子产生迎合教师的态度,导致错误。其次,虽然一再强调测量方法,但是孩子年龄较小,遇到操作活动较多的课时,掌控全局的能力不强,由于没有更好的媒体展示,教师没有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只能是出现问题纠正错误,没有提前预防。回顾教师的提示语是不是还不到位,让孩子不能明确自己的活动方向?

课题:估一估、量一量(教材18~19页)

课型:新授 课时数:2课时 上课时间:

一、 学生用手指、手臂比划出一厘米、一米的大致长度。

二、 独立完成18页的试一试后小组内交流结果。

三、 小组合作实际测量讲台、黑板、从地面到窗台的高。

四、 小组讨论分析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

五、 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一题后小组内交流结果。分析一下不同结果的原因。

六、 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二题后小组内交流结果。讲解一下理由。为什么要用约这个字。

七、 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三题后小组内交流结果。讲解一下理由。

八、 小组合作完成练一练的第四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际测量加深对厘米、米长度单位的认识,进一步感受米、厘米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2. 通过估一估、量一量,巩固概念,体会米、厘米。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感受米、厘米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具准备:米尺。

一、 教师注意观察学生比划的结果并且注意加以指导。

二、 指名汇报交流结果,讲出估计的理由,教师板书部分答案。

三、 小组代表汇报测量结果,教师注意板书答案。

四、 教师实地测量后小结产生误差的原因。

五、 小组代表汇报结果及其产生差异的原因。

六、 指名汇报结果并且陈述理由。

七、 指名汇报结果并且陈述理由。集体订正注意分析错误原因。

八、 小组代表汇报测量结果。

九、 小结本课收获。

第二单元反思:

2.1 观察物体

本课以观察学生熟悉的小汽车、茶壶、玩具等物体为线索,引导学生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一致的。因此,本课教学的着眼点主要放在“趣”“实”“活”三个方面。首先,我创设了“猜一猜,它是谁”的问题情境,从一开课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为什么刚开始猜的时候,我们不敢确定谁猜的对呢”,这个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在“猜”中思考,在思考中产生求知的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之中。“趣”还体现在换位置观察小汽车、当“小小摄影师”为同学“照相”、用肢体语言模仿茶壶是什么样子的、看图找位置游戏等多个环节,这既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充分展现了数学的魅力,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深入挖掘教材,“遵循而有所立”,是设计本课的指导思想;怎样既让学生真正觉得“有趣、好玩、有新意”,又使这节课的知识技能目标落到实处,是本课教学所极力追求的目标。在课堂上如何更科学有效地组织合作学习、开展数学活动,以及如何适当把握本册“观察物体”中学生发散的“度”,还有待进一步思考、改进。

2.2桌子有多长

反思让学生合作之前,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请同桌两人先商量一用什么工具量,然后共同量一量你自己的课桌有多长。从课堂中学生的表现看出,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多数学生能够做到合作有序、分工明确,但部分学生合作能力较差。我们看到,学生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高。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教学还不够开放,有些问题的设计过于琐碎,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把握不好,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还有待于提高等。

2.3去游乐园

1.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转入活跃,有力地调整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时我遵循激励性原则,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设计课的导入。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带着想解决的问题走进了课堂。这样,既设置了悬念,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中,教师以学生动手实践操作为主要教学手段,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从而得出“10个10厘米是1米”。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重视引导学生参与的过程,学生动手、动脑、动口,通过比、走、说、想,在多种感官协调合作下获取知识。整个过程层次清楚,重点突出,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实现真正的数学学习。

2.4估一估 量一量

1.《标准》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经历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能对一些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实际教学中,测量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不是什么大的难题,但是对于测量结果的记录,出现了一定的困难。因为学生没有学过小数,没有学过复名数,对于一些不是整厘米的或不是整米的情况不知道该如何正确地表示。因此,本节课我将这个内容作为一个难点,交给学生自己来解决。让学生对其中一个小组的记录结果先进行补充,展示出多样的记录方法后让学生进行评价,在讨论中得出结论。用小数来表示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不规定、不强求,因此,学生说是家长告诉他的,我也就没有过多地追问。2.发展学生的估测意识对培养他们对单位的感觉是非常有益的。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估测意识的培养。但是在估计时,因为学生年龄小,头脑中对长度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容易出现较大的偏差,如一开始就有一个学生估计课桌高100 cm,这就需要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寻找估计标准,通过比较来进行估计。在教学时我抓住一个学生以妈妈的身高为标准来估计老师的身高这个契机,引导学生以自己身上的长度为标准来进行估计,并将估计的结果进行验证,使估计较准确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帮助估计不够准确的学生找到较好的估计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锻炼学生的估测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的教学反思八年级上册数学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初中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八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提纲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短文两篇》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设计八年级上册《使至塞上》导学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八年级上册《背影》教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要点八年级语文上册《蜡烛》教学要点分析一年级语文上册《我的家》教案北师大版镇江市八年级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几何图形初步九年级物理上册《电与磁》复习要点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基础训练答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试卷高一英语上册Unit 2 HerosLesson 2 History makers同步辅导与测试题及答案七年级上册历史13课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导学案七年级上册This is my sister 教学案例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How often do you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全册表格式导学案五年级英语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课后反思小学语文5年级下教学反思小学语文5年级下教学反思1000字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案陕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 教案新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年级新编上册语文教案识字1天地人七年级上册历史新教材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教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教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少年有梦教案七年级上册道德第一框教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课导学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课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书教案上海教育出版社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第一课时 唱歌《我和你》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5对韵歌教案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教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PPT课件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答案由小学生作文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jiaoan/671556.html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