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0字范文 > 「大战略系列」卡古尔河战役——西世界岛霸权的最后一次大转折

「大战略系列」卡古尔河战役——西世界岛霸权的最后一次大转折

时间:2021-09-25 19:09:33

相关推荐

「大战略系列」卡古尔河战役——西世界岛霸权的最后一次大转折

引言:当世界历史进入近代以来,在辽阔的西世界岛大地上,有无数的陆权国家此起彼伏的崛起,如查理五世的哈布斯堡帝国、路易十四的法兰西王国、腓特烈二世的普鲁士王国、阿拔斯一世的萨非帝国、纳迪尔沙的阿夫沙尔帝国和阿克巴一世的莫卧儿帝国等等,但是他们大部分都只能算强国,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大国,只有奥斯曼帝国在15的查尔迪兰战役之后长期控制着西世界岛的大部分地区,直到18世纪下半叶才开始出现转折。

西世界岛的最大自然地理范围

西世界岛的最早雏形——埃拉托色尼世界地图

战前战略背景

当奥斯曼帝国在1683年进攻维也纳失败之后,他开始进入了一个缓慢下降并无比漫长的停滞时期。但是除了失去了匈牙利以及地中海制海权(已控制了1个多世纪)之外,他依然稳定地控制着巴尔干、克里米亚、安纳托利亚和阿拉伯等地区以及黑海、爱琴海和红海的制海权近3个世纪。但是这一切随着俄罗斯帝国的崛起而开始改变。

奥斯曼大军

随着彼得一世改革的成功,俄罗斯在击败瑞典之后成功称霸波罗的海,并营建新都圣彼得堡,甚至进一步将瑞典和波兰纳入到自己的卫星国和附庸国之中。

圣彼得堡

随后,俄罗斯帝国又将目光朝向了另一个出海口——黑海。此时的黑海,正被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完全包围和控制,而奥斯曼帝国也对俄罗斯控制波兰的做法十分不满,两个国家的矛盾逐渐升级。

1768年 第五次俄土战争前夕的俄罗斯和奥斯曼帝国

终于在1768年,随着波兰的巴尔联盟发动了反抗俄罗斯的起义,奥斯曼帝国在法国和奥地利的支持下向英国和普鲁士支持下的俄罗斯帝国正式宣战,这场决定西世界岛战略走向的大战终于彻底爆发。

俄罗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 VS 奥斯曼苏丹穆斯塔法三世

但是,奥斯曼帝国的附庸国克里米亚汗国刚刚发起进攻就被击退,俄罗斯帝国甚至开始反击至其境内。

1770年 切什梅海战

1770年7月7日,随着奥斯曼海军主力在切什梅海战被俄罗斯彻底消灭,黑海和爱琴海制海权随即易手。在失去海军的支援下,奥斯曼大维齐尔哈利勒·巴夏率领其最后的精锐陆军北上,决定以此来挽回劣势。一个月后,双方终于在卡古尔河畔相遇。

卡古尔河战役地理位置

战役基本信息

时间:1770年7月21日-8月1日

地点:卡古尔河畔

统帅:陆军元帅彼得·鲁缅采夫(俄罗斯)VS 大维齐尔哈利勒·巴夏(奥斯曼)

彼得·鲁缅采夫

兵力:3.3万人(俄罗斯)VS 7.5万人(奥斯曼)

战役发生过程

战斗刚刚开始,俄罗斯陆军元帅彼得·鲁缅采夫就发现了奥斯曼陆军阵型存在着致命的缺陷,其战线过于狭长,且被一些小山阻隔。因此,虽然敌军数量庞大,却给了俄罗斯一个各个击破的机会。奥斯曼大维齐尔哈利勒·巴夏也迅速发现了这个问题,因此,他立马下令在最为薄弱的左翼加强防御工事。但是,鲁缅采夫怎么能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他立刻下令对奥斯曼左翼发起了突然袭击。

俄罗斯的突然袭击让尚未加固工事的奥斯曼左翼猝不及防。而且,鲁缅采夫也已经拼了,只有3万多军队的他竟然派了2万多人去攻击奥斯曼左翼,因此虽然在总数上奥斯曼军队占优,但是在其左翼,双方数量已经几乎持平,其右翼由于被小山阻隔来不及支援已形同虚设。这就是真正考验双方战术和实力的时候了。

俄罗斯军队迅速占据了两军之间的一座山脊,形成了居高临下之势。但是奥斯曼左翼附近有一座特拉扬土城,奥斯曼城外陆军和城上火炮配合,一度让俄罗斯军队无法前进甚至有所后退。哈利勒·巴夏抓住时机,立马派奥斯曼骑兵迂回包抄,俄罗斯军队一度在三个方向被奥斯曼包围。面对如此不利的局势,鲁缅采夫果断集中所有火炮攻击敌方迂回包抄的骑兵,强大的火力让奥斯曼骑兵收效甚微。在使用火炮肃清了敌方一波又一波的骑兵之后,俄罗斯军队重新发起了进攻。

此时,哈利勒·巴夏终于亮出了底牌,一只数量上万的精锐伏兵在俄罗斯军队靠近之时突然杀出,猝不及防的俄罗斯军队被杀得混乱不堪,且敌方杀进了俄罗斯军队内部,让俄罗斯的枪炮彻底失去了作用。俄罗斯前锋甚至开始溃逃。这就是考验统帅领导力的关键时候了。鲁缅采夫立刻向俄罗斯军队喊道:"兄弟们!你们看!枪炮已经失去了作用,但我们还有刺刀,鼓起勇气,和敌人们拼了!"。

在鲁缅采夫的鼓舞之下,俄罗斯军队发起了强大的肉搏战,甚至一度溃逃的前锋也重新集结发起反击。面对如此态势,奥斯曼精兵终于渐渐不支,开始后撤,最终被逼回到了特拉扬土城附近。

哈利勒·巴夏以为可以再次使用城外陆军和城上火炮配合的方式击退俄罗斯的进攻。但就在这个时候,鲁缅采夫终于亮处了底牌,一只俄罗斯部队已偷偷穿过洼地并绕到了奥斯曼军队的后方,与俄罗斯正面大军一起对其形成了前后包围的态势。而曾经发挥巨大作用的特拉扬土城却在这个时候成为了奥斯曼军队从侧面逃跑的阻碍。最终,奥斯曼左翼被俄罗斯全部歼灭。

剩下的奥斯曼右翼面对左翼的溃败已无心支援,开始沿着卡古尔河向南方撤退,而俄罗斯方面则乘胜追击。至此,俄罗斯仅仅以1千多人的损失消灭了奥斯曼军队达2万多人,赢得了卡古尔河战役的最终胜利。

战后战略形势

随着卡古尔河战役的结束,奥斯曼帝国无论在海上还是陆上都遭遇惨败,不仅无法介入波兰的起义,连原本控制的克里米亚和罗马尼亚地区以及黑海和爱琴海的制海权都惨遭易手,首都伊斯坦布尔更是暴露在强大的俄罗斯陆军和海军面前。

伊斯坦布尔

仅仅一年后,波兰的巴尔联盟起义就被俄罗斯彻底平定,奥地利也开始倒向俄罗斯。为了报复,俄罗斯联合奥地利和普鲁士于该年第一次瓜分波兰,而奥斯曼帝国也已经对此无能为力。

1774年,随着《库楚克-开纳吉条约》的签订,第五次俄土战争正式结束。虽然俄罗斯归还了罗马尼亚地区,但是却获得了克里米亚的控制权以及黑海和爱琴海的制海权,俄罗斯海军犹如一把利刃深深地将奥斯曼帝国拦腰截断并深入地中海地区,对欧洲形成了南北包围的战略优势。

1774年 第五次俄土战争后的俄罗斯和奥斯曼帝国

从此以后,俄罗斯帝国在叶卡捷琳娜二世的领导之下开始更为频繁地介入欧洲事务,特别是调停普鲁士和奥地利的巴伐利亚王位继承战争(1778-1779年),让俄罗斯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欧洲事务仲裁者。

第一次站在欧洲乃至整个西世界岛顶端的俄罗斯帝国,与海上的大英帝国、东世界岛的清朝开始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1774年 大英帝国、俄罗斯帝国和清朝三足鼎立

结语:从1770年开始直到今天,俄罗斯都牢牢地占据着西世界岛的第一大国地位,虽然法兰西第一和第二帝国、德意志第二和第三帝国乃至大英帝国(协约国)、美国(北约)多次试图阻止,但是要么昙花一现,要么收效甚微。强大的俄罗斯民族在面对各种对手时始终屹立不倒,并越挫越勇、越战越强。

(上述图片除了地图以外皆来自于网络或影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并予以删除。)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