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0字范文 > 高旭永绘画艺术深入解析与欣赏

高旭永绘画艺术深入解析与欣赏

时间:2021-01-24 05:06:38

相关推荐

高旭永绘画艺术深入解析与欣赏

▲名称:《相生——界外》,年代:1993,规格:117x114cm,

材质:布面、炳稀、拼贴、混合材料

▲名称:《相生—界中》年代:1993,规格:117x114cm,

材质:布面、炳稀、拼贴、混合材料

▲名称:《相生—黑与白》,年代:,规格:480×240cm,

材质:布面、炳稀混合材料、黏贴

▲名称:《互补No1》规格:100x100cm,

材料:布面、丙烯混合材料、黏贴

▲名称:《互补No2》规格:100x100cm,

材料:布面、丙烯混合材料、黏贴

▲名称:《互补No3》规格:100x100cm,

材料:布面、丙烯混合材料、黏贴

▲名称:《互补No4》规格:100x100cm,

材料:布面、丙烯混合材料、黏贴

▲名称:《蓝印花No5》年代:,规格:30x30cm,

材质:画布、丙烯混合材料、黏贴

▲名称:《蓝印花No6》年代:,规格:30x30cm,

材质:画布、丙烯混合材料、黏贴

▲名称:《蓝印花No7》年代:,规格:30x30cm,

材质:画布、丙烯混合材料、黏贴

▲名称:《当下的往事—时迹1号》,年代:,3 规格:60×60cm,

材质:布面炳稀混合材料

▲名称:《当下的往事—时迹2号》,年代:,3 规格:60×60cm,

材质:布面炳稀混合材料

▲名称:《当下的往事—时迹3号》,年代:,3 规格:60×60cm,

材质:布面炳稀混合材料

▲名称:《当下的往事—时迹4号》,年代:,3 规格:60×60cm,

材质:布面炳稀混合材料

▲名称:《青花No1》年代:,规格:27x22cm,

材质:画布、丙烯混合材料、黏贴

▲名称:《青花No3》年代:,规格:27x22cm,

材质:画布、丙烯混合材料、黏贴

▲名称:《无言的对话-错位No2》年代:,规格; 60 x 60cm,

画布,炳稀混合材料、黏贴

▲名称:《无言的对话-错位No3》年代:,规格; 60 x 60cm,

画布,炳稀混合材料、黏贴

▲名称:《无言的对话-错位N°4》年代:,规格; 60 x 60cm,

画布,炳稀混合材料、黏贴

▲名称:《无言的对话-错位N°6》年代:,规格; 60 x 60cm,

画布,炳稀混合材料、黏贴

▲名称:《绿茵No3》年代:2000,规格:57x57cm,

材料:纸本、炳稀混合材料

▲名称;《箐 No1》年代:,规格110x110cm,

材质:画布、丙稀混合材料、黏贴

▲名称;《箐 No2》年代:,规格110x110cm,

材质:画布、丙稀混合材料、黏贴

高旭永的作品使用的是现代综合材料制作技术完成的,作品表现的是当今社会的生活形态——有时尚的,有性感的等等...... 在他的有些作品中可以看到口红、嘴唇、高跟鞋等时尚元素。这些当代的生活现象被艺术家转换为点、线、面、几何形等,以拼贴及材料肌理等处理手法,形成了他自己的艺术手段。呈现出了具有当代意味的艺术视觉语言,表现了当今社会的生活理念。

其作品不同于传统的西洋绘画的表现形式与手法,但又含有高超的传统西洋绘画的技术。笔随心走,挥洒自如,无拘无束,在无意中见功夫。线条、笔触随性游走,运用的随意性,因而极具生命力与表现力。这些都能看到他的极深的西洋绘画功底和高超的表现技巧。

从他的画中可以看到粗细笔触对比的机理、厚薄相对衬托的色块,点线面的构成,疏密相应对照的及其灵活到位,在这些形式美的体现下面,温藏着他作品中的辩证哲学观念,是他的作品中的深沉内涵。

Leonie莱奥尼

▲名称:《柔软地带No4》,规格:55.5x55.5cm

画布炳稀混合材料,年份; 2000

▲名称:《柔软地带No6》规格:55.5x55.5cm

画布炳稀混合材料,年份; 2000

▲名称:《粉红No1》规格:100x100cm,

亚麻布、丙烯混合材料、拼贴

▲名称:《粉红No2》规格:100x100cm,

亚麻布、丙烯混合材料、拼贴

▲名称:《粉红No3》规格:100x100cm,

亚麻布、丙烯混合材料、拼贴

▲名称:《粉红No4》规格:100x100cm,

亚麻布、丙烯混合材料、拼贴

自 序

高旭永/文

我畫的是“陰與陽、大與小、剛輿柔、虛與實、粗與細、靜與動、疏與密深與淺、冷與暖、厚與薄……”它們對立而又統一,是天地之洪規,上下來去, 縱橫左右, 隨心而行, 無有章法。然而,我法自然,寄性情於筆墨、技巧、色彩,借道於點線面為語言。

我畫的是“理”,畫理而得其法,法自畫生,得法而不化者將被法縛。天下變通之大法,實顯 “道性”之悟通。出:以举一反三而變萬,入:以萬而歸一,更知不違天下事物之性而妙用,亦不違自心自性而發揮,畫畫其實是我留在畫布上的痕跡,這些痕跡也是我內心通過對外界事物的探索的反射,是自己的自然的精神與情感的物質流露。畫其實是無需解釋的,語言是障道因緣,畫就是畫。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