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0字范文 > 红楼梦名著读后感2000字左右范文

红楼梦名著读后感2000字左右范文

时间:2022-12-17 01:39:24

相关推荐

红楼梦名著读后感2000字左右范文

《红楼梦》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更是令后世读者脑洞大开,揣测之说久而遂多。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红楼梦读后感,欢迎阅读。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其中几位奴仆给我留下的深刻的印象。

第一个就是贾雨村受了应天府的门子,这个门子就是曾经在葫芦庙里伺候贾雨村的小弥沙,当贾雨村听到冯家的奴仆哀怜的诉说薛蟠家的豪奴打死冯公子告了一年的状竟然没有人敢管的事情,那贾雨村愤怒的喝到:“哪有这等事?打死人竟白白走了拿不来的!”便要发签差公人立刻将凶犯家属拿来拷问,就在这时只见案边的门子使眼色不叫他发签,贾雨村只得退堂带门子回后庭详谈,门子掏出护官符一一介绍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关系,真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并且讲述被争夺这个丫头的来历,居然是葫芦庙旁甄老爷家的女公子小英莲,和甄老爷一家在贾雨村离别的日子衰没的过程,当贾雨村详细的了解情况后处理这样棘手的案件是非常的为难,秉公执法吧,自己是贾家保举的官,不秉公执法难让冯家和民众信服,然后门子又给他出主意:令薛蟠的家奴报他已经暴病身亡,在堂上设乩坛,令军民只管来看,老爷只管讲乩仙批了,死者冯渊与薛蟠原系夙孽,今狭路相逢,原因了结,薛蟠已得无名之病,被冯渊魂魄追索而死,最后给冯家一些烧埋费用,并将拐子依法处置而了结此案,既报答了贾家的提携知遇之恩,又让冯家得到实惠,还让老百姓称颂!这个门子在官场上可是聪明加智慧!然而不幸的是因为他知道的太多,贾雨村在日后中毕竟寻了他一个不是将他发配到边疆。那个当年伺候他起居饮食的小弥沙,今日为他出谋划策的门子无论如何也不会料到自己忠心耿耿怎么就不能呆得长久一些呢?殊不知在仕途官场一同共事的时候最怕遇到知己和古人!这就是距离产生美,这种距离,不仅仅包括路程的距离,空间的距离,还有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距离。仔细思量贾雨村这样也有他的道理,谁知道凭着门子的素质不会向外人炫耀自己在贾雨村面前得宠的原因时讲述雨村在葫芦庙时靠卖字写对联为生,讲述自己怎样教雨村判案的?门子就不能装糊涂,门子就不会装不明白,最后聪明反被聪明误落个发配边疆的下场。

第二个奴仆就是焦大,参考尤氏与王熙凤讲述焦大的经历:“你难道不知道焦大吗?连老爷都不理他,你珍哥哥也不理他,因他从小儿跟着太爷出过兵,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出来了,才得了命,自己挨着饿,却偷了东西给主子吃。两日没水,得了半碗水,给主子喝,他自己喝马溺。”又参考冷子兴(周瑞的女儿的丈夫)演说荣国府当中提到的宁国府里宁国公是一母同胞兄弟两个,宁公居长,生了两个儿子。宁公死后,长子贾代化袭了官,也养了两个儿子:长子贾敷八九岁就死了,只剩下一个次子贾敬,袭了官,如今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别事一概不管,幸而早年得一子,名唤贾珍。”可知焦大从死人堆里就出来的太爷是贾代化。就因为这些早年跟太爷的生死之交,在宁国府可谓天不怕地不怕,在夜晚里派他送秦相公(秦可卿的弟弟)时竟然破口大骂赖二:“焦大爷翘起一只腿,比你头还高,二十年头里的焦大爷眼里有谁?别说你们这一把子的杂种们”再骂贾蓉:“蓉哥,你别在焦大面前使主子性……不是我焦大一个人,你们做官,享荣华,受富贵?你祖宗九死一生挣下的这份家业,到如今不抱我的恩,反和我充起主子来了!……再说别的,咱们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此时凤姐在车上掀起帘子对贾蓉喝到;“蓉儿,还不早些打发了没王法的东西!留在家里,岂不是祸害?亲友知道,岂不笑话咱们这样的人家,连个规矩都没有?”然后众小厮揪翻捆绑他益发的连贾珍都说出来了;“那里承望着生出这么多的畜生,每日里偷鸡摸狗,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然后招来的是用土和马粪满满的填了一嘴。焦大不会做人的地方就是居功自傲,在主子面前无论你有多大的功劳,在你的头脑里要清晰的明白无论主子换多少代,你始终是奴才,奴才再大的功劳也不可能盖过主子,还有在众人面前一一接开大家都心知肚明的秘密,挨打的肯定是大喇叭,倚老卖老,居功自傲,口无遮掩的人到什么时候都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何况他遇到是心狠手辣的凤姐,注定必死无疑!

第三个奴婢是秦可卿的贴身丫头瑞珠,在一次宴会完毕以后,秦氏到天香阁换衣服(我不知道为什么大白天的换衣服)宝珠被秦氏先行遣走了,瑞珠为她取衣服,回来再窗外听到里面有男人说话声;“这个给我!”屋内贾珍摘下秦氏发髻上的绿色翡翠簪子,插到自己的发髻上,秦氏胆怯的说;“你要那个做什么?她会认得的!”(她---我断定是尤氏)然后贾珍掀去披在秦氏肩上的外衣,把秦氏摁倒在床上……此时屋外瑞珠想回避就急忙转身往回跑,可是慌乱之中却撞到了架子上腾起的花盆,花盆摔在地上的声音惊动了贾珍,他匆匆裹衣看看是谁---瑞珠!贾珍眼里喷射的是仇恨,瑞珠的眼里是悲哀!从此以后秦氏整日病病怏怏的,瑞珠整日里精神恍恍惚惚,而贾珍和尤氏又急急忙忙的给秦氏换一个又一个的名医,在这些日子里终于插在贾珍发髻间的秦氏的簪子被尤氏发现了,经尤氏跟秦氏的贴身丫头宝珠详细核实后,已经确定这个簪子是秦氏的,也就是说尤氏已经发觉贾珍和秦氏的暧昧关系了,尤氏终于明白秦氏得病的根本原因。而宝珠无心却与已经奄奄一息的秦氏说尤氏让她认簪子的事情,秦氏感觉自己与贾珍的关系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宝珠跟秦氏说的一切被一旁的瑞珠听见,这么多日她虽然守口如瓶,但是事已至此她虽尽奴婢所尽的一切也是纸包不住火,所以晚上花园里依着树向宝珠倾诉自己想死,在临死做一个有人明白她的鬼,倾倒出自己整日里精神恍惚的原因就是遇到了天香阁贾珍与秦氏的一幕。当她们两个说完回到秦氏的房间却是一张空床,秦氏披着一段白绫来到了天香阁!(秦氏选择死的地方为什么是天香阁,在我心里是一个谜,这一段我是参考着电视剧写的,原著中秦氏是自然死亡,而且关于贾珍和秦氏的关系只有在焦大的大嘴里含沙射影的骂出,还有在发送秦氏的时候贾珍的痛哭和使用樯木棺材超越了公公和媳妇之间的感情。)然后就是凤姐梦境中遇到秦氏的辞别,醒来后就听见云板敲响四下报告秦氏没了的消息,在电视剧中秦氏是怎样死的?在停丧的日子里瑞珠碰柱以死殉主,宝珠愿意女儿身份服丧驾灵。瑞珠为自己的主子取衣服是她做奴婢的本职工作,可是不巧的是她送衣服出现的去不是时候,遇到了不该她作为奴婢遇到的事,那她必将是强权的牺牲品,没有秦氏的庇护,她没有一个亲人无依无靠如果活在这样肮脏靡乱的环境中也逃脱不了魔鬼的蹂躏,她义无反顾的选择死亡,一来免去了贾珍的心头之患,而来获得了以身殉主的美誉!

红楼梦读后感

如果五千年的文化成就是各有千秋的伟业,则《红楼梦》必是不赞一词,千秋万代的惊世巨着。

如果色彩斑斓的文化阵地是一代伟人梦想的天堂,则《红楼梦》必是其中最耀眼的一方。

如果历史遗留的文化巨着是大海里的浪涛,一浪高过一浪,则《红楼梦》必是浪涛的波峰,屹立在珠穆朗玛的顶峰,独现其风采,俯视其万物。

《红楼梦》的横空出世,使千篇巨着都甘拜下风,俯首称臣。

走进《红楼梦》,顷刻间大观园的大门为我们打开,使我们认识了温顺世故的袭人,出世孤高的妙玉,怯懦的迎春,忍气吞声的尤二姐,敢于反抗的尤三姐和晴雯,以及泼辣能干的探春。

红楼一梦,写尽了大观园的来历和曾经繁盛的景象,也写尽了大观园里豆蔻年华的热烈,但在那个年代,“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造成了大观园里的重重悲剧:跳井而死的金钏,孤守青灯泥佛的惜春,含冤而死的可卿,青春守寡的李纨,被折磨至死的迎春,还有远嫁的探春……在封建社会的残害下,那一个个灵动鲜活的生命,那纯洁如雪善良的心灵,那如天使般的笑脸,无不让人为之叹息。

而晴雯却是这重重悲剧的典型代表,她性格倔强,敢怒敢言,敢爱敢恨,她不卑躬屈膝,也绝不向封建势力低头。她说:“难道谁比谁高些……即使冲撞了太太,我也不受这口气。”她谁都不愿奉承,也不想奉承,宁愿得罪别人,也不受窝囊气,可见她是多么的狂傲。

抄检大观园时,在气势汹汹的势力面前,众人无不战战兢兢,俯首帖耳。唯晴雯不然,她“挽着头发,闯了进来,豁锒一声,将箱子打开,手提箱底,往地下一倒,箱里之物都被倒了出来。”这正显示了她对权势的蔑视,但也预示着她悲惨的结局。

然而红楼梦的主旋律在于宝黛之间的爱情故事。在大家的心目中,宝玉的形象简直坏透了,他被家长们看成是“不肖的孽障”、“混世魔王”。唯有和他从小一起长大,从不向他讲那些“混账话”的。

在贾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刁剑严相逼”下生活的林黛玉,是她,也只有她,才是唯一的知己。社会相逼,使他们产生了爱的火花,而他们的爱情却是不被支持的,他们爱的越深,当时的社会也就会对他们伤害的越大,他们俩的弱小力量加之黛玉有病在身,怎能和社会力量相较量的。最终,他们的爱情被当时封建社会酿成悲剧,黛玉离开了大家。

读完了《红楼梦》,仿佛走进了这座深宅大院,使我们把一切美景尽收眼底,开阔了眼界。我不得不拍手惊呼:“此书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我认为《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体现了一种败落的趋势,不管是家族的,爱情的,还是仕途的,都是走向没落,在爱好大团圆结尾的中国古典小说中并不多见。

我很感谢续者高鹗,尽管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让黛玉死了,让她别了宝玉,我觉得很好。

不是说我天生残忍,喜欢看别人的悲剧,不过不是有句话说:赛翁失马,焉之非福吗?对于黛玉来说,死,是她的解脱。是她所有的悲剧结局,是她的幸福。当她在地下安静地沉睡时,看着宝石仍在凡是寻找出路,不得不说,她还是幸福的。

或许两个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该相遇,因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会将浪漫消磨得一干二净,最终,红玫瑰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着的白米饭。所以,就让浪漫在最美的是画上句号,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忆。

可是也许你会说,黛玉死的很悲惨,一点也不浪漫。关于这点,我也是不赞成的。也许曹雪芹的本意非此,也许黛玉确实应该泪尽证前缘,这样不是更好吗?她牵挂着宝玉,用她全部的热情为这一知己痛哭,怀着深深地思念。这样的死,何尝不是高贵神圣的?然而高颚没有这样写,他最终让黛玉很庸俗地指天愤恨,气极至亡。

尽管如此,她最终是在贾府垮到前离开这是非之地的,否则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么大的刺激。宝玉是个纨绔子弟,他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能给予黛玉的甚实很少,谈不上保护与安慰。他自己尚且是需要别人保护的弱者,所以在他身边。黛玉是得不到幸福的。

所以能带着回忆离开他,是种幸福。宝玉自己能给予黛玉的只是几句好话,他连痴情都谈不上。看看宝钗的下场,不得不说黛玉是幸福的。当然有人说宝钗需要的只是宝二奶奶的宝座,她并不在乎宝玉,是这样吗?难道有个天生喜欢孤独的女子吗?不管怎么说,寂寞地独守空房总是悲惨的,何况的所谓宝二奶奶的宝座,她是不是坐上了还是问题。

我一直疑心宝玉并不是因为黛玉二离开贾府的,否者他不会娶宝钗。他最终的出世是因为他的世界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他的象牙塔坍塌了,他终于明白他的斗争,他的思想其实全部是依附着家庭。他的家倒了,他的一切也完了,什么思想斗争,统统没了。他不得不离家出走,也许是为了避祸。

可以试想一下,你能想象黛玉洗手下厨做羹汤的场景吗?穿着破衣烂裙,甚至是要依靠袭人的救济,然后她当然无法再刻薄人,说闲话,只能独自垂泪,不关爱情,而是生活。当生活给黛玉的爱情画上巨大的问号时,黛玉能如既往地爱着宝玉吗?

我想不会,恐怕是要大水狂淹龙王庙的。然后宝玉最终受不了家庭的压力,还是一走了之。这是很有可能的,他没有照顾好宝钗,负担不起生活,同样对于黛玉,他也不过如此。

其实爱情就是很短暂的,至少这横刀截断的爱情给了我们很多美好的幻想和期待,就像杰克之于罗丝,他是她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却不是唯一。

红楼梦读后感

如果五千年的文化成就是各有千秋的伟业,则《红楼梦》必是不赞一词,千秋万代的惊世巨著。

如果色彩斑斓的文化阵地是一代伟人梦想的天堂,则《红楼梦》必是其中最耀眼的一方。

如果历史遗留的文化巨著是大海里的浪涛,一浪高过一浪,则《红楼梦》必是浪涛的波峰,屹立在珠穆朗玛的顶峰,独现其风采,俯视其万物。

《红楼梦》的横空出世,使千篇巨著都甘拜下风,俯首称臣。

走进《红楼梦》,顷刻间大观园的大门为我们打开,使我们认识了温顺世故的袭人,出世孤高的妙玉,怯懦的迎春,忍气吞声的尤二姐,敢于反抗的尤三姐和晴雯,以及泼辣能干的探春。

红楼一梦,写尽了大观园的来历和曾经繁盛的景象,也写尽了大观园里豆蔻年华的热烈,但在那个年代,“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造成了大观园里的重重悲剧:跳井而死的金钏,孤守青灯泥佛的惜春,含冤而死的可卿,青春守寡的李纨,被折磨至死的迎春,还有远嫁的探春……在封建社会的残害下,那一个个灵动鲜活的生命,那纯洁如雪善良的心灵,那如天使般的笑脸,无不让人为之叹息。

而晴雯却是这重重悲剧的典型代表,她性格倔强,敢怒敢言,敢爱敢恨,她不卑躬屈膝,也绝不向封建势力低头。她说:“难道谁比谁高些……即使冲撞了太太,我也不受这口气。”她谁都不愿奉承,也不想奉承,宁愿得罪别人,也不受窝囊气,可见她是多么的狂傲。

抄检大观园时,在气势汹汹的势力面前,众人无不战战兢兢,俯首帖耳。唯晴雯不然,她“挽着头发,闯了进来,豁锒一声,将箱子打开,手提箱底,往地下一倒,箱里之物都被倒了出来。”这正显示了她对权势的蔑视,但也预示着她悲惨的结局。

然而红楼梦的主旋律在于宝黛之间的爱情故事。在大家的心目中,宝玉的形象简直坏透了,他被家长们看成是“不肖的孽障”、“混世魔王”。唯有和他从小一起长大,从不向他讲那些“混账话”的。在贾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刁剑严相逼”下生活的林黛玉,是她,也只有她,才是唯一的知己。社会相逼,使他们产生了爱的火花,而他们的爱情却是不被支持的,他们爱的越深,当时的社会也就会对他们伤害的越大,他们俩的弱小力量加之黛玉有病在身,怎能和社会力量相较量的。最终,他们的爱情被当时封建社会酿成悲剧,黛玉离开了大家。

读完了《红楼梦》,仿佛走进了这座深宅大院,使我们把一切美景尽收眼底,开阔了眼界。我不得不拍手惊呼:“此书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

红楼梦读后感

我认为《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体现了一种败落的趋势,不管是家族的,爱情的,还是仕途的,都是走向没落,在爱好大团圆结尾的中国古典小说中并不多见。

我很感谢续者高鹗,尽管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让黛玉死了,让她别了宝玉,我觉得很好。

不是说我天生残忍,喜欢看别人的悲剧,不过不是有句话说:赛翁失马,焉之非福吗?对于黛玉来说,死,是她的解脱。是她所有的悲剧结局,是她的幸福。当她在地下安静地沉睡时,看着宝石仍在凡是寻找出路,不得不说,她还是幸福的。

或许两个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该相遇,因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会将浪漫消磨得一干二净,最终,红玫瑰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着的白米饭。所以,就让浪漫在最美的是画上句号,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忆。

可是也许你会说,黛玉死的很悲惨,一点也不浪漫。关于这点,我也是不赞成的。也许曹雪芹的本意非此,也许黛玉确实应该泪尽证前缘,这样不是更好吗?她牵挂着宝玉,用她全部的热情为这一知己痛哭,怀着深深地思念。这样的死,何尝不是高贵神圣的?然而高颚没有这样写,他最终让黛玉很庸俗地指天愤恨,气极至亡。

尽管如此,她最终是在贾府垮到前离开这是非之地的,否则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么大的刺激。宝玉是个纨绔子弟,他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能给予黛玉的甚实很少,谈不上保护与安慰。他自己尚且是需要别人保护的弱者,所以在他身边。黛玉是得不到幸福的。

所以能带着回忆离开他,是种幸福。宝玉自己能给予黛玉的只是几句好话,他连痴情都谈不上。看看宝钗的下场,不得不说黛玉是幸福的。当然有人说宝钗需要的只是宝二奶奶的宝座,她并不在乎宝玉,是这样吗?难道有个天生喜欢孤独的女子吗?不管怎么说,寂寞地独守空房总是悲惨的,何况的所谓宝二奶奶的宝座,她是不是坐上了还是问题。

我一直疑心宝玉并不是因为黛玉二离开贾府的,否者他不会娶宝钗。他最终的出世是因为他的世界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他的象牙塔坍塌了,他终于明白他的斗争,他的思想其实全部是依附着家庭。他的家倒了,他的一切也完了,什么思想斗争,统统没了。他不得不离家出走,也许是为了避祸。

可以试想一下,你能想象黛玉洗手下厨做羹汤的场景吗?穿着破衣烂裙,甚至是要依靠袭人的救济,然后她当然无法再刻薄人,说闲话,只能独自垂泪,不关爱情,而是生活。当生活给黛玉的爱情画上巨大的问号时,黛玉能如既往地爱着宝玉吗?我想不会,恐怕是要大水狂淹龙王庙的。然后宝玉最终受不了家庭的压力,还是一走了之。这是很有可能的,他没有照顾好宝钗,负担不起生活,同样对于黛玉,他也不过如此。

其实爱情就是很短暂的,至少这横刀截断的爱情给了我们很多美好的幻想和期待,就像杰克之于罗丝,他是她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却不是唯一。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