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0字范文 > 何为见证历史波澜壮阔的古老字体?

何为见证历史波澜壮阔的古老字体?

时间:2019-01-23 19:11:58

相关推荐

何为见证历史波澜壮阔的古老字体?

我们先来认个字。

“正”字少一竖,

“王”字缺半横,

“工”字多一点。

不要疑惑,

此乃先秦石鼓文中的“工”字,

石鼓文的字型与大篆相似,被称为“篆书始祖”,

更被誉为中华汉字的“祖宗”!

清·吴昌硕篆书临石鼓文轴 故宫博物院藏

吴昌硕被称为“石鼓篆书第一人”,

此轴用笔遒劲,气息沉厚,

将先秦石鼓文的沉厚浑朴尽显纸上。

《石鼓文拓本册》辽宁省博物馆藏

“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这是唐代韩愈在《石鼓歌》中对石鼓文的赞颂。

郁律蛟蛇走

石鼓文将润泽灵动、古茂遒朴

两种截然不同的气息融为一体,

体态大度、刚柔相济,

仿若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精神

“唯有刚柔相济,方能自立自强”!

实话说,石鼓文最为传奇的不只是书法字体本身,

还有其载体历经千年风霜背后的传奇故事。

故宫博物院石鼓馆

这就是石鼓文的载体,

黑黑的,圆圆的,大大的,

十个馒头状的石头?!

造型不美,但千金不换;

颜值不高,但底蕴厚重。

石鼓

上窄下宽,中间微凸,

状若馒头,形似鼓,花岗岩刻石,

高约90厘米,直径约60厘米,重约1吨。

他的名字叫做“石鼓”,

这些家伙藏身于故宫博物院,

乃国之重器。

有史记载的石鼓的故事

是从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开始的,

这是一段经历艰险的故事。

《明拓战国石鼓文册》 故宫博物院藏

唐朝贞观年间,

陕西凤翔府陈仓山(今宝鸡市石鼓山),

一位赶羊的老人

偶然在一片荒野中发现了十个巨大的石墩子,

千年风雨,日炙雨淋,

石鼓被发现时就已是满身疮痍,

部分文字斑驳脱落。

当时的人对石鼓上面陌生而神秘的文字除了不解,

还萌生了敬畏感,

认为他们是神赐之物,

甚至焚香跪拜。

焚香

当时有书法家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前去临摹作拓,

“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

韩愈写了洋洋洒洒500余言的《石鼓歌》,

请求当朝保护国宝石鼓;

可是在之后的200年间,石鼓仍旧被弃之荒野,

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兵荒马乱后,

直到公元8,石鼓才被送入凤翔孔庙来保护,

可是当时十面石鼓仅剩九面,

其中名唤“乍原”的石鼓不见了。

“乍原”石鼓 故宫博物院藏

盛唐的繁华,中唐的慌乱,

直到大唐在华夏大地落幕,

“乍原”石鼓还未找到,

五代十国的动荡如狂风暴雨席卷而来,

其他九面石鼓又一次被卷入战乱中。

终于在宋代第四位皇帝宋仁宗继位后,

石鼓的传世价值才真正被重视,

皇帝派人遍地寻访查找,也只找到了九面石鼓,

“乍原”仍不知踪迹。

日销月铄,不幸中的万幸,

失踪300年左右的“乍原”找到了。

在一家客栈的后厨,曾经的神赐之物已经沦为了磨刀石,

千年风霜,百年飘零,

“乍原”在霍霍的磨刀声中面目全非,

上部被削去,中间被掏成凹状用来捣米,

壁间断裂处被屠夫用来磨刀,

所刻文字仅存下半部的4行。

“乍原”石鼓

公元1110元,在宋朝第八位皇帝宋徽宗在位期间,

十面石鼓终于北宋京都重聚。

这位痴迷于笔墨丹青的皇帝爱上了石鼓的千年传奇,

爱上了石鼓文的刚柔并济,

宋徽宗为石鼓注黄金身,受万人瞻仰。

短短后,“靖康之变”金兵攻入汴梁,

石鼓身上的黄金引起了野蛮民族的兴趣,

金人剔去了石鼓上的黄金,将其丢弃于荒野。

石鼓

自被发现,十面石鼓历经了这段历史所有的炮火连天,

三次被遗弃荒野。

公元1234年,

陷入荒野淤泥中的石鼓才又一次被人救起,

送至孔庙大成门内,

终于享有了之后600年的平安。

石鼓就是如此顽强倔强地坚挺在华夏大地上,

将古老的文字传承。

后来,石鼓还经历了中华史上最传奇的1933年文物南迁,

用纸糊字,裹以絮被,缠以枲缏,

南下上海、南京、北上徐州、宝鸡、西至陕西汉中,

攀秦岭、过蜀道,终于奔波至峨眉。

战后,迁南京、方才回到北京。

文物南迁图 图片来源段勇《国宝大迁徙:民族文化遗产保卫战》

整个奔波逃命过程,历惊涉险,

着火、翻车、飞机轰炸,

幸运的是,

包括石鼓在内的所有文物都被细心保护着,毫无损伤。

石鼓

至今,石鼓已有2300年的历史,

伤痕累累的他已经不再是最初的模样。

《吾车》(又称《车工》)、

《乍原》《汧(qiān)殹(yě)》、《田车》、《銮车》、

《霝(líng)雨》、《而师》、《马荐》、《吾水》、《吴人》,

他们携带着两千年前的古老字迹,将民族的记忆传承。

石鼓

世事漫漫付流水,如浮梦一场,

早已忘记了流血漂橹、不见了天下缟素,

可烙刻在石鼓身上的残痕是千年沧桑最有力的笔触。

石鼓文,可谓是见证历史波澜壮阔的古老字体!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