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0字范文 > 直播“扔东西”遭2800万人围观:“断舍离”后 我的生活倍感舒适

直播“扔东西”遭2800万人围观:“断舍离”后 我的生活倍感舒适

时间:2023-03-08 01:37:43

相关推荐

直播“扔东西”遭2800万人围观:“断舍离”后 我的生活倍感舒适

很多人抱怨家里空间太小,真相可能是——你家的杂物太多啦!

博主羽仔环顾自己拥挤的家,决心做一次大清理!这一打扫,把她自己都吓了一跳。

抽屉里摆着乱七八糟的杂物,数据线凌乱地缠绕在一起、药盒里堆着各种过期药物、衣柜里有好多根本没穿过的衣服,厨房里还有一堆过期的食品和调料。

当她把所有的杂物都清理出来后摆在一起,竟然占据了小半个家。释放出新空间,让家瞬间焕然一新。这股“断舍离”的风潮由山下英子发起,正逐渐在世界各地区得到推广,抖音上,“断舍离”的话题,竟然达到了2600万+人的围观。

释放的不仅是空间,还有幸福感。

哈佛商学院研究表明:人们的幸福感和家里的整洁程度有相关性。幸福感强的人,居住空间干净整洁的可能性更大;而悲伤郁闷的人,他们的生活环境也容易显得凌乱。

如果你留心观察会发现:一个人的居住环境,暴露了他真实的生活。

杨秦常常抱怨生活不顺利,做事匆匆忙忙却小错不断,三天两头就头昏脑胀,和伴侣也常常吵架。如果你走进他的家,一定不会对他的状态感到奇怪:家里的衣服到处乱扔,快递盒堆在桌子上东倒西歪,厨房油渍斑斑,还有一股不知道隐约的霉味儿。

长期处在那样的房子里,状态又怎么能好呢?

心理学相关研究表明,生活在无序的环境中,人更容易感受到压力,会影响注意力,心情也容易烦乱,从而引发冲动购物和暴饮暴食。

我们的居住环境其实也是我们内心的折射,环境和心灵相互影响。打扫房间的“脏、乱、臭”,也有助于我们清理内心的负面情绪。当环境变得清爽时,内心也容易敞亮。

减法生活

想要保持家的整洁,秘诀就是“做减法”,学会舍得的艺术。

我们充斥在一个教唆人们买买买的消费社会里,618、双11的打折促销活动给了人们一种错觉——不买我就亏了。于是,我们打开淘宝、拼多多和京东,看着机器算法推荐给我们的各种商品,通常会冲动消费,甚至还用提前支出,用花呗和信用卡进行疯狂剁手。

结果是什么呢?

有的人花着还没有赚到的钱,买了一堆不需要的东西,推在本来就拥挤不堪的家里。

有人说:“保持房间干净,是一种修行。” 第一步,从处理掉不需要的东西,是给居住空间减负开始。

山下英子在《舍弃的勇气》中,教授了如何营造一个干净美好的居住空间。

第一步,下定决心拥抱和保持一个好的居住环境。

内心清晰稳定的目标是往往达成好结果的先决条件。

《小王子》里面就有一个暖心的故事,孩子向他的爸爸描述了一个温馨的家:院子的墙上都是藤蔓,初夏之时,蔷薇爬满了这个窗台。家里有舒服的家具,家人围坐在壁炉前面,火光映照着每个人的脸,在外漂泊的心灵回到了家,一下子就充盈了起来。

每个人喜欢的居住环境不尽相同,有多人喜欢小王子里温馨的家,有的偏爱豪华大气的,有的喜欢朴素简洁,但无论如何,请保持对整洁居住环境的渴望。

第二步,着眼全局,整理空间而非物品。

山下英子告诉读者整理术的一个要诀就是找着眼于整个空间去做规划。如果只是局限于物品,就容易陷入两难的经历:需要不断增加衣柜、箱子等收纳容器才能应付日益增多的物品,可这些收纳容器也在无止境地剥夺着我们的生活空间。

关注全局是在思考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居住环境之后,对物品进行精简,果断处理掉无用之物。

第三步,是下次买东西时,管住自己,不再冲动剁手。

当你控制不住消费冲动的时候,也不要着急付款,而是稍作停顿,试着深深地、长长地呼吸,然后对自己进行以下“拷问”:

我真的非买不可吗?

家里是否有类似的东西,或者它的替代品吗?

我能充分发挥它的价值吗?

如果不买,又会怎么样呢?

几个深呼吸之后,你会慢慢回归理智, 正确的答案才会慢慢浮现。事实上,如果你整理一遍自己的物品后很可能发现,你买了太多不需要的东西。

如果家里的物品实在太多,需要首先重新考虑这件物品自己到底是需要。建议先从简单的地方入手,比如冰箱、抽屉等地方,舍弃第一件不需要的物品。

这里有一份网上流传的《扔东西指南》,提到了衣食住中冗余之物,可以作为重点处理对象,比如:

很多年不穿的衣服、鞋子、袜子、内衣裤、围巾、运动鞋、logo文化衫、酒店的拖鞋和洗浴用品;

过了保质期的食物、药品、调味包、土特产;

坏了的餐具、锅碗瓢盆、没用的塑料袋、包装盒;

洗不干净的床单、破旧的枕芯、拖把、台灯、旅行箱;

不合适、过了期的面膜、口红、眼影;

没有用的小票、收据、杂志、碟片、磁带、宣传页、干掉的浇水、生锈的扳手、螺丝刀;

记住二八原则:20%的物品其实已经足够应对80%的事物了。你真正必要的东西,并不多。真正能充分发挥价值的物品,也极其有限。

美人陈数就是这种生活方式的受益者,她动情地说:

“通过‘断舍离’的减法生活,我觉得我获得了某种意义上的重生。通过自己和物品之间断舍离的过程,我的心灵也得到了松弛和排毒。其实,在处理物质的过程当中,最终获得了对自己更深的认知。”

三大心魔:怕麻烦、舍不得、被迫感

我们对于东西的执着大多源于内心的不安:

没时间整理,也许是在逃避现实

有朝一日能用上,也许是暗藏对未来的不安

我也曾辉煌过,也许是沉溺于过去

有的人会说,这些道理我都懂,为什么我还是做不动呢?你可能被三个”心魔“缠绕了。

第一个“心魔”——怕麻烦

我们常常陷入一个怪圈,事情越麻烦,我们越怕解决,一拖再拖,小问题拖成了大问题,结果就更不想解决了。

清理居住空间也是一样,房间越乱东西越多,就越不想整理,结果形成了恶性循环。

梁漱溟曾经说过,人一辈子首先要解决人和物之间的关系。的确,送走不需要的东西,学会舍得,才能腾出空间,让家和心都变得明亮宽敞。

第二个“心魔”——舍不得

有的人过去穷怕了,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舍不得扔,以为是美德,其实是负担。

很多物品不是消耗品,它们的寿命有时候比人的还长,把所有用不上又还没坏的东西堆积在家里,家久而久之就成了一个小型的垃圾场。其实,只有对主人有价值的物品才有生命力,否则,它已经死去,不如把它送上再次循环的道路,发挥新的价值。

第三个“心魔”——被迫感

很多人都有过好不容易周末能睡个懒觉,却被父母拎起来打扫卫生的回忆。儿时的记忆片段里,伴随着母亲的咆哮:“你看你的房间有多乱!都这个人怎么这么不爱干净?”

结果有的人,你越逼迫他,他反而越叛逆。“打扫房间拖延症”成为了他们争取自己的自主感,抗争父母对他们的控制,想要建立边界的一种方式。

因此,需要把“必须做”、“不得不”这样的词汇从心里慢慢地清除掉,变成“我想要”、“我愿意”。你可以用心地去感受:“在一个干净清爽的空间里,我是不是更加地身心愉悦呢?”

去除了这三个心魔,不仅收拾了空间,也收拾了自己的负面情绪。

山下英子说:“我们想要的东西很多,想做的事情也很多,但对得到的东西很难放手,不知内心该如何安放。”

当你不断地清理自己的房间时,就会发现,内心中的种种杂念,都会随着灰尘得到净化。

舍弃的勇气

高级的断舍离,不仅仅在于清理居住环境上,还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那么,是什么阻挡了人们拥有一个“清爽的人生”呢?

山下英子指出了生活的三大敌人——忙碌、狭窄、疲倦。

“忙碌”是时间不足时脱口而出的借口;

“狭窄”是空间被物品所占据时的状态;

“疲倦”则是精疲力尽后,时常挂在嘴边的话语。

而我们之所以忙碌,是因为在有限的时间内塞入了过多自以为必做之事。之所以狭窄是因为在有限的空间里塞进了过多的物品;之所以疲倦是因为在固定的时空内做了超出自己承受范围的事。

“忙碌”、“狭窄”、“疲倦”这三种状态,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过剩”。

认真往往会发现,我们常常做着很多不该做的事,操不该操的心,买不该买的东西,结果,拥挤的空间、多余的行动、繁杂的人际关系把我们弄得精疲力尽。

长此以往,结果是浪费时间、浪费空间、浪费精力。这三损所引发的直接结果就是焦躁与不安的情绪越发激化,最终使我们丧失平静与闲适的内心世界。

那么破?你需要给生活做减法。

做减法,就要有“舍弃的勇气”,你需要以“我”为中心进行思考,抛开过去,放下未来,多考虑“当下”的我。

弗格斯·奥康奈尔在《极简主义》中提出的做事理念很值得参考,就是首先把事情看得简单一点,第二要明白自己要做什么:

最重要最紧急的事首先去做;

重要不紧急的事抽空做;

紧急不重要的事委托别人去做;

不重要不紧急的事不再去做。

少做“不必要”的事情,避免“将就、凑合”的状态,不要麻木地生活在不太喜爱的物品中,要敢于告诉自己“我得配的上更好的”。

不敢舍弃的背后,自己是埋藏在内心的匮乏感、不安全感、和不值得感。

人们常常对自己说:“这个时候怎么能休息?”、“我如果休息了,工作和家庭岂不是乱套了?”我们总心怀愧疚,又担心别人的指责。就这样,我们不断地做加法。但如果你拿出勇气,做好思想准备,会发现,一直以来你所担忧大多只是臆想出来的一个“怪物”而已。

丰子恺先生有一首诗,是对“活在当下,敢于断舍离”的人生很妙的注解: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未了之事,未谜之爱。未想明日,未断今天。这样,茫然!

断掉不需要之物,舍弃多余的东西,脱离对物质的执念,如此,我们净化的不止是居住空间,还有内心。

参考资料:

《断舍离》.山下英子

《舍弃的勇气》.山下英子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